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05:31 5
——开启语文学习的智慧之门
1. 二、主要措施
2.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 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4. 授课
5. 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6.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7. 二、教学安排
8. 阅读写作
9. 这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繁重,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集备组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制订和安排教学进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0. 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第六册相关内容的选讲。
11. 重视过程。
12. 提升作文。一是分类指导。要突破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写出升格作文,根据他们作文“审题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语言上是否有亮点”“材料是否丰富”等情况,对所教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改、指导。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范文,借鉴立意和构思,找准感觉,然后课堂进行思维训练。三是加大训练量,训练可做到一周一篇,要挖掘出话题的内涵,要重点把“为什么”这一部分作为重点落实到笔头上。如果写议论文,说理要透彻,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从多角度把“为什么”讲深,谈透。四是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步:品味原材料或话题,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话题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悉的素材,从而确立的立意角度;训练时应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行文过程中,结构要清晰,要让阅卷老师迅速地把握你的思路;要有较强的扣题意识;平常要多关注现实,广泛阅读,注重积累新颖鲜活的写作素材,使自己的文章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3. 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14.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15. ①原则: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口动手动脑。
16. 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7. 在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各科任教师应灵活运用《语文总复习优化设计》(福建专用),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18. ④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19. 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习。
20.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把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做到当堂任务当堂解决,回家应及时完成作业。
21. 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22. 第三阶段:5月中旬至高考前,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23. (
24. 分类归纳,突破难点。对一轮复习中做过而出现较多问题、得分不高的考点,如字音字形、成语熟语、病句修改等,要通过再做题,再分类合并归纳,强化记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答题目的方法。
25. 专题辅导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6. 月考结束后,集备组应组织教师流水评卷,及时做好登分和质量分析工作。
27. ④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
28. 集备组应组织成员按时参加市教育学院和校教研组的培训与学习,认真做好考勤与学习笔记。
29. 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0. 梳理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要求,强化踩分意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
31. 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2. 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本学期完成第一阶段具体如下:
33. ④认真设计专题,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训练。
34. 对艺术体育类学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5. 三、具体措施:
36. ②课后抓名句成语的落实,课上检查复习效果。
37. 在学习新课的时同,学生应安排一定时间阅读”和”经典文化箸作。
38. 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而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39.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20xx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强化学生应考训练与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和应考能力,实施全面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
40.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41.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42. 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43. 三、学生情况分析:
44. (二)发挥集体智慧,实施考点分工。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讨论每一个考点的重点、授课思路、方法及典型试题,精心完善每一个考点复习的教案和学案。课堂上,注重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亢奋的状态,向课堂要效率。
45. 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6. 语言运用题,重视题干的审读和答题规范化的训练。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范要求。经典的题型要多训练,创新的题型要多接触。
47. 在高中第五册、第六册语文读本的落实中,各科任教师应配合第五册、第六册教材各单元的教学,分专题深入探究。延伸性文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鉴赏性文章,帮助学生丰富文化底蕴;知识性文章,包括语言、文学、听说读写及思维方法诸方面,帮助学生充实语文知识,增强各种能力。充分借助读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通过比较、分析与归纳,借鉴或吸取有益的养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语言综合能力。
48. 进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49. (一)集备组方面
50. 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51. 一、教学安排
52. 三轮复习以试题训练为重点,采用当年各省模拟卷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53. 语文答题的规范意识欠缺;
54. 第一阶段:
55. 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各科任师教应着重对要点特别是对文言文单元的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56.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