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鸡蛋沉浮实验,探索浮力奥秘

面书号 2025-03-03 01:04 7


在古老的东方,一场神秘的实验悄然展开——鸡蛋沉浮实验。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物理现象演示,更是对浮力奥秘的一次探索。在这场奇妙的科学之旅中,我们将揭开浮力的神秘面纱,探寻自然界的无穷魅力。

1.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神奇的视频,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吧!

2. 师: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3. (1)幼:乒乓球、玻璃球等

4. 师:哦,看到很多的东西吧!那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沉到水下去了,又是什么漂浮在水面上?

5. (2)幼:看到玻璃球沉到水下去了,乒乓球在水面上

6. 二、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沉浮现象

7. 师:小朋友们真棒,观察的很仔细!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也来做一回科学家,看看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哪些东西又会浮在水面上。

8. 出示铁钉

9. 师:看,这是什么?

10. 师:你们猜,铁钉会沉到水底,还是会漂浮在水面上呢?

11.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看看小朋友们说的到底对不对。

12. 师:看,现在发生了什么?铁钉怎么样?哦,沉到水底啦!

13. 师:既然铁钉沉到了水底,我们就在这张记录表上,铁钉的下面用“↓”表示“沉”(教师在白板上展示如何做标记)

14. 出示泡沫

15. 师:看,这又是什么?

16. 师:猜猜看,泡沫会沉下去吗?

17. 师:我们一起通过实验看看吧!

18. 师:哪个小朋友告诉我,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

19. 师:哦,泡沫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我们要在记录表上找到泡沫一格,在他的下面用“↑”表示浮。

20. 出示乒乓球

21. 师:你们看,乒乓球是沉还是浮呢?

22. 师:谁能告诉我,我们该用什么标记表示它?

23. 出示磁铁

24. 反思

25. (

26. 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小瓶上浮至漂移在水面上。

27. 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小瓶下沉。

28. 完成试验后,我把小瓶在水中的各种状态展现在白板上,并补充小瓶的漂移状态,让同学画出小瓶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并比较小瓶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分析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29. 这时我又提出问题:只要是实心的铁块,无论大小都沉入水中,而实心的木块,无论大小都漂移在水面上,刚才试验中在水中加入一些盐就可使小瓶由下沉变为悬浮,这些现象又说明白什么?这时有同学提出:浮力可能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此时我进一步提问:应当是什么关系,请大家相互探讨一下。这时整个班级的气氛被带动起来。最终不少同学都能分析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0. 上完这节课后,我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好多学不好物理的同学并不是对物理不感爱好,而是规律思维力量不足或数学基础薄弱等因素,如何调动这些同学的主动性正是我以后在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31.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要去理解沉与浮的关系是有相当的难度,所以设计了浮起来和沉下去这两个人物形象来贯穿。本活动是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来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最后出示沉浮兄弟,让幼儿根据沉浮兄弟的特征送水果,也让沉浮兄弟验证幼儿分类的结果,在愉快的分享中结束本活动。

32. 教学目标:

33. 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34. 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35. 教学重点:

36. 通过水果实物在水中做实验,初步理解沉与浮的关系为重点。

37. 教学难点:

38. 在理解沉与浮的基础上,能认识标记“↑、“↓,并进行简单分类为难点。

39. 课前准备:

40.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

41. “↑与“↓的标记各一。

42. 沉浮兄弟头饰各一。

43. 盛水容器若干。

44. 箩筐两只。

45. 教学过程:

46. 一、猜猜谁会沉下去,谁会浮上来。

47.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请客)

48.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49. 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我们可不要学他俩。

50. 师:“可是不行呀,如果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51. 二、浮起来又沉下去。

52. 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53. 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54. 三、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55. 活动反思:

56. 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57. 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58.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所以小朋友们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水。可以说,幼儿天生就是爱玩水的,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如在一次玩水过程中,一位孩子不解地问我:“老师,到底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上来呢?”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同时为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和经验。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的内容。

59. 【活动目标】

60.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61. 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62. 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63. 【重点难点】

64. 活动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65. 活动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66. 【活动准备】

67. 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68. 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69. 【活动过程】

70. 一、导入活动。

7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材料,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都有什么呢?幼儿观察交流。

72. 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幼儿猜测。 (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73. 二、幼儿动手做物体沉浮的实验。

74. 请小朋友来试一试,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

75. 幼儿动手操作。

76. 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77. 三、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78.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刚才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呢?

79. 出示记录卡: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教师讲解示范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

80. 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81. 四、将沉与浮的物体进行分类。

82. 请小朋友根据实验结果分别把物体放在贴有“上浮”和“下沉”标志的两个篮子里。

83. 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84. 五、幼儿交流结果。

85. 请小朋友根据记录结果说一说哪些物体放在水里会浮上来?哪些物体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86. 幼儿根据记录互相交流。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87. 六、活动延伸:

88. 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