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绘食光,惜粒米端午节手抄报:粽香飘,情意浓

面书号 2025-03-02 23:14 8


世界美食节手抄报:绘食光,惜粒米。 端午节手抄报:碧香飘,情意浓。

1.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2. 就拿浪费粮食的行为来说吧。低年级有的同学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风风火火,盛汤的时候,走路慌张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吃饭把许多米粒留在桌子上,掉在碗里。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家都浪费这一点点,那么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难道要等到我们饥饿、贫困的时候才想起米饭的香甜可口吗?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绅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就是尊重农民,就是尊重我们的衣食父母。想比我们的上辈人,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物质极大丰富,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吃饭问题仍然是我国的第一大问题,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更应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除了沃尔帕吉斯夜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节日:比如太阳节是在六月进行的盛大夏季节日;龙虾节是八月份的一个节日,在那一天,人们可以尽情享用龙虾;而鹅节则在阴冷的十一月里,节日那天,传统的习谷是喝鹅血汤。瑞典人的圣诞节里没有圣诞老人,但他们却有一个圣诞守护神。为了欢迎他的到来,孩子们摆出一大份圣诞蛋糕请他吃。在乡下,人们会从家里敞开的窗口往外扔礼物,同时扔出的还有稻草人和稻草编织的动物,以此祈求好运。

5. 伊朗人过新年是在公历3月21日前后,伊朗人视火为吉祥的象征,可驱邪逐厄,迎来福神。所以,除夕之夜,家家要举行“跳火”的活动。人们要晒干了的骆驼刺在门口点三堆或七堆火,称为“祝火”,老老少少都要从“祝火”上跳来跳去像跨栏一样,中口还要念念有词:“黄的归你,红的归我。”祈求健康、兴旺。伊朗人在除夕夜喜吃七道菜,每道菜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象征一家人全年吉祥。

6.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上有许多人不爱惜粮食。在学校,我吃完饭下楼去放碗,发现下头所有的垃圾桶都被倒上了满满的蔬菜、米饭还有肉。

7.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毛泽东。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8. 鱼甲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在门上插菖蒲和艾草,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9. 但2001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开幕五天来,处处显示出不足。

10. 英国的苏格兰人非常相信来年的运气好坏,全看半夜后第一个走进屋子的人,称为“第一只脚”。如果来的第一个客人是一位浅**头发的发性便是坏兆头;如果第一个踏进门槛的是一位黑眼珠、黑头发、肤色黝黑、年轻漂亮而又健壮的客人,那就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所以,每年的除夕,客户的家长都出门游逛,直到午夜时分才雇一个把脸涂得很黑的人带路回家。元旦那天,人们要“卜蛋”,盛一盒清水,将蛋清放入水中,从蛋清的形状来卜吉凶。新年里到别人家去作客,要带上一块煤,向主人献上这样的祝词:“啊,您家的火炉烧得旺旺的。”随后将煤块放入炉膛中,用火钩将炉火拨旺。炉火烧得越旺,主人会越高兴,因为这预示着主人一家驱逐了所有的妖孽,将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11.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

12. 节约是美德,是品质,更是责任,让我们一起自觉地节约粮食吧!让节约粮食成为我们的习惯,并且能保持这样良好的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

13.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14. 我们身边的小伙伴也有浪费的行为:在家里吃饭,有些同学因为饭前吃了零食、饮料,做好的饭菜没吃完而被倒掉是常有的事;早上,为了赶时间,有些同学一边吃一边丢;在学校,还有些同学为了炫耀自己口袋里有钱,一进小卖部就十分霸气地买一大堆,结果很多零食吃不了一半,就以口味不好为由丢进了垃圾桶……

