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7 12:26 7
重阳佳节,诗韵流长,今日汇聚经典诗句,共赏秋日之美。
1.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 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4.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5.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6. 纵鸟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
7.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
9. 《九日题涂溪》
10.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11.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12.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13.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卢顺之)
14.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唐白居易
15. 《九日怀襄阳》
16.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17. 重阳节也称登高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此习俗出自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杜甫有《九日》诗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台,又被今年减一场”。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怀念那故园的菊花:“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8.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19.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20.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2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22.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23.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24.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25.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
26. 饮菊花酒,也是古人过重阳节的习俗。李白高歌,“携壶酌流觞,赛菊泛寒荣”,白居易邀请,“待到菊花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杜甫低吟“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卢照邻则感叹,“他乡共酌菊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等等,可谓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27.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重阳日寄韦舍人》
28. 楼钥(1137~
29.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30.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31.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32. ⑧凫fú: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凫》:“常在海边沙上,食砂石皆消烂;惟食海蛤不消,随其矢出,用为药,倍胜者也。”
33. 唐杜牧
34. ,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
35.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闰九月九日独饮》
3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7.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38.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
39. 行年五十壮游肠,几把他乡作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