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3 18:15 8
在这本书中,我们被引领进入一个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在这篇序章中,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心灵的旅程,探寻生命的奥秘。
1. 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曾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责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俱地经历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3. 初步感觉:
4. 弗兰克尔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蘑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竞事业的责任,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5.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6. 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7. 很明显,我之前写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样,批判年轻人(当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浑浑噩噩的一天天这么过着,但终究没能探究到这类现象的原因。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诚然,每次列完计划的时候,总会有些隐隐的焦虑,感觉很难完成。执行中的时候偶尔有那么几天遇到了突发事件,导致计划延缓后,惰性的思想就会出现,计划便成了一沓废纸。接着,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弄弄这个,摸摸那个,不知道该干什么,躁动不安。又或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摸着空空如也的脑袋,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呢?”
8.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误当成赞美诗,就是《感恩的心》。然而,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证明了它并非基于世界观,就是“我来自偶然”,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们蒙神的救赎,竟是在万古之先就决定了的:“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
9.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10. 于是,人和人的差别也就这样展现开来,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后改变,还是被自己的枷锁困住,寸步不前。我以为弗兰克尔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用自己的超然救了自己。用形式打破了形式。我们看到了他的卓越,还有他为人类社会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每当上帝给我们一个磨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改变的机会,一个更有作为的机会,一个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
11. 人类还遭受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丧失了告诉她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情(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情(集权主义)。
12.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13. 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14.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15. 在这本书中,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而且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困难、剥夺和死亡,尤其是当人能在生命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延展出生命的意义来,那么他内心的强大可想而知。在我们整个的人生长河中,我们必须也必然会经受太多的苦难,这是无法逃避的任务。因此,要直面所有的苦难,不能软弱,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讳言眼泪,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气。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兵说的话:"没有在黑夜痛哭的人是不能了悟人生的。"我们面对生活的苦痛可以流泪,那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眼泪不仅代表了我们的软弱、孤独和无助,同时也代表了我们决定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正如意义疗法所认为的那样,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盲和聋的生命局限让海伦·凯勒有机会碰触到生命所蕴藏的万物之美。她说,万事万物皆奇迹,无论我身处在怎样的境地,哪怕是黑暗和无声,都要懂得满足,懂得随遇而安,更懂得了"喜悦藏于忘我之中。"力克·胡哲面对向上帝祈祷获得常人的胳膊和腿无望地悲伤时,他学会了开创不设限的人生:刷牙、洗头、打电脑、游泳、做运动、惊人的沟通能力等等。
16.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17.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18. 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19.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0.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
21. 当我们必须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的时候,似乎应该感激,因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让你蹉跎终了或者玉损香消。生命的意义应该在生命中找寻答案。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觉得是推翻了之前一些教科书的肯定句,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意义疗法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为我们所用,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此书还是值得一读,更值得细品。
22.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23. 再想到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所谓的困难和失败,跟作者相比,真的的是不值得一提。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思考自身。就像尼采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不枉在世上走一回。
24.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25. 后半部分主要讲意义疗法:
26.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27. 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当我们确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贵重的价值与奇妙的意义之时,我们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种患难和劳苦愁烦所困住,也不会再为各样的诱惑所摇动,我们的心灵可以归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证己之存,而我们所作一切,只为荣耀真理,而不必为自己证明什么,不必为自己实现什么价值。
28.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29. 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30.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31. 书中描述的一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真的震撼到了我。书中描写的场景光是今天想想,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
32. 读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我开始学会对自己和生活全然的接纳,生命真我的能量也随之释放。
33. 如果恐惧死亡,那么生命的短暂就是尽量过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34.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35.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36. 此外,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人在勇敢接受痛苦和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生命的意义是无条件的,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明白了痛苦、死亡本是有意义的,我突然以来长久的困惑也化为乌有。无论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无论贫瘠或富有、无论成功或失败,我所有的生命元素构成的图景都是有意义的。尤其在看不到任何希望、满心只有创伤的时候,我们还能坚持"初心",这种精神动力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37.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维克多·弗兰克尔讲述了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非常"遭遇。在历经了炼狱般的痛苦后,他选择了在绝境中抓住毫无生还可能的希望,并将此总结为"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第二部分是理论(存在主义分析治疗)。作者将自己在集中营中真实的经历、内心的感悟结合心理学专业丰富了"意义疗法"。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他留下的不是伤痛的情感和困扰他日夜的噩梦,反而强化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核心理念:"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对生活赋予的磨难,我们孤独而独特,但我们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中。"诚如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因此,在读了这本书后,大家意识到维克多·弗兰克尔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38. 3)再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39. 对于面对不利的局面:
40.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41.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42. 书篇翻开,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写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悲惨生活——毒气室、鞭打、挨饿甚至需要咬破手指涂在脸上以证明自己足够健康来躲避死亡,这画面让我一下联想到《辛特勒的名单》。这么大篇幅的描写集中营的悲惨,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43.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44.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后卯足了劲儿的去完成,忘记时间,忘记自己。或许,你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没关系,我也曾处于这样的状态,分享给你一句话: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45.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