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5 10:52 10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急诊科学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惊人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急救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1. 6月:如何做好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7月:MOOC学习汇报
2. 过了大概x天,我给一位患者静脉穿刺结束后,突然有位中年女性患者拉着我的胳膊说:“小弟,还记得我么,前几天,我没有让你给我打针,不好意思噢,我这几天观察,你打针打的不错,我歉你一针,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打吊针了。”偶而在路上见到一些给我打招呼的人“你不是xx医院的男护士么?还记得我么?上次是你给我爸褥疮换的药,你是换药中最仔细的一位。”“上次我妈生病的时候是你帮我妈打吊针的,其他人都没有打进去,多亏了你呀。”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赞许,更是一个鞭策,男护士是护理事业的新生力量,或许我们的一小步就能给护理事业带来一大步的跨越。
3. 小编认为,急诊科是医院中一项重要而繁忙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深入体验了急诊科工作的紧张和忙碌,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和制定计划,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质量,为急需就医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努力,我能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急诊科医护人员。
4. 12“品管圈”竞赛活动中,荣获集体三等奖二项、最佳创意奖一项。
5. 三、专科服务能力
6. 20xx年10月急救创伤病房成立,在发展的路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多发伤和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单发伤的治疗上有所突破,我们将更加规范危急重病人的诊治,确保病人的绿色通道,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7. 急诊留观室的医疗文件未进行信息化管理,留观病历、医嘱等均为人工手写。
8. 友善的氛围。因此,护理人员应把与患者的沟通作为重要的工作时常做。一个人的感情和人性的释放,是需要听众的,护理人员不但是患者的忠实听众,而且要学会引导患者将其所有的喜、怒、哀、乐都释放出来。这不仅满足了患者交流层次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患者的心境平和,早日康复,而且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甚至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缓解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的润滑剂、减压阀的作用。急诊护理人员每天遇到病人情况各有不同,只有怀有崇高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态度,就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尽力为病人服务。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病人的心理效应,影响到护患之间的交流、信任与合作,进而影响患者的诊治与康复。良好的人性化护理工作可以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诊治和护理,有助于病人尽早康复。同时患者和家属还可以从护理人员的高尚护德、精良的技术操作、优质的服务中得到启迪,受到感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通过他们传递到家庭、单位和社会,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每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学习和研究人性化护理,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9.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10. 积极培训各级医务人员,使我科医疗技术水平跨上新台阶。
11. 习水县中医院讲座1次。
12. 重点,使每位护士得到知识的积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准入,严格新型知识的摄取十分必要。优质的服务依靠专业的人才,不断学习,才会不断进步。科室的优质服务与管理者密不可分。一方面是与医生的融洽;另一方面是对病患的护理技术操作与关爱服务。更新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制定并不断更新护理服务理念,用精神力量凝集和鼓励护理人员,充分调动她们的敬业精神、争先意识,切实做到“急”字当头”规范护理管理,将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运用到急诊护理管理上来,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3. 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6起,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讨论、演练、原因分析等,起到了警钟长鸣、强化护理安全的作用。
14.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一名新职工,现在新人换旧人了。去年我们三个还像是汪洋中的一叶孤舟,而如今,我看到的是好多和我们一样的男同仁坐在下面。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一智者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弟子摇头,智者说:要融入大海”。
15. “往事已矣,来者可追”,新的一年里,我期待着与大家一路同行,分享最多的喜悦,分担最少的痛苦。
16. 建立创伤病房,简化急诊流程,真正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7. 建议:增加护工人数,安排合适的护工上岗,解决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及送标本等问题。
18. 继续派人出去进修学习.
19. 进一步巩固优化就医流程方面,继续落实就诊排号、预约输液、先皮试后统一缴费、输液免取药四大举措,在规范就诊流程,减少病人排队次数,优化输液流程,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病友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 回顾,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小结如下:
21. 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22. 在面对医患紧张时,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心态失衡,判断立场不清,常常出现自己人相互推脱责任或诋毁对方。而让患者心中起疑,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催化剂。上述六点是我在急诊科工作多年心中的体会,也是在这几次投诉事情上再次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
23. 紧张、恐惧、需要、被尊重、被关心、被同情、被支持的复杂心理状况。了解病人的需求,以尊重为原则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前提。①我们不妨将自己试着处于病人的境地,看自己需要什么;②任何护理操作都应得到病人的同意,而不是强加,这是护理事业本质的回归。缘于职业道德的使命感,急诊护士应急病人之所急。用“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为病人服务。有些急诊病人有如心脏骤停,各种中毒,严重创伤等,情况紧急,不能提供详细病史,也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检查,需立刻投入抢救,赢得了时间就是获得了生命,拖延时间就可能致残或丧失生命,急诊护士必须突出一个“急”字,机敏镇静地运用自己的经验,严密监护,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急诊病人不少是突发病,缺乏思想准备,心理紧张、恐惧,多数痛苦不堪,甚至濒临死亡,急诊护理人员面临这种病人,要有救死扶伤的深厚同情心,体贴病人和家属的焦急痛苦心理,给病人及家属以亲切的关怀和细心的照料。护理是共性的,然而落实到每一个病人时,又具有个性。要做好人性化护理,要求在护理每一个病人时,都要换位思考,了解其需求,尊重其意愿,有针对性地解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能在心理上、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并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24. 针对目前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大、护理被动服务、护患沟通不够、护理模式的转变等护理现状,急诊科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总结了如下几条:
25. 鼓励科内同志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予以大力支持。
26.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27. 四、辐射带动作用
28.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一个人常常负责几件事情,超负荷工作量是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隐患。
29. 我发现对患者的关怀和耐心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急诊科工作中,患者和其家属常常处于紧张和担忧的状态。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给予他们及时的治疗,还要关心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心声,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增加了他们的信任和合作。我坚信,通过人性化的关怀和温暖的话语,能够带给患者更多的信心,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30. 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31. 对我院检验系学生进行了1次心肺复苏培训。五、教学、科研
32. 坚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定期对年轻医生和规培医生进行讲座及全科政治学习,并同时予以考勤。树立全科工作人员医疗公益思想。讨论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凝聚人心,树立讲学习、讲团结、比贡献的良好科室氛围。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始终把急救工作放在首位,简化应诊程序,保证“绿色通道”通畅,赢得第一抢救时间,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及护理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为病人提供饮用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等,在便民措施中增设饮水机、输液椅、配备坐式便盆、小被子、拐杖等,实施预约换药、预约输液治疗,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全科人员主动出资、出力为困难大学生、贫困山区失学儿童、“三无”病人、110送来的伤病人等热心服务不计其数,不计任何报酬。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在三甲复评和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评审期间,很多医生护士放弃双休日,主动加班,顺利完成评审工作,并获得医院的一致好评。收到患者送锦旗十面,感谢信八封。多名护士多次得到病人提名表扬,在护理部进行的季度病人满意度调查中,急诊片区干部保健病房全年各季度满意率调查分数均在99分以上,位列全院第一名。
33. 外出学习:为了更好的学习急危重症先进的抢救技术及理念,了解国内外急危重症研究新进展,先后派出外出学术交流18人次,院外专科护士培训1人,院内进修1人,学习回来后,在片区内进行知识传播,把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与大家一起分享,推动急危重症学科向前发展。
34. 积极参加院部、科研部、护理部举办的各种学习班。
35. 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组织科室人员对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电除颤机、输液泵、注射泵等进行操作培训并熟练操作,定期组织护士轮流授课,对科室常见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急性中毒进行培训学习,共同学习,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