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9 14:52 8
冬至暖阳,青春共筑梦。岁月如歌,时光荏苒,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携手书写着青春的华章。
1. 最后,在这美好的冬至日,在这美好的成长日里,我给大家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同学们开开心心,取得好成绩,祝愿天下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谢谢大家!
2.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冬至大如年》。
3. 冬至被人们当做一个重大节日,从周代起就有了祭祀活动,宫廷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也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还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会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这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因此应该庆祝。《晋书》上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可见古代人民对冬至的重视。冬至这天,一些文人、士大夫会进行“九九消寒”的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4.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靠我们,所以我们必须勇敢的担起这一职责。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追求进步,才能真正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那么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祖国,树立远大的目标,热爱家庭,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磨练自己,只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点小事做起,我们必将成为一个自强不息,具有远大理想、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5. 然而,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远的今天,冬至大如年,你还知道多少?虽然我们今年冬至将在学校里度过,但我们依旧可以以简单的行动体验冬至的韵味:为家人打通电话,在他们耳边呢喃一句“冬至安心”;见到老师同学,亲切地打声招呼“冬至安好”;期待着食堂会不会也有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或饺子呢?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传承我们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6.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所有烦恼抛开,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天。
7.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今天是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确定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冬至也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冬至大过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渐长,新的太阳年开始循环,一阳来复,天地间万物都在悄悄蕴蓄生长的能量。
8. 12月22日,一个重要的节气即将到来——那就是冬至。冬至,冬至,冬天已至,对于这个气节,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9. 然而,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远的今天,冬至大如年,你还知道多少?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传承我们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10.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11. 在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有谚语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老时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当时正值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与一大碗肉汤一起分给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关于冬至,还有许多数不完道不尽的习俗。
12.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冬至,家家户户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饺子。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大家可别忘了吃饺子啊!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13. 20xx年的冬至降临在了病毒肆虐的世界,汤圆的团圆之意显得更为可贵,饺子的消寒之意便是驱散人们心头冰雪的宝藏。冬至的美好祝愿成了人人口中的妙语。难能可贵的团圆日,难能可贵的冬至时,今晚,我们一起吃汤圆吧。
14. 北风吹着,但是我们不觉得冷,心里暖洋洋的,因为今天是冬至日。冬至,这是一个源于汉代的节日,在古代,冬至比过年还受人们重视,同时,冬至日还被人们称为“安身静体”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互赠好礼,相互拜访,将抛开所有的烦恼,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天。
15. 大家早上好!
16. 早上好!我是六(2)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
17. 冬至冬至,我们兴奋的并不是祭祀这样的事,而是在手脚蜷缩的冬天,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更是暖入肺腑。汤圆,意取团圆。江南地区比较盛行吃汤圆,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萝卜丝做成馅,包成冬至团。于家中,于校内,都是一片祝福之意,所以民间也有了“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不同,饺子在他们那里有着“消寒”之意。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着做着吃,成了习俗。所以至今在北方还流传“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18. 冬至大如年,过完冬至,意味着人们的年龄将大一岁,在我的眼里,冬至就成了一个成长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我们的未来。
19. 冬至到了,我们又大了一岁,是否应多些成熟!又多了一岁,是否应多些责任。从小处讲,我们身上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从大处讲,我们背负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20. 我来自浩瀚人海,我要成为海面倒映着我的光影的那轮红日;我并不是脑子最好使的那一个,但我的双手会尽全力补助;也许以后我的名字并不被人所广知,但我会让它印刻在每一个人生命中。我的座右铭是:“战胜怪物的唯一方法,那就是成为怪物。”
21.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五班的董晨曦,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冬至,冬日已至。JZD365.COm
22. 冬至到了,让我们感受这绵延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的氛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老师们同学们,冬至节快乐!别忘了吃饺子哦!
23.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24. 12月22日,一个重要的节气即将到来——那就是冬至。冬至,冬至,冬天已至,虽然没有北方寒夜里的大雪纷飞,但我们小岭南的'冬至也有它独特的味道。对于这个气节,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25. 冬至被人们当做一个重大节日,从周代起就有了祭祀活动,宫廷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也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还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会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这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因此应该庆祝。《晋书》上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可见古代人民对冬至的重视。冬至这天,一些文人、士大夫会进行“九九消寒”的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26. 昼长夜短,是夏至的符号;昼短夜长,则是冬至的标语。你的手冻得通红,骨骼肌自不由自主地战栗,这一切都是它的杰作。冬至,又称短至、冬节、亚岁等,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手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20xx年,它也不负众望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也就是今天。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对冬至的重视,不亚于大年初一。因为冬至相当于新年的前哨员,代表着明年关将近,也诉说着真正的冬日已经来到。
27. 据记载,在周朝和秦朝,以十一月为正月,冬至是新年的第一天,是一个大吉大利的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百姓们常在冬至这天祭祀天地祖先,皇帝还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用这隆重的仪式来欢迎新年的到来。直到今天冬至和清明、端午、中秋仍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赠送礼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一个个传统节日中得到传承,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也得到体现。
28. 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先民们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还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虽然时间淌过千年的`历史长河,古代习俗一次又一次地经过时代的洗礼,但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有不少地方还留着这样的传统习俗。
29. 冬至过后,天气渐渐寒冷,进入“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数九寒冬。虽然深圳地处亚热带,冬天看不到北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这几天气温也有明显的下降。许多同学害怕寒冷不愿运动,早上做操时缩手缩脚身体不能舒展。岂不知,冬季更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冬季在室外运动,身体经常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增强对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30.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如山的'功课时,想想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们的身后,有永远支持我们的家长,关心我们的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犹豫在成功的大门举步不前呢?
31.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的冬至,家家户户准备了饺子混沌,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延续下去。过完冬至,意味着人们的年龄将大一岁,在我的眼里,冬至就成了一个成长日,在这一天,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过去,思考我们的未来。
32. 大家好!
33. 在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有谚语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老时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当时正值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与一大碗肉汤一起分给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关于冬至,还有许多数不完道不尽的习俗。
34.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35.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9)班的xx,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冬至大如年》。
36. 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迈向阳光,唱响我们青春的赞歌吧!
37.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38.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快乐冬至节!
39.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