15. 今天,我和姥姥去了两次地,那叫个热啊。上午,我看到姥姥从玉米地里钻出来,大汗淋淋的,像刚洗过澡一样,一身的`玉米叶上的沫沫。

16. 瑞典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在重大的节日当中,第一个是在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二日之间举行的狂欢节。人们称四月三十日的晚上为沃尔帕吉斯夜,据说在这个晚上生命和春天的力量将战胜死亡和冬天。在庆祝节日时,人们每天晚上都要点燃箐火—首先是在山顶上,然后作为回应,人们在山谷里也将燃起箐火。这些箐火是节日庆祝开始的信号,它们将一直持续在天亮。在瑞典南部,人们还有箐火旁举行诗歌和唱歌比赛,优胜者不仅能获得奖品,还能得到当地最漂亮女孩的亲吻。

17. 玉米和麦子生长的过程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施肥、浇水、打药。这需要农民辛勤的劳动才可以完成这段漫长的时间。

18. 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我们的粮食并不富足,我们的许多粮食是从外国进口,漂洋过海来到我们饭桌上的。要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泱泱大国,我们的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我们的耕地面积,却只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从外国进口的粮食虽然能解决一时粮食紧张的问题,但终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19. 珍惜粮食,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20.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21. 那天,20多位父母全部上阵,老师是司令员,大人给孩子端水送饭,孩子尽情地享受。老师突然问孩子:“吃完饭后,谁来整理干净?”“我们自己。”孩子异口同声地喊着。不到40分钟的“盛餐”,要准备筹划几天,结果时,孩子跟着老师的样子“谢恩父母,谢恩同学,谢恩学校”。之后,美国学校的星期

22. 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世界上太多人浪费粮食,许多人还吃不饱饭,许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而被饿死。

23.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24. 爱国的豪情是我们胸腔里激荡的热血,但是热血加上暴力就成为了我们同胞身上的累累伤痕。每一个市民做好自己,提倡文明,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尊重他人,实现自我,不粗暴,不盲从,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让我们拒绝暴力,展现理性,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为了我们的钓鱼岛,做一个文明的爱国者。[1]

25.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与众不同。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他越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他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26. 慕尼黑啤酒节源于1810年,是为庆祝贺巴伐利亚储君卢德亲王与萨克森—希尔登豪森的黛丽丝公主共结百年之好而举行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德国的10月正值大麦和啤酒花丰收的时节,人们在辛勤劳动之余,也乐得欢聚在一起,饮酒、唱歌、跳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一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啤酒节的许多活动至今仍廷袭古风。节日的第一天上午,来自巴伐利亚、德国其他州以及奥地利、瑞士、法国的游行队伍聚集在一起,人们身穿艳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及传统古装在慕尼黑市长及酒长老板乘坐的富丽堂皇、花团锦簇的马车引领下,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地涌向黛丽丝草场。中午12时,随着礼炮12响,顿时鼓乐齐奏、彩旗飞扬、人场沸腾。慕尼黑市长在作简短致辞后,打开第一桶啤酒,啤酒节便在沸腾的欢呼声中揭开了序幕。这时身穿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用单耳大酒杯将新鲜啤酒不断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饮客面前。许多身穿鹿皮短裤、背心等民族服装有巴伐利亚人手举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们逢人便高喊“干杯”,气氛十分热闹。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凉,整个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灯光装饰得五彩缤纷。人们背靠背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并在乐曲的伴奏下,即兴地唱呀跳呀,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贺,使得可以装一公升啤酒的大口有柄啤酒杯发出“当、当”悦耳的碰撞声。

27.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着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有些学生说他“小气”。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28. 其实,我们的祖辈、父辈也经历过饥荒的年代,那时,他们的餐桌上别说红烧肉了,菜都是水煮出来的,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肚子饿了,就只能去吃野菜、啃树皮,野菜树皮吃完了怎么办?他们甚至去吃一种软软的泥土。许多人因为吃泥土而胀死,饿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29.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30. 自日本上演”购岛闹剧“以来,我国各地相继有民众自发举行抗议游行。其中不乏“西安举牌哥”、“爱广州非暴力”这种理性爱国的典范。但也出现了一些打砸抢烧的现象,这让我们痛心且愤怒。谈爱国,请先爱同胞,对同胞的私有财产进行抢夺砸毁,那与暴徒何异?若要爱国,我们应当团结一致,共御外辱,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所应当体现出的文明素质与精神风貌。

