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2 03:44 5
1. 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那么写工作总结真的很难吗?
2.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力量。努力探索集体备课,注重群策群力,弘扬集体智慧。
3.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4. 在每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拨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本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5.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
6. 钻研教学,充分启迪学生智慧,运用各种教研工具,有效地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教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7. 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带动青年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8. 教研组任课教师按照区教研室安排,定时参加区各次的学科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并将教学经验和好课带回学校与组内同仁分享。各自在优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执教班级的实际调整策略,使教学更具效力。通过各类培训研究及教研组内的研讨活动,为自己的个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9. 具体还是三步骤:首先,阅读材料,把握其主要内容。其次,联系课本相关知识点。最后,按题目所问,结合课本理论和材料内容组织语言。
10.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
11. 反思当前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研讨对策。
12. 这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3. 讲堂教授教化 ——讲模式,重互助。
14. 本组教师多数超50岁,年龄偏大,身体较弱,缺少活力与竞争力。
15. 教研组兼职教师人数较多,大家在扎实搞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力争当好一名称职的道法学科教师。我们继续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精神,做好1-5年级所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关注三四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解读和推进落实工作。执教教师加强理论研究,更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6. 四、开展特色活动,秉全人教育
17. 作业设计
18.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按照学校教研室安排认真准备教研内容,针对“结业考试、期中质量分析、听课研讨”三项教研内容展开详细讨论,提出了经验与不足,最后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总结。
19.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20. (
21. 一、思想道德方面
22. 二等奖(上学期活动,这学期公布的成绩),本学期以下论文在区级获奖并选送市里参评:六横中心小学的王飞的《让教材因走进学生生活而更具魅力》;陈益平的《让收集有法,使交流有效》;洪力群的《“添、换合并”——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使用的四种策略》;邱乐亚的《抓悟感体验,促道德内化》;陈益君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亲身体验铭心骨 》;柯娜的《在对话中碰撞,在碰撞中发展》 ;贺苗的《 寓于其中,渗于其内——浅谈思品与实践的课堂整合》;邵松婵的《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 郑红芬的《架起品德与社会课中践行的桥梁》等。
23. 答题技巧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类型的答题技巧。因为选择题期中考之前有作系统讲解和练习,此次期中考也得到验证。今后在强化作题技巧方面,主要是侧重于问答题的讲解和练习。
24. 三、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在教学交流方面,我积极参与同科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研活动。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通过听评课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5. 为了更新理念,本学期,我们的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线上研究的方式,聆听了xxx老师、xxx老师和xxx老师的讲座。xxx围绕“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结合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分享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xxx从核心素养出发,讲述了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xxx则是向我们讲述了“体验”对于道德与法治中的重要地位并教授给我们道德体验活动实施的原则。
26. 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学习资料,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增强集体意识,更好的服务教学。
27.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8.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9. 开展“一加一合作教学”,师徒合作求发展。帮助新老师更快地熟悉课程,将品德课上好。
30. 本学期以来,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使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各个环节都符合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31. 三、课例钻研,提高实效。
32.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33.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成绩,本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成绩,这包括:
34.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学困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学困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35. 开展“学法律 讲法律”系列运动。
36. 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37. 本学期,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将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我们的教研组将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打造学校德育文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以质兴教。我们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38. 认真研读了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钻研。组织教师参与倾听专家讲座,通过互动式的交流,进一步革师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大邑县教研室组织的品德学科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我们学校认真推行学生的“十个好惯”和21个品格的锻炼,坚持书香浏览和荷园文化建设教育。各年级教师针对学生年龄段不同,开展各种有效性活动,我校严教师、张教师等等在荷园文化建设教育方面做的特别好,班级文化建设也围绕着荷园文化教育进行,每个班上都办了丰富多彩的荷园班级风采展示,在学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39. 认真研读了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大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组织教师参与倾听专家讲座,通过互动式的交流,进一步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40.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在网络上寻找国内外热点、重点新闻,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主动向其他老师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1. 三、探索法
42. 其三,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在思想政治方面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即政治作文能力。
43. 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