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5 16:55 11
踏足南京,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心灵在震撼中颤动。
1.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已过去84年了。历史记载下了这永远的一页。可是我们对这些又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呢?今天我看到了,看到了过去被欺凌的中国,看到了日本的残酷!我为日本在中国所犯的种种惨不忍睹的杀戮感到愤怒,为血染南京的场面而感到沉痛,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件历史惨案——南京大屠杀。
2. 来到博物馆深处,这里陈列着广为国内外游客所称赞文物:盱眙出土的战国金兽,它就像一块磁铁,让我的目光无法从它的身上转移。它曲腰团身,伏在地上,张牙露齿,神态警觉,眼睛炯炯有神。我闭上眼睛,在想象中见她两眼射出寒光,吼声震天,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不仅仅刻画出了它的模样,而且还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它的灵魂;徐州和扬州东汉诸侯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广陵王玺”金印;“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南京祖堂山南唐二陵的陶舞俑等。其中最令我们难忘的是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山的“广陵王玺”金印,它别具一格、造型独特,金印方形,印钮为龟形,印文为阴刻“广陵王玺”四字,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
3. 是的,中国会好起来的。所以我最后那里哭得最凶。但最后也让我整晚抑郁的心情好起来。
4. 本来放在一起读的还有《拉贝日记》和《东史郎日记》但是这样的内容实在令人很低沉,还是隔断时间再看吧。自我调节一下吧。
5. 大家今晚记住这个城市:中国江苏南京!下面,我要把在闭幕式的精彩瞬间给大家聊聊!
6. 书中记述了一位日本老先生,每年清明亲自来南京手植花木,称为绿色祭奠,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一直持续了6年,他去世之后,夫人代为忏悔。不知现在还在坚持否。也许是我的心太阴暗了,看到这一段,疑心老先生是想谢罪,也是想用绿色掩盖那无主的荒坟,甚而抹去关于屠杀的记忆。然而花木越茂盛,证明泥土中国人的鲜血越多。“9·11”事件中有一架飞机,乘客们与搏斗后,没有撞向五角大楼就坠机了,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拍摄的《93号航班》结尾处,坠机地点化为一片葱绿的草地。想起梁朝伟的《风沙》,“还会有什么痛,能够比废墟的绿更鲜明?”
7.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8. 我敬佩为保护南京同胞做出努力的外国友人,但不知道的却是他们回国后的经历,他们是伟大的人。回到标题——我该怎么走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9. 我期待着参加第十九届全国小学现代经典语文教学观察研讨会。经过两天半的学习,这次旅行真的很值得,收获也很丰硕。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和精彩,在这两天半中,有特级教师王崧舟、管建刚、薛法根、蒋军晶等人的语文观摩课,有特级教师孙双金带来的古诗赏鉴课,有特级教师赵志祥、知名老师李丽带来的经典吟诵韵律课,有全国知名教师何捷、特级教师林莘、张祖庆带来的写话写作课,有青年骨干教师程婧婧带来的汉字的演变,还有特级教师周益民带来的别开生面的图画诗,更有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薛瑞萍充满感性的演说……下面就三节给我印象最深的课谈谈我的感受。
10. ……。
11. 张纯如在1997年以英文写成《南京大屠杀》,20XX年,在她去世后半年中文版出版,10年后其日文版终于出版,这是一个“对纯如在天之灵的安慰”。
12. 赵老师的这堂课,以《笠翁对韵》这本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为依托,使学生意识到古典文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厚重、深刻地话题,却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用赵老师的话说就是“大师兄带着一群孩子在玩”。
13.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是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不仅要铭记前人创造的骄傲文化,更应铭记南京曾经的屈辱与不幸。“少年强则国强”,我希望中国千千万万的青少年能铭记过往的峥嵘岁月,品尝其中的血泪相融,将和平的橄榄枝头撒向世界,时怀报国之志,胸装发展蓝图。此之谓“以史为鉴,不忘初心!”
14. 我真的说不出太多感想,因为东西太多太多混杂在脑里,但是我狠狠的哭了一场。哭他们被屠杀,哭她们被蹂躏,但是最想哭的是那些勇敢站起来自救的中国人。陆川说他拍这片之前,看了很多南京的史料,但是他说他看到的都是哭诉,哭诉自己怎么被虐待被蹂躏,他觉得很愤怒,他不相信中国人没有起来反抗自救。于是他想拍一部反映中国人自救的南京。其实我同意他的看法,以前如果一提到南京的相关电影,我心里就在想,肯定又是一些残酷血腥的画面,不敢也不忍去看。所以我一直回避看南京的东西,因为那太触目惊心太痛苦。
15. 看到这里,我没有流泪,我心情复杂,哭不出来,好像泪水被愤怒挡住了,郁积在心中。看着那种惨绝人寰的暴行发生在自己同胞的身上,我的心里在流血,我感觉到气愤,也感觉到了屈辱。我堂堂中国,地大物博,却被一个小小的日本凌辱,这更是证明了小学就学到的一个道理:“国家弱小,就会遭到欺负。”
16.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经历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后,中国重新站立了起来!
