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红色教育基地,传承革命精神

面书号 2025-02-19 14:48 7


在苍茫的包家岭,红色教育基地映入眼帘,这里传承着革命的神圣精神。

1. 缶翁(吴昌硕号)的雄强,体现在梅花与紫藤上。枇杷也画得美。苔点最见功力,大笔淋漓,石头则独步天下,柔里含刚。画桃让人垂涎,笔力扛鼎而又古艳。可惜,他的画总不免于有点讨厌的黑气,有时不干净。

2. 揭开了法国梧桐的神秘面纱,带着更多的思考和敬仰之情,我们走进了中山陵园。一座被严密茂盛的树丛层层覆盖的山城呈现在我的眼前,没有喧闹,没有繁华,一切树木与建筑都是那么的静谧与和谐。园内游客众多,老老少少,白皮肤黑皮肤的,三人一群,两人一伙的也有。然而,我却没有看到在陵园中嬉笑打闹的面孔,可见世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是多么地深切。

3. 在来中山陵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孙中山先生是谁。今天,看无数的游人来参观他的陵园,又听了妈妈的一些讲解,我虽然还不是太懂,但是我知道了孙中山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会找一些书籍看看,多了解一些他的事迹。

4. 走进中山陵园,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博爱”两字。陵园的主路两边种植着高大的松树,妈妈说:“在陵园这些地方种植松柏树,象征着人的精神像松柏树一样万古长青。”

5. 白石老人像个胡同市井里的神仙,我喜欢他那方“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的印文。其画让我复归于田野,复归于童年,复归于自然。他不动心机,平民自贵,那团清气、和气、正气、大气必传不朽!他的画太干净,干净得一尘不染,蛙声十里。过桥的猪群,陶然忘札烟柳画柳,平波如心绪。我一直偏爱白石山水,古今不二。那刘海蟾,美又丑。那柳丝中的牛,可以羞煞老毕(加索)!那《八哥玉兰》憨态可掬。那青蛙…… 宾虹叟是个江湖高手,“太极拳法”大师,他每招每势都有内蕴之气,他是练内功的。他的画儿太不像画儿,黑乎乎的,一片狼籍却有自然美感,老子说:大巧若拙。黄画就是学问!黄先生根本不在乎眼前,牛。

6. 这幅画中虽然只有路、树、山和天空,但这一切却显的那么大方、简朴、美丽可爱。它们互相衬托着,一起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心地善良,和心胸宽阔的特点。

7. 虽然夏日炎炎,炙烤似火,可是做为家里的老大,依然到田里去锄草,二儿子年纪比较小,还不懂得锄草,可是已经会编织鸡笼子了,于是他坐在大树下专心致致的`编鸡笼子。而小儿子年纪尚小,还什么都不懂,于是他爬在小溪边一会儿逗逗小鱼,一会儿把荷叶戴在头上避暑,又剥着莲蓬吃,调皮可爱,天真烂熳,无忧无虑的样子真惹人喜爱。

8. 啊,辛弃疾笔下的诗真好,栩栩如生,还让人一读就懂,这首诗容易让人读懂,还押韵,真好!

9. 当我们走到离墓室长达840多米的阶梯墓道之下时,从下向上放眼望去,一步一步地台阶笔直般通往中山陵墓,又直又高,听说是由392个石阶和10个平台构建而成。我准备利用体内蓄积的所有能量,一鼓作气攀登到墓室,然而每当我攀完几十个台阶,就得在一个平台上缓口气。最后当我们终于到达海拔高度为185米的中山陵墓时,回头望去,居然看不到一个墓道石阶,只剩下一块块平台,设计者的聪明智慧真是难以言表啊!攀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吗?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10. 西安美术馆里的画多姿多彩,让我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11. 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有树,鲜花盛开,芳香扑鼻。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一楼大堂,直接进入展厅。我看到了很多古代使用的钱币和陶器,从商代到清代各有不同的特点。那些硬币形状很特别,有的像贝壳;有些像镰刀;其他人就像粉丝。仿佛行走在遥远的青铜时代。