31. 也许,你会认为,现在谁家没吃的呀,不要危言耸听了。是呀,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在家里被当祖宗似的供着,在外面被当宝贝似的护着……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富足的时代,所以不了解那些饥饿的人的痛苦,不懂得在乱世中挣扎的人的渴望,也根本不会明白一碗饭、一个面包对于即将饿死的人的弥足珍贵。粮食,在我们眼里是那样平常,那样微不足道。

32.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33.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34. 联合国之所以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就是要我们把节约粮食养成习惯。借着世界粮食日的东风,我呼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节约身边的每一粒粮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富强。节约粮食,从我们身边做起。wwW.JzD365.cOm

35.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响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诗是这样的:

36.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

37. 现具店5点开卖,5点半时,已经有100多个人站在商店门口等待进去。因为顾客太多,所以必须限制流量。为了进商店人们还得排一个多小时,进去后,付钱时要再排上一个多小时,而且,真正要买的流行玩具,早已被“抢”光。最后买下的玩具,与平日的价钱相差无几。感恩节后,还要劳累一场,但为了孩子,家长都甘心情感。

38. ------------------------------------------------------------------------------------------------------

39. 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40. 尽管参加啤酒节的人数少了,可喝得烂醉如泥等着人抬的贪杯者却有增无减。三天之内,巡逻队花了大把时间叫醒了104个醉汉,送820人到医院,还有155人因为醉酒而受了伤。警察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借酒滋事的有、趁乱偷窃的有,三天时间已经拘捕了30人。政府方面只得站出来,提醒学校和幼儿园的学生、小朋友不要到啤酒节上去玩儿。

41.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

42. 农历春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家家户户要大扫除,门上要贴春联,要倒贴“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孩子们要守岁以便延长寿命,到了午夜时分家长们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一开始小辈要带着桔子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孩“红包”—压岁钱。过年时要穿新衣,说吉利话,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年糕代表年年高升、发菜代表发财、桔子代表吉利等。一般华人大年初一不扫地,否则好运气要被扫掉。过年时,华人都喜欢去牛车水采购年货。春节期间,也有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作精彩表演。政府也举办“春到河畔迎新年”、妆艺大游行等活动,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43. 缅甸人在阳历四月中旬过年,他们用泼水来庆祝新年,所以新年也叫泼水节。传说有一年,缅王在宫口遇到神仙下凡,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涤旧除污,迎新纳福。这以后,人们相互泼水便成了辞旧迎新的传统。

44. 一混60岁就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45.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所以,珍惜粮食,成了眼下最要紧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节约每一粒粮食,那不仅仅我们国家的粮食足够了,说不定还能捐一些粮食给非洲或者其他地区被饥饿威胁的孩子呢!

46. 大宝森节是印度人的节日,又称屠娇节或万灯节,家家户户会把房屋打扫干净,在房屋周围点上灯,迎新守护神和幸运女神。印度兴都教徒会举行盛大庆典,用车载着神像游行庆祝,有些教徒身上负着铁架,刺着银针,向神表示谢恩和赎罪。庆祝中心在小印度一带。

