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4 20:45 6
龙吟凤啸,天地变色。八部风云,再起波澜。江湖路远,英雄辈出,且看今朝,传奇续写。
1. 小时候不爱看书,《天龙八部》是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时在上高中,书看的很入迷,经常看书到夜里一两点,父母还以为是在用工学习呢。对书中段誉和王语嫣的故事记忆深刻,无意中形成一个观念,即爱一个人就要无怨无悔,用真情可以打动一个人,可以让一个不爱你的人爱你。那是还没经历过爱情,更不懂得,有这样的观念对日后影响深远。
2. 现如今回忆自己曾经错爱的人,也是又好笑,又后悔。爱的那么累,不被人理解,没有尊严,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发费在无穷无尽的痛苦中,总以为用真情可以打动对方,结果却是把痛苦留给自己,还要被人取笑。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后悔也是徒劳无益,只当作是一场教训,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3. “金大侠”将书中的结局改写,算是对读者善意的提醒。对某些人的无情,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值得你爱的人的身上。
4. 读的时候,我对段誉挺失望的,电视剧里的他仅仅是对王语嫣一片痴心罢了,但读了原版才知道他已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时候实在是太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了,这还算是男子汉吗?还好他最后能够醒悟,明白自己只是惑于被自己美化的心魔罢了,他真正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王语嫣。相信这才是作者的深意吧。
5. 最后他与木婉清,钟灵顺利成婚,而王语嫣仍痴痴的守着她那疯疯癫癫的表哥,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他还没与王语嫣相遇时的情景,可见所有的痴迷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看来有些东西是冥冥中注定了的,或许这就是命运。
6. 至于萧峰,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位大的英雄。他不仅武功高明,而且仁义大度。他愿意用死亡换取世界和平,这真是令人钦佩。可是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寻死,即使他背叛了结义兄弟,要挟他撤兵,但不需要赔上自己的性命呀。难道经历了这么多,他还是不能忍受他人的误解吗?
7. 什么不忠不义不孝,这些话就让那些无聊之士茶余饭后去嚼舌根好了,男子汉大丈夫,自应顶天立地,能屈能生。其实他的义兄早已对其起了杀心,只是碍于情面没发作罢了,因此背叛他不算不义。再者,他挟持辽帝只是希望维持宋辽两国的和平,避免生灵涂炭,这不仅保护了大宋,也让许多契丹家庭免了骨肉分离,家破人亡之苦,这不仅不是叛国,更是救国,是大辽百姓的大恩人,因此不算不忠。
8. 虽然当时很少有人理解这些英雄壮举,但大丈夫只想问心无愧。从那以后,是消失了,隐居山林,还是回到女真部落,和完颜阿古达这样的好兄弟一起,过着打猎熊虎的自由生活?选择死,他能得到什么,最重要的是早日摆脱,迅速与朱在冥界见面。
9. 可对于阿朱来讲,或许她会更希望萧峰能好好的活着,即是她已经不能陪在他身边了,可她仍然活在他的心里,他们甜蜜的回忆里。至于辽帝,他更加不能明白萧峰的苦心,只能带着满肚子的愤恨鸣金收兵,打算将怨恨发泄到女真部落。那么萧峰的死有什么意义呢?只是无限的叹息和遗憾。
10. 又或许他早已看透了整个世界,萌生死意,不愿残存于世,因此只求速死,否则他又为什么匆匆的传与虚竹打狗棒法与降龙十八掌呢?
11. 不过说起没有意义,阿朱的死才真正没有意义。以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为了不让萧峰伤害她的父亲,才愿代父一死。不过,原版说她对段正淳没有感情,只是怕萧峰杀了段正淳,得罪大理段家,引来六脉神剑专家。
12. 在我看来,这是牵强的。再说了,我怎么能说朱镕基那么冷漠不孝呢!别说大理根本就没有六脉剑术高手。即使有,用萧峰的武功和朱军的魔法伪装,你怕逃不到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吗?再说事情还没明了,段正淳还没有亲口承认罪状,急着胡整什么呀。
13. 还不如早早在那桥头等着,就算段正淳亲口承认了罪状,待到萧峰出掌时再急扑出来阻止,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当然,这一切只是一个假设。如果我们能提前计划,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但我还是反对她那么容易用死亡来交换,这是那么容易说出死亡的话!!
