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2 01:32 8
——开启财富与智慧之旅
1. 大量有趣的心理学案例和寓言故事,提出关注金融行为学;
2. 年前最后一篇,在此祝大家牛年大吉!
3. 综合性思维方法
4. 逆向思维,在抛出你的观点时,自己要先反复证伪;
5. 感觉大多老外都有很强的幽默感,马克吐温就不必说了,公认的幽默大师,芒格、巴菲特都很幽默,这可能跟他们知识渊博,头脑灵活有关系吧。
6. 不是去寻找通向成功的捷径,而是收集那些导致失败的案例,仔细考虑如何避免,从而走向成功。
7. 芒格说工伤赔偿中有诈伤骗钱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反对工伤赔偿。这个是资本家的观点,首先,欺诈可能是极少数;其次,应该处罚欺诈行为,没有工伤赔偿,对真正工伤的人极其不利,不能因噎废食。
8. 一个人只应该做其能力圈中能做的事情,才是成功之道,而通过持续的读书学习,则是最好的拓展我们能力圈的方式。读书在芒格眼中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我们会发现芒格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与书为伴,无论等车、等用餐、等开会的空隙都在读书,可见其对学习的渴求。正是广泛的阅读,使得芒格不仅拥有普世的智慧,还使得其文采非凡,阅读其所做讲稿,我们会发现每隔几页就会出现某些哲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等的'一些例子与警句。相信阅读本书的读者也会不时停下来浏览在页面中对某位大师的介绍。
9. 通过大量的阅读,运用多学科的重要理论,把世间万物看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上,才能对正确的知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
10. 一个很明显的佐证还来自于以下事实:这几年来在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来自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股东越来越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因此,在这一趋势下,在未来中国做投资的人中,尤其是在中国本土,更多的优秀投资人才,甚至是投资大师的涌现,也将是必然。
11. 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在学习,古稀之年的查理还不忘持续学习,正如书中所说: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会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重复使用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避免误判心理学的误区,形成自己的处世智慧,才不会让晚年的生活变得艰难。
12. 他将他从书上学到的知识完全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模式。他本人是学法律的,一开始也是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但他之后不干律师,全心搞投资,他从各种学科的书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用于投资中,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
13.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接触了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书后,每看到一个公司就会不自觉的分析起它的财务报表,结果发现这个企业自由现金流为负,于是直接就把这个公司pass了。但事实上这个公司只是把赚到的钱投入到了能够加强企业竞争力,比如提升品牌形象,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等项目上,等到股价大涨后我们一定会对自己的呆会计行为而懊悔不已,这就是典型的锤子思维带来的后果。可如果我们的工具箱中有多种工具,我们就能更立体更客观的看待一个公司,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盲人摸象的行为。
14. 回到《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其实我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因为全书中的很多内容需要有很深的西方文化和历史作为背景知识,大部分人也不可能有芒格老爷子的学识和经历。但是在查看了一些网友的解读并结合个人的阅读和长期思考,逐步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
15. 系统性差,内容零散、重复,专业性强篇幅短等原因,对结论的分析不足,小白阅读有困难;
16. 芒格跨学科的普世智慧,不仅包括了对物理、数学、经济学,还包括了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的涉猎阅读。芒格在《论学院派经济学》以及《人类误判心理学》的讲稿中分别对当前的经济学、心理学研究与教学中存在的重大缺陷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判。
17. 善于总结
18. 股神巴菲特对一生的搭档查理芒格评价之高,用巴菲特的一句原话就可以高度概括了,“查理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没有查理,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19. 不买新机器