17. 到底是纪实还是小说,读起来十分尴尬。
18.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我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士兵,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士兵应有的职责!可是,当“小米加步枪”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终还是败下阵来。他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等着着死亡的来临。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枪打死……
19. 整个展厅建成了一个楼中楼,每一个展示的复原楼房都是可以上去的,不是只能在外面看而不能触摸的!这大大增加了参观者对民国时期文化历史的直观体验,这是在别的博物馆所没有的。即使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没有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走出民国时期展馆,还能看到评弹展示,完全复原了当时的那种茶馆,几个真人在那表演而不是播放评弹的曲子给你听而已!
20. 陈颐鼎布置警卫排在山头上放好哨,叮嘱说,“日军往南京去,不要睬他,只监视,不鸣枪,天黑我们往茅山方向去。”
21. 穿过一片绿荫向前,来到了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傅抱石先生的画作,它们是那么栩栩如生,让我忍不住驻足观赏,再往里走是文渊广场,那清澈的流水似流逝的时光,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过去的事。
22. “今日中国的悲催,是大多数年轻人选择性的忘却了那段坎坷岁月,遗忘了曾经所遭受的苦难,盲目而又自私的心系自己!”——这段义愤填膺的文字,便是我对张纯如认知的开始。
23. 熬夜看完这本小书,因为是电子版,所以不觉得厚重,可是制作者黑底白字的独具匠心,让我的眼睛持续疼痛着。
24. 王崧舟老师的《桃花心木》一课令人耳目一新,原本很严肃呆板的说理课,在王崧舟老师的巧妙引导下,轻松而又深刻地完成了。课一开始,王老师就展示了课前对学生们做的关于《桃花心木》这一课的调查结果,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情况,进行本课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针对性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5.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孩子们的不舍中,赵老师下课了,但国学经典的种子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26. 想想这本书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的,在前面几章讲国民党军队时,我不得不怀疑作者的立场,但是幸好,他保持了中立的叙述态度,这点是值得赞赏的。作者犹如亲历了国民党军队崩溃的前夕,如这段:
27. 黑白的影片,抖动的镜头,一座沧桑的古城将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28. 毕竟,这场战争已刻在我心里,使我永远也忘不了它。
29. 接着,王老师紧紧抓住“不确定”这一关键词,模拟课文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巧妙地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30. 看着看着,我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在不知不觉中放慢了脚步,用心去细细地观赏每一件工艺品。时光在飞快地流逝,但我却浑然不觉,当我参观过所有的古物后深吸一口气,不由自主地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1. 初一看赵志祥老师,还以为是一位严肃的“老学究”呢,结果上课不到五分钟,形象有了大反转。开课时,赵老师的幽默笑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语文经典课不好教,赵老师却轻松地完成了。
32. 第一到南京是在雨中渡过的。雨很大,从台阶上流下去,从下水道里涌出来,司机师傅说南京很多遍没下过这种雨了,所以在出行困难的苦恼中生出了一点喜悦,我以为去纪念馆就要配这种天气。因为大雨,进入纪念馆的一切流程都快速而匆忙,排队的人群进入场地内部马上消散了,好像有什么把我推到这里,转身望去又什么都没有。让我意外的是它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展览馆,从广场,雕塑,纪念碑到室内,路边,那时候还没读建筑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空间氛围的营造。
33. 纯如最喜欢的座右铭是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名言: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未来的和平,”
34. 从电视上我看见了那时的南京。那是什么样的南京啊:乌黑的房屋废墟,全身是血的尸体遍地都是,令人不敢往下看。是啊,难道看下去会快乐、开心?不,继续看下去只有无尽的悲痛、满心的愤怒!
35. 金秋十月,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芳香。在这个丰收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齐聚古都南京,享受小学语文教育的盛宴。我也很荣幸能有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参加这次盛会。
36. 就比如角川最后自杀了。我的感想就是——自杀就自杀了。很快遗忘了。但是让我记住的,是戴着花的小豆子的笑脸。跟我一起哭了一晚的朋友说,全靠那最后的镜头了,让我觉得有点希望,中国还会好起来的。
37. 其中另我印象最深的就数:在南京这个地方,民国时期最为繁盛的地方,如何才能将民国展示在人眼前?很多博物馆只是陈列一些衣物和用品在玻璃橱窗里,而南京博物院,将民国时期的街道完全复原在博物馆内,一踏进民国展馆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整个人都穿越了!!你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小火车!可以触摸到民国时期的路灯!你可以看到那个时候四处的电线!你可以去民国时期的邮局写信!你甚至可以在民国时期的照相馆留下一张照片!!
