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3 22:58 5
在的时空里,历史的印记被镌刻在每一寸土地上,人们的肺腑之言,犹如春风拂过,唤醒沉睡的岁月。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回望过去的旅程,感受那些岁月如歌的故事。
1. 和以往的抗战影视剧不同,这部电影更加人性化,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抗战伊始,中日两国军人的作战素质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日本军人残暴嗜杀,军国主义的教育已让他们泯灭了人性。可是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有的压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打仗,他们只是想来上海观光旅游。有的根本没有练过射击,更别说杀人,即使钢刀架到脖子上面对死亡的威胁才敢开几枪。
2.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3. 电影开头一只乌鸦站在一个布满泥土的头颅上,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一条河隔绝了四行仓库和租界,一河岸,两世界。应了那句话“那头是天堂,这里是地狱”。桥的这头,四行仓库就像急流中的孤岛,没有援军的八佰壮士,用铮铮铁骨守卫着四行仓库,用鲜血保卫者着租界的人民。而桥的那头,纸醉金迷,歌舞升平,歌女衣着华丽,欢歌笑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莫过于此。租界里的洋人们市民们难民们隔岸观火,喝着咖啡就能现场围观核枪实弹军事战斗,对他们来说四行仓库就像一个血肉铸就的戏台。日军多次向四行仓库进军,战士们全身绑着炸药从楼上跳下去,引爆和他们同归于尽……在没有粮食,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八佰壮士整整坚持了4天,击溃了至少6次日军进攻。
4. 从这群守军的结局来看,幸存下来的那批人,并没有因为他们英勇的举动,得到英雄的礼遇。他们成为了沦陷区的孤军,后又被当做苦力派赴各地,受尽各种折磨。他们回顾自己过往时,会替自己不值吗?
5. 如何评价一个战争片的镜头质量?是真实。在我看来,《八佰》做得相当不错。
6. 我希望,每一位中国公民都不要忘了到底是谁,给了你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每一位自称“炎黄子孙”的人,都不要忘了根,不要忘了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各位可敬可亲的战士,就没有现如今这美好的生活。
7.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国民党组织70万军队发动了淞沪战役,由于当时国家不够强大,淞沪战役失败了。国民党在大规模撤退以后,组织420人留守四行仓库,为上海抗战保留了最后的希望,史称“八佰壮士”。
8. 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9. 居安思危,国泰民安来之不易;
10. 守护军旗
11. 同学们,祖国的希望是我们,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12.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13. 我想,终有一天,外滩高楼的金领,会优雅地自嘲道:“我们也就是表面上的光鲜,金领看起来工资高,但远不如对面工地上的蓝领呢。”那一天,每一个职业都为人所敬重,每一个人都很有话语权,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活得酣畅淋漓。
14. 当上级对谢晋元宣布全体撤退的时候,他懵了。为什么会撤退?其实,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国军做给国际看到,想让国际上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同情中国,以求国际支援,其实,那场会开不开没有什么意义,看似推迟了,其实已经结束了,他们能做的,只是冲桥,用血与泪,唤醒华夏四万万同胞,他们最后死的很壮烈,故事也就结束了。当你问他们为什么拼命守护上海的时候,他们会回答,因为,那是我们的家!
15. 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我,就如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眼角残留的泪水以及冰冷的身躯,仿佛让我不要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16. 先说优点。
17. 当然影片中也有很多让人泪崩的地方,触动我的泪点是一位战士把炸弹绑在身上,然后拉开引线往楼下跳,因为当时日军要用炸弹炸楼,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么四行仓库就全没了,然而日军他们有盾牌举在上面,手榴弹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战士们只能这样从高空跳下去,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战士牺牲,且在跳楼前还报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儿不孝了!”彻底让我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他们也是有爸有妈的孩子啊!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奋不顾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8. 这部影片是从1937年10月底“淞沪会战”的尾声战役改编而成的,主要讲了“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最后成功突围到租界的故事,场面非常的震撼。
19. 算计三逃
20. 日军久攻不下,又驾驶着战机,在四行仓库楼顶上盘旋。他们无休止般不停的在楼顶轰炸,目的就是为了炸毁那面鲜艳的旗帜,但中国军人毫不退缩,他们前仆后继,用生命拼死保护着用战士们的鲜血凝固而成的旗帜!将士们用行动告诉世人:旗帜在四行仓库始终屹立不倒,我们中国人,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的去坚持战斗,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屹立不倒!
21. 看完这影片,我的眼睛哭肿了,迟迟都缓不过来,能让我哭得这么厉害的电影,这是第一部,等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四行仓库看看,一定要记住这些先烈们,勿忘国耻!
22. 如果说前两个场景我还可以接受,那么接下来就是在我心中足以拉低对这部影片评价的缺陷了。
23. 全体冲桥
24. 看完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日本兵要把我们最后的阵地——四行仓库爆破,我们没有办法,扔手榴弹下去,可是打不到,因为日本兵用钢板防住了。用枪打,会反弹回来,没法子。大家正愁着呢?突然,一位战士背上炸弹,把一个手帕拿出来,放在队长手上,说:“交给我妈。”然后,他走向大家砸出来的洞,朝着日本兵纵身跳了下去……原来他要用自己的身体来炸日本兵!只听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顿时,火光飞起。尽管被炸了,但日本兵还是不罢休,继续砸洞。于是,一个个战士背上炸弹,从洞里跳下去,随着一声声爆炸声响起、一道道火光飞起,一个个战士跳下去,终于,日本兵被无畏的中国将士给吓退了,我们守住了我们的阵地。
25. 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军人的精神,我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自豪,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但我们那份爱国的精神和那颗爱国心是一成不变,是一直长存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
26. 先说说我认为还可以接受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那个开赌场的小伙子按血指印拼死送电线的地方。从情感方面来讲,这是本片我最喜欢的地方,甚至胜过一直令我热泪盈眶的升旗。但是理智来讲,程度有点过了。另一个就是升旗,如果说送电线是我电影中最喜爱的地方,那升旗就是我书中最感动的地方。黎明时分,国旗徐徐上升,飘扬于风中,租界中的中国人行着注目礼,在那一刻中华儿女心中燃起了斗志。这是原本的内容,很感人。电影中加入了战士们冒死守护国旗用肉体接战斗机子弹的画面,更感人了,可也不真实了。我不认为谢团长会使用那么多兵力守护国旗。精神是重要,可他们原本就只有四百多人,都去守护国旗壮烈牺牲了,这仗,怎么打?
27.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涛,而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首先这部电影令我惊讶的是,它并没有在影片开头打一些领衔主演、特邀嘉宾的名字,而是在一开始打出的是美术指导,爆破指导,场景制作等幕后人员的名字,非常特别。如此尊重幕后,仿佛告诉我们,面对强敌侵略,每一场战争中,那些默默奉献的将士和民众才是反侵略的主角,才是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
28. 舍生取义
29. 日军开始拼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陈树生直接抱着炸弹从楼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给母亲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而其他战士不但没被敌军的枪炮吓倒,而是一个个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毫不犹豫。战士们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止敌军攻击,无人畏惧。而仅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对岸如地狱般的残忍恐怖的战场,咬牙切齿着,义愤填膺。
30. 其实与其安排赴死过桥的场面,还不如像冯小刚的《集结号》那样处理:谢团长在桥上,蓦然回首,留下无限深意。
31.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32. 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33. 四行仓库,一直矗立在苏州河边,看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从满是废墟,到高楼林立。从哀鸿遍野,到光鲜亮丽。那些为了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看不到如今的场景。四行仓库,替他们见证着这一切。
34. 看完《八百》后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些逝去的英雄永远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