12.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一名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才能创造出绚丽的青春。

13. 吴昌硕人瘦小而气魄大,面庞上的沉雄冷峻之气令人生畏,好像与他画幅上的热烈奔放有点反差,容颜有些阴沉……

14. 二楼,很刺眼。那些陶碗、陶牛、陶羊,还有石矛、石斧、石盾,一下子把我带到了“钻木取火”的时代,仿佛和我们的祖先一起与大自然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15. 这是一个偏僻而又秀丽的小山村,村的溪旁边是一间简朴的茅草房,屋里坐着两个白发夫妻,他们在屋里饮着小酒,并带着醉意用吴地的方言谈论着。听见一个老翁说:“咱两口和这几个孩子们生活过的多么美好!我丰衣十足也不缺什么,如果人能长生不老就更好了,我愿意在这儿住一辈子。”那老妪笑了笑说:“是呀,这风景又美,到时候咱们把大儿子、二儿子送到城里去上好学校,将来弄好了,我们也就更能享清福了!”说罢她望了望窗外的三个孩子笑了·。

16. “碑亭”后面就是长达840多米的阶梯墓道,从下向上放眼望去,一层层台阶笔直地通往“祭堂”,听说是由392层台阶和8个平台构建而成。但是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台阶,看不到平台,导游说:“这层层台阶象征着革命的道路曲曲折折;八座平台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整个设计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听不太懂,但是仍一鼓作气地攀完392个台阶来到陵墓前,这时回头望去,居然真得看不到一个墓道石阶,只能看到八座平台,我不由对妈妈说:“这设计者也太聪明了吧!”

17. 走出美术馆后,我被那一幅幅画所震撼,同时也为中国的画家产生由衷的敬佩。现实中真实的景象就这样的在他们的笔下所保存下来。我也看过其他类型的`画作,像油画等。但是还是感觉中国画最美!我也立志想要做一名画家,留下一幅幅传世之作!

18.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9. 陵园的主路是一直向上延伸的,途中我们经过“博爱”坊,“天下为公”雕像大厅,每到一处,导游详细周到的解说更是增强了我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孙中山先生生平的事迹一点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代伟人的不凡与崇高是如何做到的?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身处一个和平安祥的年代,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激情和斗志被现实生活日益消磨殆尽,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20. 当我走进去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阚维民的山水画。他的画充满朝气、栩栩如生,感觉这画的景象似乎就在我的'眼前,山水充满灵动性,远处的鸟儿用力着飞着,似乎想要冲出这幅画似的。

2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2. 这是一个多么美满,幸福的农家啊!这真是一家老小奇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啊!

23. 殷墟博物馆于2005年3月动工,9。25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建成弥补了殷墟一向以来都没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个博物馆分为5个展厅向我们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厅2。青铜厅3。玉器厅4。文字厅5。个性展厅—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个博物馆只有两件是复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24. 然后,我们参观了其他展厅,看了各种金银玉器。这些东西虽然老了,但依然耀眼夺目。我很惊讶古人有如此高超的技艺。

25. 真为祖国,有这么璀璨的文化而骄傲,更为有幸亲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们的收获都是超长的频多。当我们置身于殷墟博物馆时,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还有历史尘埃,听到的不只是专业讲解,还有心潮起伏。设计者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历史,感悟艺术,作为游客的我们则听到了来自先人的呼唤,内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袭上心头,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终究是一种绝世的惊艳,此刻,我们感觉同三千年前那个谜一样的时代贴得很近,很近,这便是殷墟博物馆最大的魅力所在!

