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19:09 9
1.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2.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3.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4.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5.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6. 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
7. [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积极向上)
8.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9.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0. 小组长要布置好,组内先一对一讨论,然后再集中讨论,激情讨论,安排同学阳光展示
11. 四、学程时间安排
12. "一鸟不鸣山更幽"
13. (1)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4.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15.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16.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17. (二)主要学习内容:
18.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19.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20.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21. 五、教学过程
22.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23. 反问: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
24.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25. 积极发言
26.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27.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28.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9. 四、 说教法和学法
30. 二、学生分析:
31.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2. 教学难点:
33.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34. 《xx》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单元第。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题为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35. 用红笔标记不明白的问题,以备下一步合作探究解决。
36.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37.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8. 讲授法:系统梳理政治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9. 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中渗透着文化的作用
40. 某国议员竞选
41. 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42. 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43. 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44.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主动思考、自主感悟
45. (展示本班学生在艺术节上的活动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活动吗?这些活动对于我们有意义吗?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46.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7. 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48. A,借助刚才的漫画"你敢剪吗" 设问:如果某甲离开自己这一边,跳到对方一边跟对方在一块,行吗 会导致什么结果(会否发生变化 向什么方向变化) 这又说明什么
49. 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的知识落实作为主渠道,及时进行"小结"、"单元过关"和"月结"。
50.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51. 【美育目标】:通过漫画,经典古诗词,了解既对立又统一的平衡美,提高审美趣味。
52. 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3.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54. 【教材结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55. 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6. 某甲和某乙所处位置和神态说明什么
57.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58.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59.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60.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61. (
62. 【教学重点】
63.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64.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65.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66.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67.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P9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