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传承铁人精神,激励奋进力量

面书号 2025-02-22 05:24 7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座座“铁人”纪念雕像矗立,诉说着传承不息的铁人精神。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点燃了奋进的激情,诠释了勇往直前的力量。今日,让我们共同走进“铁人纪念馆”,感受那份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

1. 其次说说,管理方面的问题。应该说他们是自发的,都具有非常高的革命热情。但是其中存在的散漫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运输系统没有合理的管制,整体合作过程确实有机统筹的协调管理。

2. 跪求

3. 大庆的市区主要有两个行政区:萨尔图区、让胡路区,我们先是来到了位于让胡路区的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这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917延长米。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为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这里详细介绍了铁人的生平、成长历程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4. 历经近50年的高强度开采,大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油田综合含水已高达90%,储采结构严重失调,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开发难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面对这么大的困难,大庆人的“底气”从何而来?面对勘探开发遇到的许多世界级难题,大庆人认识到,科技正成为油田持续稳产的决定性因素,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必须紧紧依靠高科技。

5.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油田出现了井喷,在危机的时刻却偏偏没有重金石,只有用水泥代替,但是水泥容易凝固,在没有搅拌机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拖着那条伤腿,毅然跳下了搅拌水泥的池子,充当人肉搅拌机,看着石油工人们纷纷跳进去,最终抑制住了井喷。我的心情有点激动,在那危急的关头,他们想到的不是个人利益,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保住国家的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现在已经很难再看的到了,那样宝贵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曾经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我每次都想尽全力把事情做好,争取让难题圆满解决,在“铁人”精神面前,我顿时觉得惭愧万分,因为我付出的努力实在微不足道。

6. 铁人王进喜,对于我们70后的一代是不太熟悉的,只是经常听到老人们在耳边述说他们那时候的故事,说铁人怎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听完后最多也只是感到现在的我是幸运的生在了幸福的年代里,从未真正去设想父辈们走过的到底是一种怎样艰辛的道路,现在我有机会学习两进精神的时候,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太多的感受,深深体会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7. “铁人”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朴素的情感,传递着伟大的力量。

8. 星期六,我和妈妈,赵坤和阿姨一起去铁人纪念馆。

9. 其实,当时的环境和设施是非常恶劣的。他们一个个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都是食人间烟火长大的。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油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10. 大庆铁人纪念稿

11. 记得在我小时候常和家里人去铁人广场,休闲玩耍,在铁人广场上有一座雕像,自己老在雕像前学着雕像的样子做。

12. 记得小时候语文课大家都想听听真人版演绎秦腔,语文老师说等天气好时到高坡上唱给我们听。那时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后来真正听过了才知道那不用假声的高八度,几近吼出来的高音。只有在广阔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视听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着嗓子吼既不优美也不悦耳,有什么好听?因为他们不懂西北人的高昂与激扬。没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杀敌,没有枪林弹雨的前赴后继,没有只身奋战的慷慨就义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声吼,那响彻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汉子的热血柔肠。

13. 2008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年产原油4020万吨,4000万吨持续稳产首战告捷。 关键时期的思想解放 在大庆人看来,“解放思想就是用最符合实际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最创新的行动方式解决新问题。”

14. 参观铁人纪念馆日记250字

15. 在参观前都市生活报的阿姨为我们发了小记者证,我太高兴了。

16. 一部歌颂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铁人》,将在近期在全国上映。该片以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在审查过程中获得了普遍好评,被中宣部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我公司已经为全体职工购买**票,做好该影片的观看工作。

17.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那种战天斗地大无畏精神,才使得我国的石油行业有了坚实的基础和稳步的发展。应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源泉。

18. 重温铁人精神,再一次激荡内心深处的坚强力量。

19. 随着历史的车轮,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的成员,从甘肃玉门油田来到了大庆。

20. 对于我来说,王进喜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在我的心中铁人王进喜始终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去了《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使我们知道了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21. **《铁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誓师大会,各个井队拉歌,零五队吼出了一曲豪迈秦腔。虽然我没有听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么,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圆的唱腔,高亢浑厚的曲调却深深的打动了我。在那样一个时代,大雪飘飞的环境下,人们完全靠一腔热诚与大自然顽强抗争,是什么才能调动他们的满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汉子的铮铮铁骨,唱出了那中华儿女的赤诚之心。

22. 铁人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六岁赶车百里送羊毛,十岁给地主放牛…… 铁人从玉门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不毛之地。许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天当房,地当床”,用人拉肩扛的手段,搬运钻井设备;用盆端桶提的方法取得油井开钻所需要要的水资源;为了压制井喷而毫不犹豫得跳进泥浆中搅拌。

23. 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不但是一个基于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的高起点的4000万吨,而且是一个高水平的4000万吨、高科技的4000万吨。”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玉普深思熟虑地说。

24.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吃的是清水煮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公路,在吊车、 拖拉机 不足的情况下,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他当时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带领全队人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将几十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他与工人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开钻出大庆的第一口油田。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天,也绝不逊色。

25. 因为大庆人知道:科学发现了大庆,创新发展了大庆。 “对大庆油田来讲,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一个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过程。

26. 这里通过铁人用过的一件件文物,还原的一个个当时工作的场景生动的再现了那个年代的样子,两个孩子也是感到非常新奇。不停地用手机拍下一幅幅照片。对我来说这里唤醒了很多以前的记忆,还有那些激励了一代人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只有在了解了中国当时的贫穷落后的状况以及铁人们恶劣的工作环境,才能真正明白当时的大庆人如过没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就不会有日后的成就,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想一想60、70年代的北京公交车上还背着个大的煤气包,因为我们当时没有石油。在铁人纪念馆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王进喜,他不光是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更是改革创新的先驱,带领工人们改进钻头、改变野外钻井社备的运输方式;他还为工人阶级的下一代着想帮他们建学校,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难问题。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相信现在这个时代也同样需要王进喜这样的英雄榜样!参观完了铁人纪念馆,女儿在留言簿上公正地写下了“穿越时空,感受历史”八个大字。

27. 我是一名石油子女,小时候就熟知铁人王进喜,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的干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铁人一向是我学习的榜样,象一座丰碑,屹立在我的心中。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个年代,似乎所有的父辈们都象铁人一样,吃苦受累,默默奉献与牺牲我的父亲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抢救起火的油井而身受重伤,铁人精神伴我成长、成熟,我为自己是一名石油人而骄傲和自豪!

