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9 15:03 11
在晨曦微露的端午,耳畔传来浓郁的香樟,耳畔的瘙痒仿佛是安康的使者。耳边的薄荷香,让午后的情绪悠长。一缕幽香飘过,耳畔瘙痒,午后的快乐瞬间飞扬。
1. 一、活动主题:
2. 康复现在开始。
3. 二、时间安排:
4. 3月1日至3月5日,
5. 三、宣传内容:
6. 宣传噪音对听力健康的危害,提高全体师生对爱耳护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7. 如何去降低噪音,保护听力;减少环境噪音,关心听力健康;保护听力,健康使用耳朵;健康的环境,倾听和谐;保护环境,降低噪音;保护你的听力,从我做起;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生活环境;消除噪音,学会倾听,享受沉默。
8. 四、活动要求:
9.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10. 组长:xx
11. 成员:xxx、xx、xx、xx。
12. 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宣传“爱耳日”专题,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噪音及其对听力健康的危害,了解今年“爱耳日”的由来、背景意义和主题,从小养成爱耳护耳的好习惯。
13. 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宣传教育学生爱耳护耳。
14. 发起“小手拉大手”的倡议。提案下发,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宣传“爱耳日”主题和噪音对听力健康的危害,呼吁大家养成健康使用耳朵的习惯,自觉降低噪音,保护健康听力。
15. 走进生活,感受噪音。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道路和周边企业感受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危害,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
16. 一、宣传主题
17. 今年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xxx。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听力健康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宣传和普及保护儿童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加强儿童听力损伤和耳聋的防治尤为重要。通过爱耳日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预防耳聋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18. 二、活动形式
19. 本次活动将分发八份学习材料(每班一份)。
20. 3月3日,教务主任卞为全校师生做了关于《爱护耳朵》知识的讲座。累计听讲座人数超过200人,其中教职工18人,学生191人。
21. 学校的小团队部门发出了“爱尔提案”。
22. 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为学生宣传“爱耳日”专题。
23. 三、活动的效果
24. “爱耳日”的宣传活动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我校师生对护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为什么要关心耳朵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护耳朵,让大家关注,更多的参与到护耳的行列中来。
25.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JZd365.COm
26.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27.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
28. 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9.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30. 历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
31. 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32. 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
33. 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34.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35. 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我国耳病流行概况
36.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37.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38. 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39.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40.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
41. 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42.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43.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