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2024初三语文部编版教案精选12篇

面书号 2025-02-21 06:46 6


1. 在我班,语文成绩并不突出,一定要让第一名发挥主导作用,发挥主导作用,敢于主动发言,努力表达自己,建立自信。学生的缺点在于理解能力差,文章阅读量少。很多同学认为学课文没用,尤其是现代课文,根本考不上。即使他们喜欢做一些题,但他们渴望阅读,知识很少。另外,他们懂得不多,阅读理解就成了难点。很多同学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写作上有所进步,但需要进一步加强。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

2. 二、教材分析

3. 初三及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复习为主,实践为辅,考试为辅;学生先掌握方法,老师优先。结合市教研室安排,学校实际情况,抓基础,狠抓阅读训练,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以课本为主,让学生做好积累,复习的时候牢记重点词句、古文、古诗、名句。并且把积累的书建立起来,随时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轮复习以阅读为主,加强阅读练习,让学生掌握方法,明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考试的“要点”,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准确清晰,回答中肯。第三轮,需要两周时间掌握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4. 三、教学目标

5.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欣赏和权衡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6. 我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体会,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可以用合作的方式一起讨论难题。

7. 理解阅读中叙述、描写、解释、讨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8. 能够区分现实作品和虚构作品,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风格。

9. 欣赏文学作品,可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可以结合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关于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我能说出自己的经历;品味作品中的表现性语言。

10. 读古诗,通过积累、领悟、运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1. 阅读简单的文言文,借助笔记和参考书了解基本内容。背诵10首优秀的诗。

12. 继续学习写记叙文,根据表达中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细节,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的清晰明了;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力求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13.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性,捕捉事物的特点,努力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14. 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人为中心,有条理,有理有据。能倾听讨论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15. 四、教学进度

16. (1)继续完成第6卷的研究

17. (2)分卷复习

18. 复习重点:掌握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古诗文。

19. 复习难点:

20. 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21. ②了解三大文体知识。

22. ③掌握文言文重点句子、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3. (三)专题复习

24. 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于课文分成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大概用时四周)

25. (1)记叙文专题复习

26. (2)说明文专题复习

27. (3)议论文专题复习

28. (4)应用文专题复习

29. (5)古诗文专题复习

30. 作文指导(大概用时一周)

31. 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板书正确,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2. (四)综合训练

33. 在两轮复习之后,我们距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必须把握训练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能增加考前的现场感,让学生能冷静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用时约半个月(两周)。

34. (五)查缺补漏

35. 针对前三轮复习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一些名篇的阅读理解,辅之以大量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坚决杜绝乱卷现象的发生。

36. 五、复习措施

37. 为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且成绩较好,必须重点落实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总耗时约二个半月。

38. 以中考为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9. 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

40. 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1.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42. 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43. 一、基本情况分析

44. 时间方面:初三教学时间短,上学期要结束一学年(上下两册)的新课任务。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45. 学生方面:初三3、4共有100个学生左右,由于是重新分班,所以两个班的水平应该没有差距。另外,从上学期县里的水平测试来看,整体水平处在全县的的前列,基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依据以前的惯例,语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的。

46. 教材分析: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47. 自身方面:思想守旧,未能紧跟教改步伐,总是掌握着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课内忽视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总是想偷闲,幻想让学生不做题就能提高。

48. 二、教学设想

49. 总体要求是:宏观上要活,微观上要实。教学的重点准备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宏观上要活,是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微观上要实,就是在具体的每一堂语文课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精选各类练习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在毕业时取得满意的成绩。

50. 三、教学措施

51. 精心备课,上好课。

52. 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53. 选好、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54. 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举行演讲大赛等。

55. 重视阅读训练,加强写作训练。

56.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

57. 实施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把每一项活动都列入小组的评价之内,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58. 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59.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60. 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61. 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增强爱国情感。

62. 【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