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人教版运动技能提升课

面书号 2025-02-19 23:59 34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六年级教育迎来了新的篇章——。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让我们共同开启这段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探索之旅。

1.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鼓励学生通过练习与体验,探寻和纠正技能动作,启发学生自学自练、互帮互学,并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章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序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得到技能的逐步提高,心里的愉悦与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练中生疑、练中思疑、练中释疑的体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 (二)教学内容:

3.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册,内容是小篮球:原地运球和游戏:前赴后继。

4. (三)单元课次:

5. 小篮球原地运球单元共安排3课次,本课是第3课次。

6. 单元计划:

7. 第一课次:初步学习篮球基本站姿、双手持球的方法,重点进行1—2种熟悉球性的练习,使85%的学生基本掌握1—2种的熟悉球性的练习方法。

8. 第二课次:进一步进行熟悉球性的巩固练习,重点学习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使80%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

9. 第三课次:进一步进行原地运球的巩固练习,重点练习与纠正原地运球低头运球的错误动作,使80%的学生能都抬起头来运球。

10. (四)教学背景分析:

11. 1、教学内容分析:

12. 在人教版教材中,小篮球从四年级开始出现至六年级,技术动作呈由易到难的递进,是小学球类教材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篮球教学,主要抓熟悉球性、脚步移动、传接球、运球和投篮等最常用的几项主要技术动作进行教学,重点以学习基本技术和技能,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术,懂得一点比赛规则,培养篮球运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练。

13. 根据篮球内容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制定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的单元计划。单元目标:学会原地运球的方法,初步掌握原地运球手触球的部位和时机,发展协调性和上肢小肌群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练兴趣,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根据丰台区小学体育教学统一计划安排,四年级原地运球共1.5课时3课次,本课次在单元计划中是第3课次。

14. 学生情况分析:

15. (1)心理特点: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并且对教师明确提出的学练要求能够主动完成,同时,他们对动作的认识具有了初步地自我分析、理解能力,对动作的完成质量有了初步的评价与量化标准,这是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中能高效率完成尝试与体验的一个先决条件。

16. (2)生理特点:四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身体发育较快,身高明显增长,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但长时间、大运动量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感,易产生消极情绪。技能的形成过程较低年级快,对粗略动作的掌握较快,但细致程度不够,在学练的过程中,动作容易变型,走样,形成各种错误的技术动作。

17. (3)技能基础:篮球原地运球的技术比较简单,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也养成了一些错误的练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

18. 水平三

19. 学习目标:

20. 了解体育课堂常规,健康标准的考核项目,并在合作学习中复习基本体操。

21. 学习内容:

22. 常规、健康标准、广播操

23. 学习步骤:

24. 一、学习常规

25. 教师活动:根据六年级的特殊情况,讲解课堂常规:集队要求、纪律要求、服装要求,请假制度等。

26. 学生活动:认真地听老师讲述课堂常规,了解体育课的集队要提前到达操场,要守纪律,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老师讲时认真听,练习时认真练。要穿运动鞋,宽松的衣服,请假必须有医院或校医证明。

27. 组织:在教室,按座位就坐

28. 二、学习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9. 重点:了解考核项目

30. 教师活动:讲解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有关内容:与五年级时的'不同;考核的项目、考核的方法。

31. 学生活动:

32. 认真了解体质健康标准,知道考核的项目:必考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往返跑选一项,跳绳,坐位提前屈。

33. 三、合作学习,复习基本体操

34. 教师活动:

35. 重新调整队伍。

36. 按老师要求排好队,了解自己的位置。

37. 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找到同伴,合作复习广播操。

38. 听音乐集体复习,体会整套操的动作和良好的节奏。

39. 柔韧放松,积极参与小结。

40. 组织:

41. 小组分散(散坐在草地上)

42. 场地器材:

43. 操场、录音机

44. 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能够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45.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的好处,并能将学习的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和日常生活中运用;

46. 初步掌握本学期新学的的各项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47.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养成习惯,在群体活动和比赛中能够以公正、团结、协作的态度与同学友好相处。

48. 二、教材分析

49. 本学期的教材包括:

50.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发展你的体能;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51. 田径:跳跃

52. 体操:体操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53. 球类:篮球和排球

54. 韵律操

55. 太极拳。

56. 三、学生情况分析

57. 六年级学生,是速度、爆发力发展的敏感期,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活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强,特别是女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快速期,伴随着“月经”的出现,部分同学开始出现害怕上体育课的问题,应该适时的作好指导。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作好学生速度和爆发力的素质的练习。

58. 四、本学期预期学科教育目标

59. 运动参与: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能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认真上好体育课。

60. 运动技能:学会太极拳,并学会应用到生活中;掌握篮球、排球基本技术,并能够在比赛中运用。明白各种游戏时所要求的具体动作。

61. 身体健康:发展柔韧、灵敏、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

62. 心理健康: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对体育活动能表现出快乐与伤心的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形成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

63. 社会适应:能够体验集体活动能和个人活动的区别;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在游戏中能够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64. 五、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65.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充分推行“三段六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6. 结合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关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67. 确立“体委轮流制——学生组织能力”研究课题,提高每个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68. 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

69. 将游戏和比赛,穿插到每一节课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70. 六、教学进度

71. 略

72. 认真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深化改革、求实创新。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立足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为重点,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注重实践,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自我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自身健康的需求,不断获取保持身心更有效的能力和更适宜的方法。继续抓好学校的业余训练工作,力争在全市各项竞赛上再创佳绩。

73. 二、 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