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1 15:50 5
——开启智慧之旅,探寻语文之美
1. 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熟悉,逐渐认识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早起也变成了一种很自然的习惯。今天早上的语文课,白老师讲了很经典的《论语·学而》中的第一则,其中有一个问题让我感到困扰。还记得当时我上初中时,老师是把“学而时习之”的“时”字解释为“时常,时时”的意思,而现在的课本里却标注的是“按时”,回来之后我就翻查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果然是解释为“按时”,而“时常”这一含义是出自于朱熹的《论语集注》,现已不被研究者所采用。可见,中学语文教育是紧跟文学研究的动态,在不断的更新发展着的。
2. (
3. └───┴───────┴─────┴────────────────┘
4. D、部分同学的个性解读四:为目标而不懈坚持努力。
5. 提示写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抓住景物特点等。
6.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7. 教学过程:
8. 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商讨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补充同学们的解读,丰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会如何扣住文本进行人物鉴赏。
9. 师:作者当时的境遇,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出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贬的柳宗元孤凄悲凉触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于景,形似写景实则写情〕
10. ②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决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11.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12. 现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圣,他真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意义所在。
13.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14. 教育实习是大学教育尤其是我们师范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 社会实践 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 毕业 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15.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16. 五、理清文章结构
17.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8.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
19.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20. C、部分同学对“父亲”的个性化解读三:怀念旧时光?
21. “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画蛇添足》配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
22. 【课时安排】
23. 我们在实习的学校是盘县坪地彝族乡民族中学,共班级是七年级(
24.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25. 五、从“台阶”走下来,看“命若琴弦”
26. 4教学过程
27. 四、拓展延伸
28. 预设:
29.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30. 六、配合图片,简要分析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31. 八、整理说明顺序: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32. 第二课时
33.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34. b.各小组根据需要,分配角色。
35.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36.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37. 一、导入: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书上的图片,请你们看一看苏州园林的图片,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 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38. 教学课件:
39. 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40. 十一、布置作业:作文《我们的教室》
41. 品情感。
42.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43. 故事情节:想建台阶——准备建台阶——建造台阶——建成台阶
44.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45. 齐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46. 渺小:微小。
47. 是过渡句、也是中心句。边读课文,边填表。
48.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49. 题意:介绍说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50. 师生交流评价
51. ①表演采访(采访农夫本人:你为什么会拔苗?现在你后悔吗?)
52. 词语解释
53. 教学后记:
54. c.播放《揠苗助长》动画,组织学生练习配音。
55. 学生讨论后讲解大意,老师再明确。
56. 着重引导。当知识点太难的时候,老师要学会把一个知识点分解成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当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时候,老师更要注意引导。如果引导不够,学生接受不了的话,老师上课时即使知识点讲得再完整,这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57. 一、导入
58. 主人公老瞎子弹断了120根琴弦,理想实现了,复明的药方就落空了,他才明白:“过程就是好好活着”。史铁生,失去双腿,患尿毒症,靠透析活下来,生命与他而言就是苦难,但他从不说勇敢和坚强,从叫嚣战胜病魔,顺其自然地活下去,“专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命若琴弦,绷紧了弦,把该弹的静静地弹下去——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生活。
59. ②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白纸上。
60.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
61. 教学内容和步骤
62.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63. 鱼——欢,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板书,水,石,树,鱼〕
64. 我在常宁胜桥完小担任的是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所学校在教学方面抓得很紧,仅语文一科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就有四种作业,即写小字,课堂笔记,小 作文 ,大作文。为了避免给学生再增加学业的压力,我每次布置作业前,都会有意识地权衡,尽可能地做到布置的作业能紧扣课堂内容,同时又能达到少而精的特点,不给学生布置堆积如山的作业,占用他们太多的休息时间。
65.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66. 扣住第28——31段的内容精读,带动学生对前文劳动所产生的“快乐”的理解。
67. 3月份,我们每个同学要从学生变成老师,心里甭提有多紧张啊!当我正正走上讲台的那一刻,紧张也慢慢离我越远,时间在流逝,我们的实习也结束了。三个月的朝夕相处,使我与指导老师以及三班的五十六位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一份感情因其单纯与真挚而弥足珍贵,是实习结束时让我最为恋恋不舍的,也因为这一点。
68. 了解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69. │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
70. 明确[战争的残酷]
71.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72. 明确:
73.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74. 学生讨论,明确。
75. 安排一教时。
76.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77. 朗读法
78. (五)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79. 认真观察,抓准特点
80. 她推心置腹地对学生说到:“我要求的事情你们做不到是你们的错,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不会说你们,那是我的问题,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说你们以后想如何如何,先把明天的任务做好是第一步,要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些话让我感触非常深,也许今后的有一天,我也会把这些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81. 朗读。
82. ⑴空间顺序;
83.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84. 高考语文各省要求的背诵篇目是不一样的,以广东省为例:
85. 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