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新学期幼儿园科研工作总结攻略

面书号 2025-02-21 22:59 10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幼儿园科研工作也迎来了新的篇章。本文将简要概述新学期幼儿科研工作的总体策略,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2. 加强理论培训,给教师充电。

3.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切实领会《纲要》精神,园长亲自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利用假期业务培训、全园教职工会议、每周教研等活动,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先后学习了《纲要解读》、IBM“小小探索者”项目的有关理论知识,采取朗读经验论文、教学观摩评析、一课三研等方式,让教师从理论到行动,再到反思再行动、使教师们内化理论知识,教研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4. 重视交流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5. 作为我县幼教的领头雁,我园非常重视外出学习交流活动,进场选派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取经,今年以来,我园派出7批次20余人,到北京、长沙、怀化等地参加了“小小探索者师资培训”、“全省幼教语言教育活动展示”、“全省幼教艺术教育研讨活动”、“湖南省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长挂职培训”、“省级示范幼儿园观摩”等学习活动。“带着任务去,满载收获归”每一位参加学习的老师都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优秀课例同全园教师分享,起到“以点带面”培训效果。

6. 二、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7. 保证充足的教研时间,全园教师人人参与教研。

8. 为保障充足的教研活动时间,我们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一是把握好每周周三、周四的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确保每位教师都参与研究。二是合理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第一项就是展开业务学习,使保育员和后勤工作人员也得到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让全园教职工都充分地认识到了教研的重要性。三是充分抓紧空余时间,如甲流放假期间,全体教职工也没有闲着,一起来园,学习理论知识、经验论文,听录相课,并谈心得体会,真正做到全园参与教研。

9. 把教研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10. 我园在教研中彻底摒弃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把教研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主要采用教师们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研活动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改善实践。如开学初,大多数老师都反映出孩子们上课不听,爱吵闹,于是一个问题成了我们全园教研的内容: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得出改变现状的方法,反复实践,总结经验,最后组织示范活动向全园教师开放。教师们在这样的研究中,感受到了教研的魅力,感受到获取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提高了自身素质,促使保教质量得到提高。

11.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12.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研究人人参与,效果明显。

13.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我园开展了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本期,我园着重从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入手,改变了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状,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老师们从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通过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践→总结经验→上示范课的模式,解决了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在教研观摩活动中,梁凤云的大班语言活动《大家都是中国人》,甄银华的大班数学活动《4的组成》,甄小琴的中班礼仪活动《手势语》,兰晓英的小班科学活动《饼干变变变》,注重教育指导策略,站在关注幼儿体验的角度组织教育活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也让教师们在观摩、讨论、实践中总结出了,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秩序感的方法和经验。

14. 在幼儿建立了良好的课堂秩序感后,我们又开始探索幼儿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方式和方法。全园教师先观摩梁副园长和杨春蓉老师的谈话活动《男孩女孩》,运用一课多研的方式展开研究,得出谈话活动的基本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谈话内容→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引导幼儿拓展谈话内容。然后每位教师都自己设计一个谈话活动,在班级里组织谈话活动,学会自我反思,再在集体教研中讨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园领导适时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得出方法。接着教师回到班级再实验,再研讨,再总结。这样反复研究,我们得出了组织谈话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组织规律,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5. IBM“小小探索者”项目入驻我园,使我园的教研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6. IBM“小小探索者”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工程是IBM公司在全球推广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倡导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同时,帮助孩子们为更好地进入信息化社会做好准备。而我园本期有幸成为该项目的受益园,我园在教研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17. 8月份李园长和梁凤云老师赴北京参加了首轮“小小探索者”项目培训,返园后,她们立刻对全园教师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甲流放假期间,老师们进行了一个星期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教师都写出了研究计划,确立了学前班、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中(一)班五个班为实验班。11月份,电脑进入到了实验班,实验班及时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欢迎仪式,制定游戏规则,教研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使“小小探索者”逐步成为了幼儿不可缺少的玩伴。老师们逐步由让幼儿认识电脑到了思考“小小探索者”与本园课程的整合,张建萍老师的谈话活动《我见过的电脑》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尝试。

18. 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促使教师的教育理论实践水平得到了提高,在省、市、县各级经验论文评比中,梁凤云的《试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获省一等,陈宣霖的《论科学活动和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获市一等,张建萍的《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获县一等,兰天余的《用心灌溉听花的声音》获县一等,张丽平的《浅谈幼儿园环保教育》获县一等奖。在省、市幼儿教育语言教学录象课评比中,张建平、梁凤云、杨春蓉组织的《春天的秘密》、《绿色的和灰色的》、《小熊砍树》均获市一等奖,其中《春天的秘密》获省一等奖。

19.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将会不断推进教研工作的开展,继续坚持走好“教研兴园”的道路,

20. 一、以规范的科研管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提高科研质量。

21. 科研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科研活动方法,能使研究更为深入、精确,因而我园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22. 建立两周一次科研会议制度,交流工作经验。帮助教师及时总结、推广教育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水平。

