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9 23:21 5
1. 年级 七年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入手,多读、多背、多感知、多想象,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 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3.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4. 温故而知新
5.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6. 板书设计:
7.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8. 教学安排: 两课时
9. 看来,作者笔下的花之所以这样五彩缤纷,生意盎然,这与他善于运用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首先作者善于多角度描写,不但通过视觉和味觉正面写花多,花艳、花甜,还通过蜂闹蝶飞的繁忙情景从侧面来表现春花的这些特征。
10.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 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12.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13. 1、背诵课文。
14. 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5.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16.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17. 过程与方法
18.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19.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20. 眨zhǎ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21.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22.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23. 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24. (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
25. 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6. 侧面 蜂闹蝶飞
27. 死而后已。
28.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29. 教学课时:一课时
30. 作家作品简介
31. 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32. ⑵自主、合作、探究:
33.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34. 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
35.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36.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7. (
38.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9.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