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5 01:55 8
1.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2. 宽容是让自己和他人共存的钥匙。
3. 道德经是老子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4. 在一个社会生活上,老子要人发挥创造的动力。而不可伸展占有的冲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正是这个意思。“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生”和“为”即使顺着自然的状况去发挥人类的努力。然而人类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要消解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占有欲,因而老子极力阐扬“有而不居”的精神。
5. 以一贯之心,置身于地,而胸中自有天下。
6.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 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7. 宇宙:道生万物、道法自然
8.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自强不息形容自己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9. 斯恶已,“恶”指丑,与美相对。在于说明观念的对立形成,并且在对待关系中彰显出来。
10.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这样才能追寻自我、超越自我。
11. 何谓真人?洞彻并掌握宇宙全部奥秘,于无极之野中不死不灭、生生不息者是也。这样的人,并非天生,乃是从踏踏实实的实证中步步走来,伏羲黄帝如此,老子亦不例外,而老子亲著的《道德经》更不可能回避这个核心。由此可知,《道德经》虽然放之于四海皆准,但是其核心,仍然是至道修炼。
12.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13.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道德经》
14.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这是一种关于理性的学说,理性是宇宙的内在秩序,或万物的固有法则,是太极,即高高在上的载着所有椽子,而且是在它们之上的顶梁”;“太极,实际上就是无所不在的世界心灵”;“理性是道,即路径,也就是通向福址,即通向摆脱世界及其痛苦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便是无所不在的心灵世界”;“《周易》术数与道非二本”
15. 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文字勉强描述,任何无为法都要经历先立法、再破法最后无法的三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细分,就是九重境界。
1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7. 彼此,如忘在赛场上;与其赞美杰,不如忘记它,改变它的方式。
18. 班级口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班级宣言:用智慧描绘我们的今天, 用热情腾飞我们的未来, 青春理想扬帆起航, 一生精彩拼搏创造。
19. 目迷五色,【解释】: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20. 圣人:这是道家最高的理想人物,其人格形态不同于儒家。儒家的圣人是典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圣人”则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世界,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两者无论对政治、人生、宇宙的观点均不相同,不可混同看待。
21. 对世界的赞美不是骄傲,对世界的批评不是沮丧。
22.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23. 以王弼注解为底本。王弼是魏晋玄学的代表学者,这个人是哲学奇才,虽然只活到23岁,但对老庄思想的理解非常深刻,其所注释的《道德经》至今都是通行本;
24. 一提到道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道法自然”,这四个字出自《道德经》,老子将整个宇宙的规律概括到了这四个自上,我们光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通往“道”的法门就是遵从自然,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随着网络小说的泛滥,这句话因为气势磅礴多被借用,甚至有的读者认为这是哪位网络大神创造的句子,总让人热血沸腾,但实际上这句话早就已经存在,乃是道教的经典语句,曾多次在道教典籍中被提及。
25. 班级格言:态度决定成败,勤奋铸就辉煌。班级口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26. 可是这种事情其实不可笑,它反应出了当时的人类社会还是十分单纯的,是很少使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沟通的。而使用直接的方式沟通,就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很容易产生暴力,很容易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却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国家的发展,群体的发展。毕竟只要有斗争,只要有摩擦就一定会有伤亡,有伤亡就意味着有资源损失,有资源损失就意味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等等这一些都是从小到大相互关联的。
27. 名亦既有,天将知止。知止不殆。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与江海。
28. 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29. 人间世上,一切概念与价值都是人为所设定的,其间充满了主观的执着与专断的判断,因此引起无休止的言辩纷争。有道的人却不恣意行事,不播弄造作,超越主观的执着与专断的判断,以“无为”处事,以“不言”行教。
30. 有个真善美的天堂,便有丑陋、罪恶、虚伪的地狱与它对立。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下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31.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32. 中医的经典教科书《黄帝内经》开篇描述了一个上古理想社会,那时候的人民在圣王的教化之下,不修而自修,人人都“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无嗜欲之劳目,无淫邪之惑心,无论聪明的贤人,还是愚蠢的不肖之人,都可以寿命达到百岁以上,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之下,“合于道”。何谓“合于道”?以后世的修炼次第来界定,这是粉碎虚空、与道合真的最高层次成就了。
33. 班级奋斗目标:让每个学生的初中生活成为人生记忆中的珍珠。班级管理理念:目标成就人生,制度规范行为。
34.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不是打着“行善”的口号,做着盈利的目的,甚至干着不法的勾当。同样的,爱美成癖,癖好便是大病。
35. 如果从学术思想上的观点来讲,既然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形而下人为的相对假立,根本即无绝对标准。那么,建立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了。建立一个美的标准,那个美便会闹出“东施效颦”的陋习。有两则历史故事,浓缩成四句名言,就可说明:“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道理,那就是“纣为长夜之饮,通国之人皆失日”,“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现在引用它来作为经验哲学的明确写照,说明为人上者,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可有偏好与偏爱的趋向。即使是偏重于仁义道德、自由民主,也会被人利用而假冒为善,变为造孽作恶的借口了。
36. 英国哲学家罗素:“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
37. 班级宣言:用智慧描绘我们的今天, 用热情腾飞我们的未来, 青春理想扬帆起航, 一生精彩拼搏创造。班级奋斗目标:让每个学生的初中生活成为人生记忆中的珍珠。
