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高效护理策略,优化患者护理体验

面书号 2025-02-24 10:25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成为提升患者体验的关键。本文将围绕“月护理计划:高效护理策略,优化患者护理体验”这一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制定和实施月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1. 继续抓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2. 1口服补钾的护理

3. 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推诿工作。尝试推广一对一全程服务,由一位护士负责一位病人的全程治疗。

4. 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的考核,强化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基本功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治疗操作技能等。

5. 设立可追溯制度,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深入病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整改措施。

6. 补钾途径有口服、静脉。主要论述口服和静脉补钾。

7. 做好健康教育、主动征求患者意见。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提高护士与病人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

8. 配合护理部,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不同年资、能力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9. 由于高浓度钾溶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可使血管壁走向发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在补钾过程中,对不能耐受者,应立即开通第二支静脉通路,两条通路各以原来一半的速度补钾,穿刺部位放置热水袋,给予保暖,减少血管痉挛。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壁扩张,通透性增高,减轻静脉炎的症状及血管壁的损伤。但应注意防止烫伤。

10. 三、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11. 2静脉炎的预防护理

12. 4~6天才可达到细胞内外钾的平衡,个别较难纠正的低钾,补钾需长达20日才能达到细胞内外钾平衡。一般当临床症状缓解(如心律失常消失)后可减量,逐渐可改口服补钾。

13. 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做到手术室内设备、器械、物品合格率为98%,做好应急准备等。

14. 对病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重新进行修订,科学安排各班工作职责,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情况能级对应进行工作,力求新的职责更实用和科学,根据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排班,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把优质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之中。护理服务明星每季度评选一次,并在科内上墙公示。

15.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16. 二、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7. 三、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修订的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18.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19.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认真思考工作计划如何写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计划很难写吧,

20. 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21. 4严重缺钾常需4~6天才能纠正

22. 六、做好20xx年执业护士注册登记;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统计工作。

23. 1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

24. 计划三:护理部下半年工作计划

25. 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26. 四、和谐团队,共同发展

27. 配合护理部修订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各项护理常规,力求各项制度、规定、流程符合示范岗的要求,并落实各项制度及规定,日常工作中遵循工作流程。设计各种“温馨提示”牌,美化病区环境,修订入院须知及各种协议书,针对精神科护理管理的特点,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有特殊交代的患者标志鲜明,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设计床头卡,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便于护士掌握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优质护理服务与医院环境整治及护理部9S管理的活动相结合,加强对病区环境的整顿,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温馨、有序的病房环境。

28. (1)为病人多做一点:多巡视、多观察、多关心、多照顾、多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29. 五、整理好护理流程和告知

30. 3治疗

31. 二、加强护理管理,严谨护士长工作计划,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32. 护理体会

33.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低钾的原因及预防复发的方法,强调按要求剂量补充钾盐的重要性。

34. 静脉补钾适用于重症低钾血症的患者(血清钾

35. 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36.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37.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以诚相待,解决护士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护士的知心朋友,让护士心身愉快地投入工作,增强护理团队凝聚力。

38. 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在交接班时要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39. 钾离子是致痛因子。输入血管后除自身的物理刺激外,尚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致使穿刺部位出现疼痛。静脉补钾疼痛程度和钾浓度呈正相关,和滴速呈正比。(1)在同一穿刺部位,同一钾浓度,同一补钾速度,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作溶剂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2)采用翻转针柄法也可减轻疼痛。即常规操作后,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至对侧固定,原因是针头斜面对向血管下壁,药物流向发生根本改变,相对远离或避开了对体表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血管下壁及深部组织敏感度差,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也可用酒精湿敷,有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用75%酒精浸湿纱布敷于局部。马铃薯切片外敷使局部组织消肿较快,机理是马铃薯内含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可渗入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2]。(4)另外将浸有2.5%的硝酸甘油纱条(3cm×2cm)沿血管走向距穿刺上方2~3cm处外敷,也可预防疼痛[5]。

40. 一、抓好科室护理人员培训,加强科室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41. 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42. 定期进行护理人员医德医风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活动,提高护士队伍职业道德素质。

43. 一、加强护理人员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4. 坚持每月在科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每月科内业务学习1-2次,护理查房1次,操作培训1-2项等。护理部重点要规范护理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神经外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5. 适用于轻症低钾血症患者(血清钾2.5~

46. 对血清钾浓度

47. 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者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48. 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49. 强化护理人员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50.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士的管理,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5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护士服务品质

52. 四、加强三基培训管理

53. 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

54. 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55.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管理。把安全护理作为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56. 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停用排钾利尿剂。监测心率(静脉补钾过程中心率减慢是钾离子升高的标志)、心律、血压、心电图(有助于判断补钾效果)、肌张力,测血钾(补过程中每2~4h测血钾1次),血气分析(代碱时,钾从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加重低血钾症;代酸时钾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掩盖真实的血清钾水平,酸中毒时病人血清钾正常即提示体内钾缺乏)。尿量(每小时计算尿量1次),洋地黄中毒症状(厌食、恶心、呕吐、多源性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高血钾症状(如肌肉酸痛、苍白和肢体湿冷等一系列类似缺血现象及心律失常等)。

57. 3标本采集

58. 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各个设备的操作流程等。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

59. (1)骨骼肌无力,活动困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重者软瘫及呼吸肌麻痹。(2)平滑肌无力,肠麻痹,重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3)常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手足抽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