14. 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15. 相反的,我越来越喜欢虚竹这个小和尚,书里总说虚竹面貌丑陋,可我想象中的却是一个平凡敦厚,相貌平平却十分谦和的人,总不愿把他往丑里想。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但幸运的是他生性善良,可以说是缘分。我喜欢他的随和宽厚,真诚质朴,傻里傻气,虽看似柔弱,但外柔内刚,不像别人爱耍心计。
16. 想来他在那灵鹫宫与一群姐妹们和睦相处,生活真是幸福至极,哎,定是逍遥无尘恋,快乐似神仙呀!
17. 通读完全书,我认为最精彩的是少林寺一役,兄弟三人各显神通,斗智斗勇,尤其是段誉将慕容复打得披头散发那一段,实在是大快人心,要知道,我看慕容复不顺眼很久了,此人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又攻于心计,实在是假君子,真小人。看他颜面扫地实在是有趣至极,大呼痛快。还有那包不同,一天到晚唱反调,实在让人厌烦,真不知道他那三个兄弟怎么忍受得了。
18. 但我也敬他是条汉子,为人处事敢做敢当,最后死得确实冤枉,只能说是遇人不淑吧。
19. 书内出现了很多佛家用语,深涩难懂,但揭示的主题却是明确的。战争带来的只有**,它仅仅满足了为政者勃勃的野心,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可想要统一祖国,扩展疆域,靠的也只有战争,这便是为什么人类总免不了战争祸害的原因。
20. 历史学家总说和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可要知道,广阔的版图是用多少人的血拼成的。光是要攻克一座城池,就要牺牲上万人的性命。我有玩过《三国群英传》,整个游戏的最终目的便是统一全国。
21. 想要攻克城池,必须用车轮战。对方占据了天时地利,我只好让士兵们轮番冲陷,用自身的巨大**换取敌方的弹尽粮绝。
22. 血与泪都在诉说着战争的无情。可使人类还是愚昧地继续着战争。
23. 书中的那些热血侠客,每每以**上国自居,总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大骂他人是契丹走狗,南蛮夷子,实在愚昧至极。当得知萧峰因力柬辽主不可南伐而被囚禁时,丐帮的吴长老竟然大呼对不起萧峰,是他们冤枉萧峰是契丹走狗,请他一定要重掌帮主之职。还有那少林寺大师更大赞萧峰是弃暗投明,到底谁是明,谁是暗?
24. 此等愚昧之举实在令人心寒,难道一定要萧峰一死,他们才能明白契丹也有好人,也有英雄?是狭隘的民族情感蒙蔽了众人的双眼,使得一代英豪落得如此下场。
25. 只有大英雄,方配得上大悲剧。
26. 说乔峰像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像花一样美丽,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比喻。奥赛罗是黑**的外族摩尔人,乔峰也是不为汉人所容的契丹人,更相似的是:受命运播弄、恶人作祟,乔峰和奥赛罗都亲手杀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
27. 初遇
28. 阿朱出场时与小昭一样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丫鬟。她心思活,花样多,是个顽皮姑娘:“……身穿淡绛纱衫……盈盈十六七年纪,向着段誉似笑非笑,一脸精灵顽皮的神气。
29. ”她和阿碧明显是“道具人物”:以丫鬟之清丽绝俗及对自家公子的倾慕,为未出场的慕容复做铺垫功夫,以让观者产生段誉那样的想法:“慕容公子有婢如此,自是非常人物”。
30. 初出燕子坞,阿朱阿碧仍是一心只有她们家的公子和表小姐,三人和段誉走得倒很近,初时还以为朱碧最后是“梅香陪嫁”的结局,与王语嫣一起去做大理世子妃。在杏林里,三个女孩和一块木头只是旁观者。然彼时,阿朱是否开始被乔峰的凛凛神威所震慑?