28. 奉献精神是一种为他人服务,为他人提供方便的利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谐思想”。弘扬奉献精神,会使人们更加尊重他人,与他人建立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营造团结互助、亲密友爱的和谐局面。

29. 事情没有变得一帆风顺,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水泥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

30. 学习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

31. “铁人”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工人阶级为代表,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克服艰难困苦,以大无畏的主人翁精神创造的历史奇迹,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留下让后人颂扬的感人事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改革开放的今天,“铁人“精神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这种精神,是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需要,也是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

32. 故事梗概: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吴刚 饰)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房东老大娘见王进喜连续数昼夜奋战在井架,感慨“王队长真是个铁人!”,“王铁人”的名字从此传开。

33. 铁人王进喜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业绩不朽。精神永存。他用终身实践所创造的铁人精神,犹如基因和血脉一样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中不断传承,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发扬光大,内化为人文品质,铸造成精神动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鼓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34. 进了序厅,宏伟的“石油魂”展现在面前展现了52个人物,这可是我一个一个数的。他们面带微笑,喜悦和兴奋。

35. 我的右侧是一个小型雕像叫作“北京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拾阶而上,这石阶可有大秘密,一共有47个石阶,代表了铁人和他的战友们奋斗了47年终于把“中国贫油”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36. 王进喜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小学的时候,就从课本里学习过铁人的事迹。他不仅活在60、70年代人的心中,在我们这些80后的心中依然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神圣。20--年4月11日,在农场党委的组织下,有幸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

37.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非常重要。通常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可采收30%至40%左右原油,二次采油后的剩余潜力在60%至70%左右,因此三次采油一直是世界各国石油专家攻关的课题。

38. 《铁人》用两代石油工人的时空交替,黑白与色彩的融合,物质与精神的碰撞,展现出历史的沧桑和今天的责任,讲述着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

39. 短短的大庆一日游即将画上句号,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确经永存心中。因为他是一个能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他的精神、这里人们的信仰将永不过时。

40. 铁人的话仍在大庆人耳边回响。大庆油田领导班子持续稳产信念坚定不移:依靠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打好新时期的新会战,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

41. 族英雄——铁人,大家会认为这是说教**大家内心深处固有的思想,主流就是说教,挺可笑的。

42. 思想的大解放,带来认识的大发展,认识的大发展,带来战略上的大手笔:油气勘探攻坚战、老区精细挖潜攻坚战、海—塔盆地增储上产攻坚战、外围有效开发攻坚战、产业升级攻坚战,5场攻坚硬仗无不闪耀着突破禁区、挑战极限的思想光辉,无不充溢着高科技新会战的浓郁氛围。大庆人知道每产出一吨油,就是对持续稳产的一份贡献;多产一吨原油,就对国家石油安全多一分保障。

43. 在暴风雪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当国家财产面临威胁时,他们挺身而出。王进喜拖着残疾的腿跳进泥浆池时,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只有责任。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保住了井架,保住了设备,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灵魂。

44. 以前我不懂,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各种精神,要怎么学习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感受。多听,多看,将自己置身其中,就会触碰到那无形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前辈们的付出与汗水,感受他们的坚持与执着,以当中一个小小的事例为起点,逐渐成为我们心中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可能就是传承的意义。

45. 《铁人》用两代钻井工人的时空交替,黑白与色彩的融合,物质与精神的碰撞,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时代与精神的种种变革。铁人和刘思成是两个时代的石油工人,两条故事线时而相交、时而平行,在故事情节上好似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但直到看完影片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新老两代石油工人的精神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相信不仅仅是石油工人,大家都会被铁人精神所打动。

46. 就如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当他在国外为石油奋斗、为国家争光的时候,内心是无法放下对家人的愧疚的。尽管我们看到他的妻子为了扛起家庭的责任不得不变得坚强,她依然支持丈夫义无反顾的投身事业当中。虽然他无法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好平衡,但他对爱人和孩子充满了爱意,自然而然也被回报以爱意。

47. 通过讲解员叔叔的讲解,我们知道了王进喜爷爷小时侯的艰苦经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井喷时,王进喜爷爷把水泥扔到井里,水泥沉了底,王进喜爷爷纵身一跳,用身体搅拌泥浆,最后控制了井喷,场面非常感人。随后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又听了一遍。

48. 大力宣传“铁人精神”,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扩大社会影响。通过组织观看影片,引导职工把学“铁人”与学身边的劳模结合起来,把发扬工人阶级敢于争先的品质与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承老一代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活动结合起来,自觉地把自身命运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49. 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十岁给地主放牛的他饱受世间饥苦。

50. 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51.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出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也是因为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豪迈。

52. 影片把那个火热的年代拉近到我眼前,我看到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纵身跳入泥浆池这些震撼人心的场面,为之起敬,为之动容!心潮禁不住随着每一个动人的画面一齐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