23. 重视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形成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一个完整周期。

24. 逐步尝试改变科研会议模式:开展“互动式”科研活动,形成科研的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科研形式。

25. 二、从多方位的角度考虑提高保教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6. 按时完成幼儿发展水平的各项测查工作,并不断提高分析评价能力。在观察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客观真实的.完成分析记录,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教师要对每位幼儿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7. 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混龄跨班活动。(远足、社区实践等)涉及食品厂、气象台、各类公园、广场。在混龄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得到了全面和谐地发展。

28. 本学期还着重加强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的研究,使观察记录具有实效性和指导工作的意义。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混龄活动研究,并参加区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汇报活动,

29. 下学期科研工作方向:

30. 教师的观察记录

31. 已经围绕着课题进行,但是观察的角度把握得不够好,从认识→实践→再认识,教师考虑问题还不全面,所以观察记录还不能为教学科研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下学期要请专家来园指导,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32. 撰写课题结题论文。

33. 下学期设计新课题研究方向

34. 一、理论学习,提升内涵在本学期中,我们以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每月撰写一篇读书笔记,进行相关的交流沟通。在教师办公室里我们常能见到老师们捧着《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在学习,可喜地发现读书笔记的撰写任务促进了老师们自主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无形之中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积累,在写作中会自然流露笔尖。另外多数老师能认真对待博客写作,争取保质保量完成博客累积,在积累中收获、成长。我们分园老师积极参加总园的各个培训班,在多层次的培训班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训班展示活动,我们分园的老师也越来越活跃和自信了,这就是学习充实后的自然表现。另外,基于我们分园老师理论知识薄弱的现状,教科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在组织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时总会先带给大家新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联系自己丰富的一线经验去解决问题,验证理论,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能接受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内涵,帮助自己成长。

35. 二、课题开展,循序渐进本学期我们尝试拓展课题的思路,初尝绘本经典的阅读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研讨绘本教学的实施策略,业务学习我们也根据老师们的需求组织了《如何规范组织绘本教学》进行了智慧碰撞,也多次参加《幸福的种子》的阅读指导讲座来丰富自己对绘本教学的策略积累。另外,我们在本学期把课题细分为经典儿歌、经典古诗(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和经典绘本三个子课题,针对性地有具备相关能力和经验的老师认领这三个子课题,其他教师自由参加小课题组,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小课题组,由小课题认领者负责,带领课题成员进行各个年龄段的经典内容选择、具体实施、收集真实的数据和反馈,定期组织课题会议进行研究情况交流,并有相关会议记录。从科研组出发,定期组织课题学习,在学习中大家共同研讨课题实施的有效性,并收集课题具体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经典诵读活动以集体、小组等形式相结合,将经典诵读渗透于餐前、餐后、离园等活动,把零碎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

36. 三、经典活动,多种呈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诵读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慢慢地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渗透到了日常工作中,比如在成长册中我们与家长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有古诗教学反馈、有三字经接龙等内容,让孩子口头表现,家长书面记录的方式既能促进孩子们对经典内容的巩固,也能让家长参与其中。又比如课题“经典诵读,诗书气华”的实施一直贯穿我们分园的日常教学活动,这学期新增了经典绘本教学,再加经典古诗教学和经典儿歌教学,我们将从三方面共同深入,渲染经典课程学习的浓郁氛围。本学期我们将经典课程纳入期中检查范畴,这无疑是一次师幼之间、师师之间的互动良机,在开课研讨、教学组织和反思交流中,我们能碰撞智慧的火花,取长补短,提炼有用的经验予以推广借鉴,为优化经典课程累积素材。

37. 在实践中有收获肯定也有反思,这学期的科研工作虽已告一段落,但这其中的精神却不能断,在此基础上要做得更好。在理论学习方面还可以更深入、更细化,对学习到的东西更要有效应用于实践中。科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让每个教师提高主体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在今后我们为老师们提供更多平台。说实话,我们老师中能真正自觉沉下心来做科研的不多,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帮助。科研工作在总结的同时也要展望未来,在今后的教科研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使我们分园的科研工作更完善、更科学、更有实效、更深入日常工作。

38. 一.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39. 本学期我们着重开展了一些专题研讨。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对课改有了一些自身的理解与想法。如教研组活动中对“活动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了研讨,我们首先对“生成与预设”关系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领悟。之前,更多的教师认为:生成活动就是由小朋友的热点课题或者新的发现而产生的一个活动。另外,只是由幼儿这里产生而教师预设明显的活动也归为生成活动。现在,教师们知道预设和生成是交错进行、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生成的课题可以安排成预设活动,预设的活动也可以留有生成的空间。其次感悟到要使预设与生成两者间有机的结合,教师必须根据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随着研讨的深入,教师们对生成课程的认识会更健全、更全面。如我们通过观摩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并针对活动对“目标和过程的关系”进行参与式的研讨,我们认为首先,目标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有目标,但也要重视活动的过程,它们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目标是幼儿发展的方向,而过程又是目标前进的方向。例如,在中班的活动《蚂蚁》,活动的形式看似很随意,教师顺应着孩子的关注和兴趣所在,老师带着孩子看录象、抓蚂蚁,但教师心中的教育行为目标是清楚的,在孩子感兴趣时发展孩子对蚂蚁探索的兴趣。其次,我们还深深感到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应该停留于说教的层面,让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目标,而应该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整个过程中,这样就能把外在的要求成为孩子真正的需要。每一次好的教学过程一定有个好的目标,目标和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究和摸索,寻找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经验的目标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每位幼儿的充分发展。

