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2 13:29 6
——探寻教学艺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之路
1.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 二、教学目标分析
3. 知识目标
4. 1)
5. 2)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6. 能力目标
7.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8.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9.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10. 情感目标:
11.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12.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13.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14.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5. 教学对象分析:
16.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17.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18. 学习需要分析:
19.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20. 课前复习
21.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2.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3. 情景导入
24. 新课程认为知识不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的认识,我认为若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将是一种高效的活动。
25. 教材中的地位:
26. 本节内容是在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的基础上引入指数函数的,而指数函数是高中研究的第一种具体函数。是在初中已经初步探讨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有关性质的前提下,去研究学习的。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难点在于弄清楚底数a对于函数变化的影响。这节课主要是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并描述出函数的图像特征,从而指出函数的性质。使学生从形到数的熟悉,体验研究函数的过程与思路,实现意识的深化。
27. 设计背景:
28.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新教材渗透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理念,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经历从具体的实例引入,形成概念,再次运用于实际问题或具体数学问题的过程,它的应用性,实用性更明显的体现出来。学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学生还是害怕学数学,尤其高中的数学,它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所以如果再让让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那么将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力抓住知识的本质,以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另外,就本章来说,指数函数是学习函数概念及基本性质之后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的函数,让学生学会研究一个新的具体函数的方法比学会本身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知识都是生疏的,在大脑中没有形成基本的框架结构,需要老师的引导,使他们逐渐建立。数学中任何知识的形成都体现出它的思想与方法,因而授课中注重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运用其中的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9. 教学目标:
30. 一、知识:
31.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能初步把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32. 二、过程与方法:
33. 由实例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描点作图的方法做出指数函数的图像,(有条件的话借助计算机演示验证指数函数图像)由图像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4. 三、能力:
35. 通过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6. 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使学生能把握函数研究的基本方法。
37. 教学过程:
38. 由实际问题引入:
39.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的个数y与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