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国学经典名句精选165则,传承智慧,启迪人生

面书号 2025-02-24 18:26 8


在浩瀚的国学星空下,经典名句如璀璨星辰,传承着智慧的火种,照亮了人生的道路。让我们共同启程,探寻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之光。

1.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2. 叶圣陶教授的名句“教师是点燃生命的火炬”的意义深远,凸显了民国时期教育界对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 陈独秀先生曾经说过:“自由是一种人格力量,各种能力都应待于此。”这句话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并以此为根基去建设更好的社会环境。

4. (一)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民国国学强调实践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7. 1920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到:“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如果儿子不如老子,孙子不如儿子,这个家就完了。

9. 二、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进行阐述

10. 岂能尽言道尽,觅知无所。

11.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 名言很多因为中国的国学经典很多,藏着丰富而又精妙的文化精华,其中所包含的名言警句、格言成语、诗词歌赋等无不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中的名言有很多可以为人们所引用和传颂,如《道德经》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中的“患得患失之心,人皆有之”、“当以不变应万变”,《红楼梦》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在苏杭,死在薛、钱、王、孙之手”,每个名言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和领悟

13. 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

14. 四、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15. 国学思维是代表中华之学的学说,是有一言愤事,一人定国的能力的学说。不是二家谈天谈地不谈人事的学说。国学思维经典语录如下:

16.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17. 一、塑造人格,修身养性。

18. 君子在服务,如不思考什么。

19. 最可怕的事情就要用最幽默的态度去对待,用欢笑去对待,对着悲哀都可以微笑,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20.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吕不韦《吕氏春秋》

21. 万家灯火,繁花似锦,在民国国学的背景下,大展宏图。

22. 老子的道家思想,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向我们解释了世界的本源,古人的智慧实在是让人拍手称快。这是世界观。

23. 天风凌凌吹,手困斗牛寒。五千年,三千年的世界,做华南一个梦去看。

24. 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讲究形式的,而且大都用得到的心,去寻找得不到的果实。

25.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金缨《格言联壁》

2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这句名言表达了高尚品德和卑鄙行为之间的对比。

27. 毛泽东几乎都有所涉猎。正如他与黎锦熙的信中所说:我对于学问,尚无专究某一种的意思,想用辐射线的办法,门门涉猎一下,颇觉常识不具,难语专攻,集拢常识,加以条贯,便易达到深湛。

28. 国学与西方,本来就是中国与各国的对比。只是西学被整合成了一个西学,细分是各国,各民族。

29. 这些名言和警句都具有深刻的道理和普遍的适用性,能够引导我们正确的行为和思考。

30. “鹪鹩巢于深林,但是一枝;鼹鼠饮河,但是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但是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但是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31. 浮生为爱挡劫,不惜万年修为。蒲松龄《聊斋志异》

32. 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待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靠家长和老师的正面引导,也要靠国学知识的熏陶。

33.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伟人之门者难为言。(用心上)

34. 民国国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学海无涯,绵延不绝。

35.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36. 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37.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38.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39. 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40. 常见病是最难治愈的,而且没有办法治愈。甚至走出尘仙佛,空花空果找东西。

4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佳则无徒。

42.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讳迹韬光,深谋大略,不惹人注目,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

43. 思凌泽洗了个奶澡,怀兰迎着思琼如,向晓曦伫立徘徊。

44. 君子不伤脾胃,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

45. 酒既行,珍肴杂错,入口甘芳,并异常馐。蒲松龄《聊斋志异》

46. 烦躁,愤怒和忧伤都是催人衰老的暗器,人生下来总有一天会死,就让生命的过程过得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让这个生命更自在一点,舒展开来。

47.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句诗句表达了无论遇到阻碍和挫折,都要勇往直前的决心。

48. 国学感悟,示例: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49. 要把内心的不愉快一点一点拔除,让青草、鲜花、活水永驻心灵。

50.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1.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道德、礼仪、节俭等品质。

52. “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名言强调了道理是难以言喻的。

53.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54. 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民国国学的仁爱思想。

55. 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蒲松龄《聊斋志异》

56. 国学经典书系幼学琼林

57. 民国国学强调厚德载物,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8.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

59. 三,鉴古而知今,毛主席熟读历史,和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有巨大的作用。对我们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我们做人,做事,立业,持家都有积极的作用。

60. 明心见性,可以见如来。

61. 正,是孔子修养的第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是修身,锻炼身体。

62. 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63. 民不服能,服公。公生明,廉生威。

64. 得失之间,偏颇各不为真。

65.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66.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67. 谦谦君子,自强而示弱,示弱而有终,有终而劳谦。吕不韦《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