47. 美国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顾名思义,就是感因的日子。早期乘船来到美国新大陆的英国人,在海上颠簸挣扎了几个月后,终天在酷寒的11月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期间由于饥锇和传染病,许多人相继死亡。活下来的开始播种。转年,终于迎来丰收,而且出现了“救命”食物:火鸡。后来,人们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感谢上帝的恩典,而火鸡更是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食物,那么就从火鸡说起吧。对于每年都要重复的历史,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能让他们流连忘返的是学校活动。对于节日的庆祝,学校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启发学生的重任,就要靠班主任了。上幼儿园的孩子,有的会提前几十天拿回一个白纸剪好的火鸡形,这是孩子和全家人一起完成的作业,发挥所有人的想象力,采用任何材料都可以,惟一的目的是给火鸡穿上衣服。装扮出来的火鸡,真可谓千“鸡”齐放啊!最让人好笑的是,一个班的孩子把自己想象成火鸡,写出不要让别人吃掉自己的理由,另一个班的孩子,把自己当作火鸡广靠,极力宣传自己如何如何的可口。

48. 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49. 开幕的前三天,光顾啤酒节的共有75万人。这个数字听起来其实已经相当壮观了,但比起去年却差得远了,至少少了5万人。不论是卖酒还是表演、娱乐,都会有不小的影响。在所有想借此机会小赚一笔的生意人中,最惨的应该是经营儿童汽车游戏的,估计销售额将会比去年下降90%。

50. 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桀纪念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在节日的前几天就开始举行一连串的庆祝会,各佛教团体及寺庙张灯结彩,大放光明,象征佛陀的光辉世世代代照耀人间。

51. 美国“感恩节”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星期五早晨,是所有商店一年中几乎最便宜的促销日,特别赶在圣诞节送大礼物之前,这一天意义重大。因为限制在早晨的几个小时,而且,拿出来的货品有限,所以人们不顾严寒,不怕早起,四五点就站在商店门口排队。

52. 有个班上的老师,提前三个星期让学生画了一个邀请函,请父母参加他们班上的感恩节的“盛餐”。两个星期前,每个孩子又带回一张清单,上面罗列着要准备的各式食物用品,包括油炸的小鸡块、土豆片、玉米、苹果酱、纸巾、纸碟,还有你的主意等等,请父母自告奋勇地献力献食物。这哪里是孩子的邀请?分明是由大人来做,孩子享受。

53.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54.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不要剩饭菜,不要掉饭粒。

55. 大家知道我们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吗?那里饥饿肆虐,病魔横行,很多孩子饿得只剩皮包骨了,他们绝望地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走在路上,秃鹫就在他们的身后盘旋,时刻准备饱餐一顿……

56. 这让我体会到了农民种庄稼的辛苦。所以,我们以后吃饭的时候要吃多少盛多少,尽量避免剩饭。你吃饭的时候想想那些辛苦的农民付出的汗水,如果这点理由不够,请想想那些非洲之类的地方,那里成天吃不上饭。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够好了,如果你实在吃不下的话,那你就不要再吃了。

57. 诲人不倦 忠诚事业

58.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回教徒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装饰一番,穿上新缝的传统服装,备好各式美食糕点来庆祝开斋节,其热闹气氛与汉人的春节不相上下。

59. 有几个家庭节日对所有韩国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总是要设案庆祝,它们是:百日,就是婴儿出生后第100天;周岁,第一个生日;花甲,60岁生日,这一天被认为特别重要,因为在这一天一个人已经度过了一个年甲子的岁月;此外,还有古稀,即70岁生日。

60.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61. 其他的重要节日包括:元宵节,即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满月,此时农民和渔夫们裨求丰收并进行特殊的游戏;端午节,阳历五月初五,农民们休息一天共同娱乐;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是一个丰收和感恩的节日;还有浴沸节,农历四月初八,信徒们在寺庙中举行特别仪式并举行灯会。

62.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乱倒剩饭菜;在饭店里点菜要适量,不要浪费,吃不完的要打包带回家。

63.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粮食,这不起眼的两个字,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没有粮食,人就不能生存。我们吃的每一滴粮食都是得来不易的:夏天,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耕耘,经过辛勤的.劳动,在秋天终于有了收获,这些米饭都是这样得来的。

