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1 20:45 6
岁月流转,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共度团圆时光。祈愿福满心间,迎接新春新气象。
1. 大约下午二点,厨房便飘来一阵阵香味。我和爸爸也开始在院子里放起了鞭炮。接着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饭菜很丰盛,有鱼有虾、有菜有肉,让人口水直流。我急忙吃起了饭菜,大快朵颐的样子,让爸爸妈妈都不禁的笑了。
2. 没过多久,客人们都陆陆续续地来了。我们在家中的客厅围着电视机看起了春晚,在看春晚的时候大家有时候一片寂静有时候却欢乐不断;有时候伤心又有时候开心。到了十二点,每户人家都不约而同的放了烟花。在天空中的各色烟火让人眼花缭乱。烟花灿烂却很短暂,大约15分钟就放完了,之后我又听到了爆竹声,虽然没有烟花那么美丽,爆竹的响声却代表着一年的结束也同时意味着一年的开始。在我们家,有围着桌子边做游戏的、有打牌的、有打麻将的。欢声笑语从屋里传到屋外,大家都喜气洋洋。不一会儿,妈妈就煮好了饺子,吃进嘴里很好吃,这每一颗饺子里都包含着妈妈对新年的祝福和期待。
3. 农历腊月三十为一年的除夕。过去,老北京大多数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门,有油炸的面食、月饼点心、苹果柑橘、什锦果脯、黄白年糕、饺子馒头,真是应有尽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还摆着香炉等供品,供桌前面的地面上摆着蒲团,行礼跪拜的时候用。
4.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5. 吃完了饺子,我便与哥哥一起去放烟花。你看!那边的焰火真美丽啊!一会儿,炮声更加响了!天空中焰火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粉的'、绿的……真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6. 除夕终于来到了!我常听大人们说,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贴春联、贴福字。家家还要包元宝似的饺子。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我便与母亲一起贴春联,贴福字。“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刻,因为我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爷爷与奶奶很大方的从口袋里掏出400元钱递到我的手里。
7.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先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受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菜肴中大多是炖鱼、炖肉、炖鸡、丸子、扣肉之类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凉菜,比如:用蔓菁、大红袍萝卜做成的辣菜,还有糖辣白菜、芥末墩什么的。主食则以饺子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猪肉韭菜做馅儿。吃饺子时,决忘不了拿“腊八醋”当调料。在所有的节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乐呵的一天了。
8. 如果说小年夜是年三十的“排练”,那么除夕大年夜更是正月初一的“彩排”了。易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悬冬青柏枝于门上、祀神祭祖,这些习俗加在一起也许都敌不过全家围坐着吃团圆饭对现代人的诱惑了吧,无怪乎吃团圆饭变成了这些中唯一留下的风俗。
9.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曰“上元节”。男女老少齐观灯、看戏、杂耍亦或眺望城隍庙夜晚灯市的烟火之盛,而这些却终究及不上吃汤圆的趣味。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最后就是压轴,压轴就是重头戏。元宵节确是算得上春节中十分令人愉悦的一天了。
10.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11. 过春节,年货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高高兴兴地赶在人多之前的时候挑年货,但争先恐后的`情景还是发生了,超市里挤满了人群,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货。我也是一样,进了超市拿到车后,然后就迅速地仔细挑选,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几下就把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12. 除夕前几天,浓浓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里了,大人和小孩都为了能更好的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仔仔细细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东西统统拒之门外,为的就是在春节前把所有的霉运统统赶出家门,引来欢悦的喜气。我们家也是一样,家里全民动员,各有各的职责———我负责把地板扫干净,拖干净,还要把茶几里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负责把整个房间收拾得有条有理,还要再把纱窗拆出来冲洗一下;而妈妈负责把厨房和厕所擦干净。
13.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走亲戚,媳妇也回娘家。大家都走亲访友吃年酒,春节的喜气洋洋开始通过人与人迅速蔓延,直至整个城市都弥漫着只属于春节的欢乐和快活。
14.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5. 母亲也不例外,她给了我365元钱。我不解的问母亲。母亲说:“这代表着你365天,每天都开心。这是咱们全家的愿望!”我听了之后,心里乐开了花!
16. 今年的除夕真难忘啊!
17. 腊月廿五,人们便开始了属于春节的忙前忙后——准备家用物、全家扫除等——毕竟曾经扫除、办年货、备新衣等大年夜前必得办妥。这种习俗大概每个地方都一样吧。
18. 据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土地爷诸位,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
19.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20.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1. 除夕当晚,吃团圆饭后,我从商铺里买来了不可计数的火柴炮,打算这天晚上过个瘾,左点一个,右扔一个,突然间就劈劈啪啪的响。12点一到,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整个乐东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家外面到处都是威力十足的长炮的响声,天空上都是五颜六色的烟花,火光一亮,那姹紫嫣红的烟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
22.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春节,怎样样,热闹吧!
23. 这就是农村的除夕夜,朴素简单却很快乐美好。
24. 即便如此,现代同古时候过正月初一的方式还是大有不同的。现在的`上海人正月初一恨不得一整天都在外游乐。除走亲访友外,还有一样活动很重要,就是到寺庙上香拜佛。静安寺、东林寺、龙华寺、玉佛禅寺等等地方在大年初一往往门庭若市。那些为了拜佛求好运而花大半天时间排队的实在大有人在。
25.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26. 初五财神日,大概是现代人从初一到十五这几天间最重视的一天了。从初四晚上开始,炮竹之声便从未间断,真像要永不停息似的。现在不能放鞭炮,却从未曾打破人们对这一天的喜爱。人们开始在网络上互相道喜,盼望新的一年财运滚滚。
27. 元宵过完,就意味着春节接近尾声了。而春节虽然过完了,人们也该工作工作,该上学上学,但人们却仿佛并未从春节的快活中走出。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工具”。它是中国传统风俗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28.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要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前送灶、祭灶、供果,还必须供南方特产茨菰、荸荠(也叫马蹄)。古时候的官宦或富商人家,还会提前在腊月廿三日送灶神,所谓“官三民四”,就是正式开始过年的日子了。可惜这些习俗只是保留在文档资料里,我们现在早已不再做。
29. 这顿饭吃了很久,天色也开始暗了,这也意味着除夕夜的到来。我和一家人在客厅准备了各式干果、水果,期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30. 北京的春节过得真热闹呀!
31. 古时候,人们正月初一除了互相拜年,就是待在家休息,还不可扫地。穿新衣、拜天祖、开门放炮、喝元宝茶、发压岁钱、邻里贺岁,这其中大多数竟仍是现在人都还照做的',可见正月初一古往今来都是被人们重视的。
32. 焰火的形状更是各式各样!有的像菊花、有的像飞虫、有的像流星……美丽极了。到了凌晨两点钟,我们一家人进入了甜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