38.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39. 【成语出处】《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0. “无为而治”:强调在治理社会和管理事务时,应该注重隐蔽、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
41. 不言:不发号施令,不用政令。“不言之教”意指非形式条规的督教,而为潜移默化的引导。
42.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43. 美与善,本来是古今中外人所景仰、崇拜,极力追求的境界。如西洋文化渊源的希腊哲学中,便以真善美为哲学的鹄的。中国的上古文化,也有同样的标榜,尤其对人生哲学的要求,必须达于至善;生活与行为,必须要求到至美的境界。
44. ——[英国]塞缪尔·约翰逊⊙爱情应当使人的力量感觉更丰富起来,并且爱情的确正在使人丰富起来。
45. 这句话的含义就像是一个像死亡宣战的口号,自己的生命以及命运要握到自己的手里,不能被上天所左右,更不能向命运低头,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极强反抗精神,但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又与“道法自然”相违背。道家为什么一边说“道法自然”,另一边又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呢?两者之间看似存在矛盾,其实都是我们理解上的错误。
46. 首先从“道法自然”这四个字的读法就被读错了几千年,应该读作“道·法·自然”,这其中的“法”有效法、遵循的含义,“道”自然是老子提出来的概念,用他的话说就是道要是能说出来,就不是永恒的了,所以不可说,而“自然”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想象中的差不多,但也可以理解为自然而然。
47. 但凡是人为所谓的美与善的道,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道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因此老子便说:“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48. 文章说明: 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南怀瑾《老子他说》;
49. 道法自然,不以喜怒为情。
50. 口号《道德经中适合口号的句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口号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道德经口号句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51.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52. 班级管理理念:目标成就人生,制度规范行为。
53. 现在我看到困难的可怜的儿子也,我不是儿子的门几乎,我长笑的家人。
54. 金玉满堂,【解释】: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55.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1907—
56. 同一部《道德经》,有人用它治国,开创了文景之治;有人用哲学解读它,拿了不止一个博士学位;有人从中悟出高深的科学假想,然后对中华文化顶礼膜拜;有人从中学到深邃的养生思想,功成身退享尽天年......《道德经》,描述的是治国还是修道?是哲学还是“主义”?是宗教还是科学?是养生还是修真?是消极还是积极?
57. 求一份班冈,班训,班规,班级宣言,要古文
58. 班风:勤学向上,乐于进取。班级格言:态度决定成败,勤奋铸就辉煌。
59. 厚积:充分积蓄,积累。薄发:一点一点,少量地慢慢地释放。形容积累丰富的知识而不轻易表现出来。
60. 哪些文言文可以作为班训
61. 本意为: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62. 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
63. 俄国汉学家海澳基也夫斯基说:“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所有其它中国哲学家的体系,都是在道德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4. 英国科学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启示下,提出了“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
65. “每个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德国总理施罗德
66. 在《道德经》里面,道不仅是产生万物的最高存在,还是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反者,道之动。”(第40章)意思就是万物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都是根据道的规律进行的。
67. 班训: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班风:勤学向上,乐于进取。
68. 而读《周易》的人又分两种:读懂和没读懂的。
69. 赞赏道家的现代,他于1968年在《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中指出:“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70. 有无相生:“有”“无”指现象界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而言,这与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有”“无”同义,而不同于第一章的喻本体界之道体的“无”“有”。
71. 目迷五色(mùmíwǔsè)
72. 引申义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73. 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74. 一切证悟技术里面,最真朴而最隐秘、最普通而最高上者,乃道家里面的无为法,是天下一切法之最底层,是一切法之登峰造极,是法中之王!
75. 老子指出无论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
76. 和光同尘,【解释】: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77. 真正的《易经》,包括了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及周易,其中,连山、归藏、乾坤合称三坟,连同周易,共有四易,“三坟四易”方是《易经》之全体。其中“三坟”是主干,是描述大道全体大貌及运动规律之语言符号,内中蕴藏证道核心技术,是本体之学,是悟证合一之绝学,它有体无用,以周易为用。
78. 我的家,我的成长,我的回忆,我的快乐,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在家里延续。在家里,我总是需要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因为我的影子从来没有离开过。
79. 没有建立在悟透生死基础之上的悟道,都是空中楼阁。本节详细讲授人类世界观之最高峰“天道承负”,指明生命从何而来、到哪里去的人类终极问题,并剖析出中间的曲折历程。导师运用先天易,推演出更细微的十二承负,将宇宙之全景图以波澜壮阔的形式展示在学者面前,深刻的解答了个体命运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阐明命运演化的第一动因。
80. 个人认为这句话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这个“法”字,我们自身的“道”究竟是要效法自然,还是要按着自然的脚步去走,就要看将“我命由我不由天”中的“天”字当成是自然,是否会感觉到矛盾。矛盾本身就是对立和统一,我们不妨这样想,道法自然就是要效法自然,就是按照自然的规律走,但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变得和“自然”一样自然而然,从而成为另一个独立于自然之外的“自然”,这整个过程不就是在与“天”斗?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我命由我”?
81.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82. 每天睡前读上一两卦,一个月就能大致把《周易》看懂。当别人还在被江湖术士蒙蔽,你已快人一步参透“天机”。
83. 这里所谓的“圣人”是理想人物的投射,圣人和众人并不是一种阶级性的划分,只是在自觉活动的过程中比众人先走一步而已。圣人的行事,依循着自然的规律而不强作妄为。天地间,万物欣然兴作,各呈己能,圣人仅仅从旁辅助,任凭各自的生命开展其丰富的内涵。
84. 怎样给宝宝起名字呢?好听,典雅,吉利,还不烂大街的名字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