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23:09 8
1.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2. 表达方式
3. (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
4.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
5. 诗人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自然似乎有着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诗人与自然交流,将自己的留恋全部融入对康桥瑰丽风光的尽情描绘中,是他对“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6. 答:为拂绿琴埃(典故)
7. 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8. 四、考点剖析
9. 五、小结
10.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11. 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不仅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文化气氛的熏陶,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他还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中,在大自然的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待诗人离英返国时,康桥已成了诗人“难得的知己”,诗人称康桥为自己永远的精神依恋之乡,此时的诗人,心头盛满离愁别绪。在诗里,诗人热烈而又缠绵地倾诉自己对康桥的精神依恋。诗人对康桥的欣赏和赞美,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对美和爱、对和谐的一种欣赏和赞美。
12.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3. 重点掌握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14. 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15. 〔正宫〕塞鸿秋
16.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17.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18. (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称;
19.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
21. 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水中的倒影,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22.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3.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
24.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25.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26. 论据两种基本形式:道理论据(科学原理、定律、格言、讲道理的部分)、事实论据(事例、史实、数据)
27. 刘禹锡
28. 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29. 李益
30.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31.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2. 找出体现诗意美的诗句,并简要分析
33. 四、讨论诗人对自由、率真天性的追求——人性美
34. 20xx年全国卷一
35.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6.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37. 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38. 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中有一种是在文章中寻找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一般来说能够概括全篇文章的句子会出现开头第一段,中间的某一段或是结尾最后的一段。
39. 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40. 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41.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42.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43. 评析手法型
44. 表现手法
45.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46.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7. 答: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48.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49. 教学过程:
50.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51.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52. 二、知识梳理
5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4.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55. 诗意美除了构思的新巧、韵律的和谐,更主要体现在意境美。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间,不同于一般的别离诗,他选择的意象是夏季的“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等,而传统的别离诗选择的意象多是长亭、流水、浮云、落日、孤舟等,而且多是暮秋时节。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就像一幅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他所寄寓的情思也因而显得潇洒、飘逸,而不是一般别离诗的缠绵、愁苦。
56. 三、关于《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