31. 燕子坞的世界只有一个慕容复,只好陪着表小姐一起为公子神魂颠倒,每日想的只是“公子替换的内衣裤够不够?阿碧咱俩晚上一人赶缝一套”,走出来方知:世上竟还有乔帮主这般的英雄。
32. 少林寺中阿朱受了掌伤,二人始有真正交集。乔峰抱着她求医,小丫头又变作衬托乔峰“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气概的道具,若是他此际对她生情反倒不美——为自己的爱人舍生涉险,深情倒是深情,却不及为一个陌生的小姑娘拼掉性命来得侠胆英风。
33. 钟情
34. 聚贤庄大战的前夜,有这样一段描写:“阿朱瞧着他这副睥睨傲视的神态,心中又是敬仰,又是害怕,只觉眼前这人和慕容公子全然不同,可是又有很多地方相同,两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都是又骄傲、又神气。但乔峰粗犷豪迈,像一头狮子,而慕容文雅奔放,像一只凤凰。
35. ”待见乔峰坐在椅上睡着了,阿朱“忽起怜悯之意,只觉得眼前这个粗壮的汉子心中很苦,比自己实是不幸得多。”
36. 爱情的万千起源之中,“怜”是极重要一种。由怜,则生疼惜之意,生卫护之意,最终下定决心拼上一副命一腔烫血,要把他捧在手心里暖热,要为他在心头树一面屏障,遮挡尘世冰雪。当阿朱对乔峰生怜,一往深情便已然种下。
37. 随后的三章,阿朱一跃而变作女主角,真是光芒“粲粲如星”,然却终是流星,短促的光焰燃尽,便再不能照亮乔峰的生命。
38. 雁门关前,乔峰自胸口狼头得知自己真是契丹胡人,心如火焚,大吼大叫,击打石壁,如疯如癫。就算在聚贤庄横眉冷对千夫剑,也不如此际的痛苦迷惘,只因那时他心中还道自己是被冤枉的。
39. 整个世界将他遗弃。可悲的是,他发现自己应该被抛弃。
40. 而就在这时,阿朱出现。
41. ——“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山坡旁一株花树之下,一个少女倚树而立,身穿淡红衫子,嘴角边带着微笑,正是阿朱。
42. 一句略带顽皮戏谑的话。一个柔婉的微笑。
43. 在此时出现的女子,注定要成为这男人的救赎,给他慰藉,援他出情绪的低谷,与他的命运**一起共沉共浮,而最终必成为他悲剧中最痛彻心肺的部分。
44. 再看阿朱与乔峰定情一段言语:
45. “这些刀头上拼命的勾当,我的确过得厌了。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挂,当真开心得多。阿朱,我在长城外。你想见我吗?”
46. ——厌归厌,并不是真的了无牵挂,不是真的能放得下。最后一句是真情流露和对小朱的依恋。
47. “我不是说放牧么?你驰马打猎,我便放牛放羊。”
48. ——寥寥数语,便道出一副旖旎风光:牧歌悠悠,羊群雪白,风吹草低,现出**的楚楚红衫,湛湛蓝天之下,她英伟的丈夫控着骏马驰来,襟袍飒飒,大笑伸臂将她抱上马背……然“千里茫茫若梦”,这终究只是一梦罢了。
49. “从今而後,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
50. “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
51. ——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寻梦》)。
52. 随后,“萧峰纵声长笑,……心中感激,虽满脸笑容,脸边却滚下了两行泪水”。
53. ——纵使方刚定情,两意欢洽,却仍有这两行泪水,有如两句谶语,如此不祥,如征兆日后漫漫岁月中无穷悲恸与追悔,
54. 上帝只给了可怜的英雄逃脱命运的唯一机会。若是他真的忘却恩仇,随阿朱归隐塞上,牧马放羊,他就赢了。不过,他还是不听朱镕基的劝告。他得看最后一个。
55. 那是最后一道注定闯不过的劫难。
56. 恨逝
57. 我曾想过:阿朱心思千灵百巧(乔峰对她的评语是“机警狡猾”),绝不是悲观个性,且“狡猾”的人绝不轻易舍命,总会想法子躲了开去,或是另辟蹊径,阿朱却为什么要陪着乔峰一根筋?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