40. 二.坚持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41. 要实现从办园思想到办园行为的演绎过程,必须打破长期来的以经验来指导管理行为的模式,必须采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建构自身的管理方略。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遵循了以下原则:

42.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43. 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建立合作教研模式,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广开言路,教研活动中将近阶段的工作重点、热点拿出来进行讨论,每个教师学习后有心得有体会,并倡仪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将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推动教师去主动学习、自我提升,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谛。

44. 遵循互动式原则

45. 互动式教育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交流是一种社会的互动,也是一种信息的互动。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建立了“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每一次活动有不同的教师主持,提供自身新学习的文章,说出自身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身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此让教师以理念去指导教育实践实践”的原则

46. “反思----实践”是教师研究的关键,教师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不同,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教育工作,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教育的研究,具体来说,教师进行“反思----实践”是为了推动教师对其行为的理解,使教育活动更趋于专业化,更好的推动幼儿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获得提升和成长,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新课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本学期,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围绕本学期初拟订的主题方案记录形式,结合新教材,重视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升保教质量,帮助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反思---实践----实践的改善----进步的反思就是这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师获得成长,教育实践得以改善。

47. “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原则

48.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提升教师素质,关键就是要让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原则。我们在园内确立了区骨干教师和园骨干教师,并让他们接受更多的学习机会武装她们的教育理论思想,提升她们的教学能力,并且在园内发挥她们的骨干作用,以点带面,促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49.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评优活动、教学随笔评比,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精心准备,活动后的个人反思与集体评析,使教师进一步提升了自身评析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利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50.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项活动的开展,成功都离不开我们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朝气、聚满人气的新世纪,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以便更好地为幼教事业作出贡献。

51. 一、本学期有一大遗憾:

52. 20xx年xx月的课题申报活动中,我们幼儿园的大课题没能申报立项,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一时内容的新鲜性不强,市内甚至是区内有不少幼儿园开展过类似的研究。本想找到我们幼儿园特有的研究切入点,但是缺少专家的引领和方向指导,我自身也能力有限,没有能够写出更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方案,所以终觉遗憾。

53. 二、本学期的一些不足:

54. ?户外混龄体育区域活动因为受到人员外出、天气情况等的影响,实际开展的次数有所减少,区域活动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保持着之前的水平,俗话说:“不进则退”。所以这个也是下个学期我们要重点加强和整改的一项内容。

55. ?礼仪微剧场活动每月都在进行,但是表演内容有些脱离了“礼仪”的内容,但是我个人觉得只要是一个展示的平台,孩子和家长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感受微剧场带来的喜悦与成长,那么是否一定要和“礼仪”紧密结合也并不是那么强求了。是否可以做以下的改进:

56. (1)礼仪课题已经结题一年了,后期的延续应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将我们之前三四年里看到的相关表演都内化。

57. (2)托小班因为是新入园的孩子和家长,所以我们之前三年的礼仪晨会没有对他们产生教育价值,那么针对这两个年级的孩子们,我们是否可以将之前的优秀剧目进行重演,保留好的传统,不要再重复的去创编一些和礼仪无关的剧目了。

58. 教师小课题的一人一档还是没能实现,我将更加积极和规范的去完成这个成果归档工作。

59. 三、本学期完成的一些事项:

60. 建立和完善近三年的科研电子档案。

61. 开展了5次科研会议和学习分享,4次微剧场晨会,20次左右的户外混龄体育游戏,20次亲子园授课。

62. 组织和管理了2次课题申报和2论文评审工作。

63. 参加区教科室主任培训3次。

64. 四、本学期的一些收获:

65. 4月:有2位老师的小课题在区立项

66. 6月:有2位老师的论文获得区中小幼专题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67. 12月:有1位老师的论文获得区年度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68. 回顾总结之后,自己对本学期的科研工作是不满意的,来年必将更加努力的去进行个人能力的学习、提升。同时也希望幼儿园有更多的科研能人、年轻教师能快速成长,为幼儿园的科研发展出谋划策!

69. 一、课题研究

70. 按市教科室下发的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要求,申报《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并积极参加市教科室组织的“十二五”课题方案评比活动。

71. 中心课题组、各子课题组、各年龄段定期围绕课题开展活动,如中心组的全面解读主课题方案及探讨撰写子课题方案的要点、如何做实做好课题研究,各子课题组的如何确立与撰写个人课题、近阶段课题研究中有困惑的问题等,让参与者透彻了解与把握此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方式,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并集思广益商量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