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2 10:22 5
曾家传华语言录,智慧经典传承!
1.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2.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4.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5.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6.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7.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8.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9.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0.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家书》
11.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12.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13.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4.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15.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6.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17.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18.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9.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20.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21.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 。
22.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23.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4.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25.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6. 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尽行揭破,虽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终能相谅。——《曾国藩家书》
27.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28.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9.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30.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31.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2.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3.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34.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35.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36.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7.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38.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39. 心至苦,事至盛也。——曾国藩
40.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1. 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42.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43.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44.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45.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46. 广其识则天下大。
47.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48.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49.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0.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1.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52.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53.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54.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55.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6.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7.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58.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9.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60. 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曾国藩家书》。
61.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62.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63.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64.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65.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66.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67.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68.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69.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0.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72.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