20. 正确认识这些跨学科的普世智慧的目的,当然会对芒格的投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阅读带来的洞察力,使得芒格在很多年前就预测了金融危机的到来,预言了滥用股票、期权等财务手段对市场带来的致命伤害。正是基于这些普世智慧,芒格还多次就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以及基金管理行业中存在的致命问题给出批评,比如不合理的激励机制等等。尽管其评价的对象是美国的同行,但作为在国内基金行业从业多年的我们来说,也有着深刻体会。看来不仅我们,我们的美国同行都有同感,那就是巴菲特难学、芒格更难学。
21. 我们先来看看芒格推崇的几个重要的投资原则:逆向思维,凡事总是反过来想;拥有良好的性格,毫不焦躁地持有看好的股票,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做投资,并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等待好的投资机会出现,一旦出现,倾全力集中投资。( )我们会发现,这些投资原则中不无巴菲特选股思想的影子,这是对的,因为芒格与巴菲特堪称当今投资界最佳的二人搭档。正是两人的默契合作才有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今天。
22. 书后又推荐了一大堆好书。
23. 工伤赔偿
24. 这是他一直在强调的要形成综合性的思维模式,要用跨学科的思维研究问题。在他在各个学校的演讲中都可以看到,他一直强调学校里的教授和学生都要拆掉思维的墙,不要有思维定势,他总说“在一个拿铁锤的人看来,他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好像是钉子”。
25. 对于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捡烟屁),进一步发展出投资成长型企业,长期持有。由此减少摩擦成本,多年不清算产生税款“资金池”。伯克希尔公司另一大资金池是保险公司浮存金;
26. 逆向思维
27. 芒格一直说不能为了提高织布效率而买新设备,他们的伯克希尔公司也正式这样做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的话钱都被卖新设备的人赚了,而开织布厂的没赚到钱,这一点比松下信之助以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的信念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28. 首先是“往往”,这说明在商业世界的竞争中,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公司可能也能获得成功,往往只是代表符合条件的公司成功概率比较大。从这也可以看出芒格思维的严谨和缜密。
29. 最后,芒格和沃伦不同,他的生活不只是赚钱,要更有趣一些,也是个幽默的人。
30. “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几个变量”,这里有点晦涩难懂,所以想要理解这点,我们必须清楚变量代表的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变量指的是能够影响用户最终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对于低价同质化的商品,这个变量是价格,对于个性化商品,这个变量可能是体验,可能是服务,也可能是面子或者其他。
31. 下面我再来谈一点心得:探索超越投资的智慧,尤其是那些普世智慧,是芒格倾其一生做的事情。正应了中国那句谚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芒格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之外,还致力于对下一代,尤其是学院的学生孜孜不倦地进行教诲。
32. 终生学习
33. 芒格认为投资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某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所能达到的,相反,需要基本、普世的智慧,所谓普世智慧是指在人头脑里形成的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也就是“多元思维模型”,这种框架需要跨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而芒格认为传统的教育,哪怕是哈佛、斯坦福这些高等学府都没有传授给学生们这种普世智慧,因此,人们需要通过自学来获取,而最好的自学方式是所谓的“拿来主义”,就是通过看书阅读,广泛地吸取各学科中作出贡献的前人的思想。
34. 这本书与其说是商业投资书,不如说是人生智慧书或哲学书。查理芒格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用自己的智慧获得了财富,芒格与巴菲特这些优秀的投资大师的智慧思想正在,也已经影响了当今投资界的一大批人。也正是在巴菲特、芒格这类投资大师思想的传承下,当前做投资的中国人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优秀人才,比如芒格的合伙人李路、高瓴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张磊、旅美独立投资人步步高总裁段永平等等。
35. 和写沃伦的书相似,我们读到结论,但只见冰山海面以上部分,背后复杂的分析方法不得而知;
36. 芒格还认为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时候工人应该接受降薪,好像工人工资是造成企业困难的,虽然我没当过老板,但从雅虎、诺基亚等大公司的兴衰可以看出,工人工资并不是决定因素。
37. 尽管如此,读者可以收获:
38. 个人认为本书最最精华的部分除了人类误判心理学,就要数下面的这句话了,“在商业世界,我们往往会发现,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几个变量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比如说好市多仓储超市。”
39. 做诚实的人,痛批华尔街的投机行为和靠摩擦成本赚钱的基金经理,痛批新会计准则为赚灰金保驾护航;
40. 当然,以上几点是我的一点浅见,在这本书中,查理自己总结了他的思想,总共有二十二条,每一条都值得细细品味,由于本人只看了一遍电子书,只能领会这点皮毛。
41. 然后是“取胜的系统”,芒格经常强调多模型思维的重要性,那句最经典的“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他眼中的问题都像钉子”,很好的比喻了单维度思维的局限性。如果一个人思考的工具箱中只有一把锤子,那么在遇到问题时他要么只能拿出锤子,要么就是借助感性甚至放弃思考。而芒格老爷子靠的是一套系统,是从多个角度对问题的立体扫描和思考,这种系统性思维相对锤子思维毫无疑问更具有先进性。
42. 查理通过他在和工作中遇到不同的案例,总结了聪明人容易犯错的25个心理倾向。人类的感知和认知系统中那些总体上很有用的倾向往往会出错,如果不对此加以小心提防,就会容易受到别人的故意操控。使我们成为乌合之众一员:并非所有人都能抵抗坏行为的社会传染,当人们处在怀疑状态时,别人的不行动变成了一种社会证据,证明不行动是正确的。
43. 大量阅读、多学科思维
44. 人类误判心理学
45. 投资市场分析,要采用多种思维分析模型,即检查清单。学院派就缺乏多元化思维,尤其缺乏心理学的分析,“铁锤人思维”。
46. 芒格和巴菲特都被称为有两条腿的书,从富兰克林、西塞罗等人的传记和文章中学会了好多道理,甚至中国的孔子的思想,也学了很多。富兰克林是芒格的偶像,《穷查理宝典》中诸多照片上的芒格都拿书。这让我想起了一名话,不是每一个爱读书的人都能成功,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爱读书。
47. 为了解读这句话,划一划重点还是非常必要的。
48. 投资理念的传承与发扬,理所当然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是一样的道理,智慧,尤其是普世智慧的传播是没有种族、没有国界的。我们回想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学成归国为祖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往事,相信在投资界中这类似的一幕也必然会发生。
49. “在商业世界,我们往往会发现,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几个变量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比如说好市多仓储超市。”
50. 芒格一直强调逆向思维。如果说你要办好一件事,要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是正向思维,而你考虑要搞砸这件事要采用什么方法,这样你就是逆向思维。其实我们在数学中学的反证法,就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但我们只用来考试,在生活中用的不多,看来还是要多思考啊。
51. 喜马拉雅资本主席李录在《穷查理宝典》的中文版序言中写道,许多人致力于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芒格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在股市投资者成功,而芒格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如一句农夫谚语中所蕴藏的哲理:“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了。”“可恶的说不大师”芒格身体力行的投资哲学正在于: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木上,规避风险的深渊更有助于在投资的路上走的更远。熟知中国文化的人应该很容易从芒格的思考方式联想到孙子兵法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思想,从这些点滴中我们可以窥见芒格作为当代最伟大投资思想家其一言一行中处处闪烁着的智慧光芒。
52. 基于以上情况,读后很多智慧论述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通过阅读只能“感受”,距离“掌握”还有很长的路,见仁见智。
53. 芒格将研究问题所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列一个清单,就像飞行员上飞机的检查清单一样,这样一一对照着检查,就不会有遗漏。这方法可能和思维导图有点类似,看来这些方法都是相通的,说到相通包括芒格提到的古罗马人用联想记忆方法记忆长篇的演讲,这与我之前看过的'《最强大脑》说的一样。
54. 逆向思维方法
55. 事实上,巴菲特和芒格在对待投资的态度上还是有些许区别的,前者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而后者更接近费雪,同时加入了很多自身原创性的思考。和巴菲特的商人身份相比,芒格是一个更加纯粹的投资家,对投资标的的挑选更为严格。在芒格长达6,70年的投资生涯中,主要的投资只有三笔,好市多(Costco),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和李录的喜马拉雅基金。正是因为对投资标的有着近乎严苛的挑选标准,芒格经常会否定巴菲特的投资想法,因此巴菲特还送给了芒格一个“可恶的说不大师”的称号。
56. 工人应该接受降薪
57. 喜欢读书
58. 列思维清单
59. 作为资本家,他的几个观点也不太认同,主要有以下三条:
60.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61. 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