64. 以前我没有节约粮食的习惯、总是非常的浪费,认为我自己浪费这一点儿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每次吃饭我都会掉很多的饭粒,吃不完也觉得无所谓,爸爸妈妈批评我,我还能找出很多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自从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很多非洲难民因为饥饿而惨死在街头的情景时,我才突然心动: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爸爸妈妈疼爱我们,上学放学车接车送……正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才让我们才养成了不懂节约的坏习惯。想到这些,我感到非常惭愧。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从那些难民的启示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65. 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中午到食堂里吃饭,看见有些同学很浪费粮食,白花花的米饭和香喷喷的菜被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呀!

66. 在菜市场,看到水果、蔬菜、一小块肉,有一些是很新鲜的,但都一不细心被抛到了地上。我跟他们说:“你卖的新鲜东西掉了。”他们总是说:“多谢你,小朋友,都掉到地上了,这么脏了,谁还会要呀,让它就扔在地上得了!”

67.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节约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68.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粮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生产的艰难,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

69. 你浪费粮食,就等于浪费国家资源;你浪费粮食,就等于浪费世界资源。你浪费粮食,就等于剥夺其他人的生命。让我们节俭粮食,从我做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节俭粮食,光盘行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70.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71. 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家;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72. 在酒店,每天不知道有多少粮食会被倒掉。有的人是出于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山珍海味点了一大堆;有的人是用公款吃喝,心想:反正不是自己的钱,管它吃完吃不完,满汉全席只管上!结果,餐桌上,有的.盘里只动了几口,有的还剩半壁江山,有的甚至原封不动……总之,很少有全部吃完的时候。还有的人认为打包饭菜丢脸,剩得越多越有面子……

73.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74.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75. 星期五开始放个长周末。一年里,美国孩子的假期多得不得了,而且,每个节假期间,甚至每个周末,学校都不留给学生任何功课。

76.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77. 在《一虎一席谈》节目上,有一个年轻人说的好:我们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各行各业里都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然后我们的桥也比他们的结实,还有我们的年轻人,比他更有未来,更有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爱国并不是要我们举起自己貌似孔武有力的拳头砸向自己的同胞,而是在各个方面将自己的国家改变得更好。

78.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79.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80. 马达加斯加人在新年到来前的一周内不准吃猪肉、羊肉、牛肉等,表示五畜兴旺。直到除夕晚餐,才允许吃一些禽类,如鸡、鸭、鹅等。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送鸡尾,表示对双方长者的尊重和敬爱;向兄弟姐妹和至亲好支赠送鸡腿,表示友谊深厚、真挚和关心,以祝贺新年愉快。

81. 通常在阳历1月底或2月初到来的被韩国人称作新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传统上最盛大的节日。全家人聚集一堂,穿最好的衣服,举行祭祖仪式。祭祀后,享用丰盛的家宴,家庭中的晚辈向长辈拜年。尽管人们都继续庆祝农历新年,但阳历的元旦也有两天的法定假期。

82. 据调查,每年我们在家浪费的粮食足够1500万人吃一年,每年我们浪费在食堂里的粮食足够3000万人吃一年,每年浪费餐馆里的粮食足够2亿人吃一年。如果我们停止浪费,一年就可以省下约1000亿斤的粮食,这足够养活3.5亿人。

83.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同学们,让我们手拉手互相监督,共同爱惜粮食吧!

84. 这时我才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车接送……想到这,我感到非常惭愧!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坏习惯,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85. 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拳头;爱国是一种理性,不是一根铁棍;爱国是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不是去伤害自己的同胞;爱国不是泄愤,而是要先爱法治,是要让我们的基本公民权利得到尊重与捍卫。暴力不是我们爱国的通行证,它并不会让那座美丽的岛屿离我们越来越近。

86. 在外面饭馆看见了客人吃过的'桌子上有许多剩下的菜,碗里的米饭根本就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