38. 2014南京青奥会,在南京完美落下帷幕,我在看闭幕式的过程中,我的小心脏一直在流泪,也是舍不得青奥离开,首先,**主席、南京市长在舞台上讲话,讲的真是好不胜好,**主席一声令下!闭幕式正式开始!随后开始文艺表演,基本上都是以歌曲为主,在文艺表演方面,展现了中国风,同时把南京的特色都展示出来了,现场观众很振奋,最后的灭火炬环节令人印象深刻,一小女孩拿出一部智能手机,在屏幕上划出了南京青奥的会标,随后,火炬,缓缓地熄灭,现场解说员说:
39. 何老师的课是二年级写的。学生们很小。如果只是简单的解释,就不可能抓住学生。何老师就以绘本故事《我爸爸》为文本,精彩有趣的绘本,加上何老师风趣的引导,孩子们的心被紧紧地牵住了。何老师一边带着孩子们阅读故事,一边让学生用所给句式练习说说、夸夸自己的爸爸,贴近生活的话题,令学生兴趣大增,而孩子们的童言童语,也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40. 一、逐层深入,循循善诱的课堂
41.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阻止不了南京大屠杀?后来,我放弃了阻止它,因为我知道:想阻止南京大屠杀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好好学习,保卫好祖国,绝不能让南京大屠杀这类事情再次发生才是最好的办法。
42.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为了自我肩上的职责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齐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当他最终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他欲哭无泪,在万念俱灰的情景下,他最终明白了:日军是靠不住的,中国人仅有靠自我!所以在拉贝的努力下,能够带一个助手和一个助手的家人离开时,他毅然将生的权力让给了另一个渴望生存的人。他留下来了,结果当然是被拉到刑场,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了一丝的畏惧。他临死前那从容的姿态,连那个执行任务的日本军官都不敢直视!
43.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同情什么日本人。日本人基本没入我的脑。我看到的是一张张中国人的脸。不管是起来反抗的,起来救人的,或者被成堆扫射的,被活埋的,被烧死的,陆川做到了他所想要的,他给了他们特写,那一张张脸孔就印在脑海里。死去的30万。生死之城。
44. 南京大屠杀,想必有许多人知道。这是一场灾难般的战争,这是一场毁灭性的战争,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三十万中国人死在了坦克、步枪上。三十万!三十万!这人数太多了,太多了!
45. 岔路小学赵钰凤
46. 初次来到南京,不禁沉入那浓厚的历史底蕴中。
47. 日本,你为何要打破世界的安宁,发起战争?难道杀人放火会使你们开心?难道血、泪水、惨叫声会使你们快乐吗!
48. 三、说话写话,敢想敢说的课堂
49. 令我感动的是,老师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句话,认为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是合理的。在何老师的努力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教室里熠熠生辉。每一张小脸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一只小手都高举着。他害怕说话和写字!
50. 走进南京博物院尤如进入一座艺术的殿堂,历史知识的宝库,带给人一种无限暇想,使人目不暇给,眼花缭乱、出土文物之多令人震撼、有金、银、铜、铁、各个历史的展品,有远古时代的恐龙化石,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有历朝历代的文物精品、工艺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51. 作为一名高级语文教师,恐怕最头疼的是作文课。总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所以我很期待在这门课上学习写作。观摩学习了几位专家名师精彩的课堂,令我印象最深的写作课就是何捷老师的《读绘本故事,练习说话写话》。
52. 二、笠翁对韵,轻松高效的课堂
53. 作者的文笔实在很一般,连他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来做都没有说清楚,仿佛只是友人的提醒触动了他,于是开始走访,去揭开幸存者的伤疤,用有猎奇意味的笔法展现给后人。文中用得最多的是感叹号,让人觉得感情太多,多得浪费。
54. 随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辽代风格的建筑,这便是历史馆。初入历史馆内,远古印象,史前神韵,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琳琅满目的展品,出现在我的眼前,距今8000-4000年的陶器,玉器,数量令人震撼,目不暇接??这里陈列着新石器苏州草鞋山,南京北阴阳营,常州圩墩,琢玉通灵,古文化的魅力尽在眼前。
55. 到纪念馆后雨已经很小了,我没打伞,一个一个一个展馆走下来,心情不断沉重,后来我在雨里站在路边,看着路边一个个小小的墓碑,它们每一个都代表几百上千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