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端午佳节,龙舟竞渡,粽香飘溢

面书号 2025-03-02 20:34 6


璀璨夜空,团团圆圆,佳节喜庆。火树银花,高悬元宵,传统文化韵味盎然。火光闪烁,映照元宵,民俗风情,世代传承。

1.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元宵节,你们也喜欢它吗?

5.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6. 七巧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7.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8. 说到乱扔垃圾,我就会想起它旳孪生兄弟:随地吐痰。随地吐痰也是一个坏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会造成空气污染,对你,对我、对大家都是没有好处旳。

9. 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它既有正月里的喜庆,又能赏月、看花灯、猜灯谜,还有那令人馋涎欲滴的汤圆,想起来都忍不住流口水呢。说到汤圆,有一年元宵节我还和妈妈一起包过呢。我们先将糯米粉倒入碗里,然后往碗里加一点水,把它们均匀地搅拌在一起,揉成一个大面团,接着把大面团搓成长条形,切成一个个小块,然后把小块搓成小圆球,压扁,在中间放上好吃的黑芝麻馅,再轻轻捏几下,把馅包住,再搓圆,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和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这是元宵节最好的晚餐。

10. 其实要想不做到这些也很简单,只要心里有这个信念,有个荣辱观,这种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旳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1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13.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14.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1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6.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1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8.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9.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20.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21. 忽然听到一声“好肥的猪哟”,我立即跑了过去,哈哈,只见这头“猪”在灯光的映照下,四脚朝天,一手托着巨型金元宝,另一只手正在跟大家打招呼。旁边一群小猪围着这只金猪高兴地手舞足蹈,不停地转圈圈!看着它们憨态可掬的.样子,我笑得喘不过气来。刚看完金猪又来看金龙,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要像巨龙一样腾飞……

22.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23.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24. 要在小事中体现个人旳美德,荣辱就在举手投足间。比如说,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帮家长倒一次水、陪弟弟妹妹玩……这些细微之处,都能显现一种美德。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旳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得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随处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旳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旳心里会怎样想?是不是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旳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旳中华人吧!”

25. 时间过得真快,我要回家了。看着这美丽的、形象逼真的彩灯,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2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7. 我们正看着,忽然,一些小水珠飞落到我脸上,“下雨了?”我想。转头一看,哇!喷泉喷水了!它时而喷出翩翩飞舞的蝴蝶,时而喷出美丽的花朵,让人眼花缭乱。展台上的花灯和喷泉交相辉映,别提多美了!花灯分为宫灯和主题灯。

28. 走进广场,我被这五彩缤纷的灯给吸引住了,不知道先看哪盏好。正当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几只五颜六色的孔雀灯正在“翩翩起舞”,我忍不住要和它们合影。

29.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0.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中华民族旳美德在闪光。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

3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2.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33. 晚饭过后,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去看花灯。记得那一年的吴山广场,人声鼎沸,我仿佛进入了灯的海洋,满眼都是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灯,金色的公鸡、威武的.齐天大圣、可爱的小兔子……看得我目不暇接。我最喜欢的花灯是“龙凤呈祥”,一条巨型的龙和一只美丽的凤凰,色彩绚丽、神态逼真,气势恢宏。不远处还有猜灯谜的活动呢。

34. 元宵佳节当然少不了五彩斑斓的花灯。于是,我们乘车去了运河广场。汽车一路开着,只见运河两旁火树银花,树上的挂灯变幻莫测。到了广场上,人山人海,行人摩肩接踵。小孩子统统坐在爸爸的.肩上探头眺望,我们费了很大功夫才看见。

35. 宫灯古代风一点,呈六棱柱状。上面或写诗,或画着画,有着浓郁的传统色彩。主题灯卡通一点,更加引人注目。有“鲤鱼戏荷池”、“猴子献桃”和“大圣舞龙”等等,做得活灵活现,让人目不暇接。这时,出现了一道绿光,我顺着光望去,突现的光在大厦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36.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旳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37.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8.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9.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0.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41.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4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3. 中华美德里还有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而不应蔑视他。或者,在公共汽车上有空位时,我们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没有老人或身体不便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位子让给那些人坐。其实,当一种美德平常到最细微的习惯中时,这也许就是一种品质的升华。

44.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45. 除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叫“年”的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把“年”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46.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47.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48.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49. 接着我们来到了“蘑菇”房子边,这可是小兔子新造的房子哟!“蘑菇”色彩鲜艳,真叫人垂涎欲滴。随后,我们又来到了恐龙乐园,只见三角龙和雷龙在向游人挥手问好,霸王龙甩动着它那长长的尾巴,好像在说:“我是恐龙的霸主,有谁能敌得过我?”边说边向长颈龙扑去,于是一场恐龙大战开始了。

50.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每个中华人,都必须要拥有自己国家的传统美德。中华美德有很多,比如说礼让、谦虚、尊老爱幼等等。

51.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2.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3.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来源:《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2月10日七版)

54.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一——尊老爱幼。

55.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56.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57. 种类繁多的花灯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流连忘返,但是我想:明年还能看上花灯的,于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