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2 17:33 5
1. 一、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全镇留守儿童情况
2. xx年,我乡对全乡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村以校为单位的系统排摸,并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已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其中80%儿童留在家里隔代看护,20%寄托老师和亲戚看护,而隔代看护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如心理不平衡,常常感到自卑、孤独、忧虑、失望,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厌学情绪严重,任性、自私、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等。
3.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4. 乡妇联联合中心校、团委、关工委在全乡开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阳”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西外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5.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6.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截至目前,我乡已为多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妈妈,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7.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我想利用楠林村文化站的资源优势,在楠林村文化站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同团市委、乡团委建立西外乡阳光社区中心,为留守儿童营造一片阳光的成长环境。
8.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乡妇联及团委的牵头下,我乡每半年还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9.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联系制度。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滤布让他们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10. 五是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活动,如“六一”期间组织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文化演出。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
11. 六是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充分利用乡司法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受理留守儿童的咨询和救助,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二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活动,在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
12. 七是强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13. 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力争到20xx年年底,“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继续抓好代理妈妈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14. 一、调查了解情况
15.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主任为主,联系村委干部到村里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研究分析做好记录。如:学习、生活上有无人监护管理,身体状况如何等。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做好切实的准备,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16. 二、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制度和管理方案
17.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教育管理意见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等。
18. 三、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19. 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20.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1. 开展为贫困留守儿童捐助活动
22. 我们学校开展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手拉手,一起走”主题活动。同时我校也收到各界爱心人士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资助,县委书记陈朝先同志、组织部长温兴成、等领导分分到校看望留守学生,捐钱捐物,学习用品和现金价值共计5000余元。使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3.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24.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5.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
26. 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到留守儿童家里,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27. 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28.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29.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30. 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有四大因素:
31.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的,学困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他们看不到自己在课堂里所学的东西与他们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
32. 缺乏学好的信心,他们因为自己老是失败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备,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他们常常得不到同学的尊重。
33.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许多学困生开始时学习虽努力,但效果不理想。许多学困生腼腆,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害怕丢脸,上课时总是默不作声,阅读时猜词能力差,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使学习成为一件苦差事。
34. 部分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有些家长整天忙,对其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因此,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很快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家长则是望子成龙,认为没有比孩子能进重点大学更重要了,孩子们的心灵往往承受不起如此的重压。
35. 作为老师,帮助学困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做了以下措施:
36.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让学困生看到他们在课堂里所学的东西与他们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37. 帮助学困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学困生经常会觉得沮丧和绝望,我让他们明白,人的一生会经历挫折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克服困难,会有成功的喜悦。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将会一事无成。
38.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学困生通常更自卑,因此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然而,他们却受到了过多的责备甚至惩罚,因而失去了自信。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歧视他们,通过教师的帮助,一个自卑的学困生会变得聪明而有魅力,一个淘气的学生会变得善良而乐于助人
39. 帮助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0. 采用“一帮一”的互助方式。为了改变学困生的现状,逐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我发动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困生,并把学困生与学困生之间作比较,有进步的就表扬。总之,这样一来,效果显着,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也提高。
41. 一、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关爱。
42.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中包班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儿童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43. 二、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
44. 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45. 三、利用节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