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基础运算入门,轻松掌握加减法

面书号 2025-02-21 18:36 7


1. 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自身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2. 四、小结。

3. 三、教学目标

4. 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5.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 做游戏:(教师给学生发一些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找相应的位置并进行评价)

7.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8. 四、教材分析

9.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0.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让他们解题思路展现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让他们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脚步。

11. 15期末考试与评价

12.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3.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14. 万以内数的认识。

15.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16.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17.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18. 游戏六:通过移动和取走等办法,使无规律的图形变得有规律。

19.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20. 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

21.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2. 二、教材分析

23. 根据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册教材的特点,拟定措施如下:

24.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25.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6. 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27. 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8.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29. 三、总体目标:

30.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 同桌交流:说一说教室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有哪些物体?

32.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3. A、说一说我们的首都在哪里?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34.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35. 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6.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37.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3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9. 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0. 第六单元:时,分,秒

41. 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4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43. 生:有花、彩旗、灯笼。

44. (一)教学目标:

45. 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46. 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47. 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严格执行新标准。加强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48. 除法。

49.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0. 整个教学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教师始终没有指明新知,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

51.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52. 猜规律

53. 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54.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5. 生:同意!

56. 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7.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58. 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9. (一)内容变动情况

60.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61. 师:那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62.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63.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64. 教学过程:

65. 针对班级中后进生教多的实际,采取的教学措施以改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首要考虑。

66.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67. 生: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又偏向西面,所以是西北、北西也对,但习惯上叫西北。

68.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69. (课前谈话:放松心情,自己拍着胸脯对自己大声说3遍我最棒,为教学规律做一小铺垫。)

70.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提高质量为目的,一切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为教学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71.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72.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找规律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要想完整的表达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完整、说清楚,既加深“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印象,又体现了对学生学会完整表达自己思考方法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