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16:48 4
探寻初中学段教育的奥秘,本书精选六篇案例模型,为您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教育探索之旅。
1. 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 通过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3. 教学重点:
4. 骨骼、关节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5. 教学难点:
6. 骨骼、关节、肌肉如何相互协调完成运动过程。
7. 教具:
8. 人体骨骼、肌肉模型及挂图,多媒体课件
9. 教学过程
10. 一、导入:既然提到运动,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下人体的运动系统。通过提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入本课。[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和提问与小组讨论]
11. 二、授课:[总结学生的讨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
12. (
13. 、认识骨骼和关节 [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图片]
14. 提问学生人体骨骼由多少块构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5. 通过人体骨骼、肌肉模型简单介绍人体的骨骼。
16. 介绍关节:球窝关节(肩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 平面关节(脊椎)
17. 自己动手并讨论:我们身上哪些是球窝关节、哪些是滑车关节、哪些是微动关节。
18. 、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图片和肌肉类型图片]
19. 肌肉分成三大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20. 平滑肌(食道,胃壁)
21. 心肌(心脏)具有律动性
22. 重点讲解骨骼肌:人体是很很复杂的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要很多肌肉协调配合完成。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我们又将肌肉分成这样几类:原动肌(使骨骼产生运动的一块或一组肌肉)对抗肌(在同一动作中与原动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固定肌(了解)
23. 中和肌(了解)
24. 用屈肘动作来具体讲解原动肌与对抗肌。当我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他们正好是一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所以,这时我们就将肱二头肌称为本动作的.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就称为对抗肌。
25. 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臂结构解剖运动图]
26. 自己动手并讨论: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27. 小结:
28. A我们说心肌有律动性,假设心肌每分钟跳60次,我们算一下它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能跳动多少次?并说说它的重要性!
29. B踢足球时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30. 游戏圆圈运球
31. 蛙跳
32. 教学目标:
33. 技能目标:
34. 学会基本队伍的站位,通过圆圈运球游戏,培养学生运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35. 掌握蛙跳技术,发展腿部力量,增强弹跳力。
36. 情感目标:
37. 在游戏中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38. 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9. 参与目标:
40.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热情。
41. 教学教具:
42. 篮球
43. 教学过程:
44. 一、准备部分:
45. 开课式。
46. 队列练习,向左(右)转、行走。
47. 准备活动:慢跑两圈。
48. 二、基本部分:
49. (一)游戏,圆圈运球
50. 方法:
51. 参加游戏的`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站成一个圆圈,左右阔隔约两米,其中一人手持小篮球。游戏开始,各组持球人运球依次绕过本组每个人,回到原来位置并将球传给右边的第一个人。右边的第一个人接收传球后,再按同样的方法运球。各组依次进行,先做完的组胜出。
52. 规则:
53. (1)运球时必须依次绕行,不得碰撞他人。
54. (2)运球时不得持球跑或双手同时拍球,运球失误,必须在失误地点捡回球重新运球。
55. 注意事项:
56. 在场地上画2-4个直径8-10米的圆圈,将同学们分成2-4组,每组一个小篮球,听教师口令统一练习。按规则和要求进行运球。
57. (二)定点投篮
58. 动作方法:
59. 双脚前后或左右开立,站在罚球线上,双眼瞄准篮圈。膝关节微屈,五指自然分开,指根以上持球。
60. 动作要点:
61. 持球正确,上下肢协调用力,伸臂、抬肘、屈腕、拨指柔和有力。
62. 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注意点。
63. 练习方法:先集体练习,后分组练习。
64. 三、结束部分:
65. 小结、讲评。
66. 下课(师生再见)。
67.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包括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68.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6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勇敢、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70. 二、教学内容
71. 本次体育教学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包括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与实践。
72.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