26. 最后我看的一幅是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高宗根画的春晓,春晓这个词儿让人感到很温暖,但是这画哪儿让人感到温暖呢?噢,原来这幅画中的松树旁边有一颗迎春树,这颗迎春树就能让人知道这幅画的季节是春天,虽然旁边的树孤零零的,但是迎春花让人感到温暖。

27. 刚刚进门,一堆抽象画扑入眼帘,抽象画说来也奇,看着人不像人,树不像树,可走近一赏也却别有一番情趣。

28. 我们继续往里走,那是应天齐老师的作品,他的画大部分是用大量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一种立体的感觉。他的作品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波涛汹涌,有的则栩栩如生,而的却热情奔放。一进他的展厅,我就被眼前的“景色”一下子震住了,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明”,还是平淡无奇“竹帘”,全都让人感到瞠目结舌。大厅中间,一块“金砖”极为醒目。据说这“金砖”是为了纪念西递老城而制作的,砖上刻有“西递”二字,这是一位老人家赠给应天齐的,赠后却去世了,应天齐就把这块砖当模子,制作了一块一模一样的“金砖”。旁边的墙上挂了三幅单色调的油墨画“厚黑”、“无极”、“王者”。其“厚黑”是用特别多的油墨为人们展现出十分立体的.艺术,走近细品会令人感到浩瀚大海上的波涛汹涌;“无极”则是纯白色的,它则让人感到自己再天空中自由翱翔;“王者”却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它以红色色调为主,使人感到充满希望。

29. 鲁迅——这位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像隶书的一字的人,看起来很平凡,但他却有一颗爱心。

30. 我们带着有序的参观团队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来到青铜博物馆。里面的青铜器令人眼花缭乱,达丁、西尊、黄丸等青铜器历史悠久。达丁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前,古人就能创造出如此精美图案的宏伟青铜器,真是令人惊叹!

31. 画儿画到境界,画气与人气相似。展厅门口的四大家头像,煞是吸引入。我观瞻着四位巨匠的风采,想:任伯年有一种单纯而显得薄气的脸,双眸清莹而有灵气,才华过于福泽……

32. 没错,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33. 齐白石老人神采奕奕,那双眸深沉而智慧,大大的头颅不愧寿者相,九十余年的人生阅历竟未让他变得世故。萍翁的气质,除了大气还有纯粹和天然。 黄宾虹则一副优雅从容气象,或许是白内障眼疾使他的眼神有点散,总之,宾虹散人(其号)一片潇散的风采,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了……

34. 此时,我正读着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其实我会陶醉于其中,一边读,一边想,这会我就想到了:茅屋低矮而狭小,只能容下几个人,溪边长满了青翠欲滴,嫩绿的草。又是谁家的白发老公公,老婆婆用带着陶醉情意的吴音相互说笑、问好。大儿子拿着锄头在溪水东边热火朝天地锄着豆草,已经锄得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了,而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一会儿编编,一会拆掉一些,他的手青一块紫一块,有的手指还被拆肿了。咦?活泼顽皮、最讨人喜爱的小儿子呢?哦,他呀,原来正躺在溪边剥吃那清香四溢,美味可口的.莲蓬呢!想完了,不过那场景在我脑中回荡着,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我很喜欢这首诗,因为它有押韵的句子,而且上、下两段都比较好记住,所以呢,我比较喜欢这一首诗。

35. 再往里走是廖冰兄老人家的漫画作品,他是悲愤画神,老人家出生于1915年,2006年去世,他生前最有名的漫画是“禁鸣”,这幅画是一头肥硕的猫头鹰用力咬住一只瘦小的公鸡,不让它打鸣,这幅画反应了文革时期社会的黑暗与,文化知识分子们就是这只瘦小的公鸡,没有光明,不能自由,此外,他还有“自嘲”、“破炉”、“血腻鱼肥”等作品非常有名,这真是“悲愤画神”呀!

36. 印象最深的是神奇的灌壶,真的是做工非常棒。倒置的水壶虽然有水壶的形状,但是壶盖和壶体是一体的,不可能像普通水壶那样从口中注水。原来这种锅的底部有个小洞。用的时候可以把锅倒过来注水,所以叫倒过来。注水时,水不会从口中流出;加水后,将水壶放直,以免漏水。

37. “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祭堂”中间安放着孙中山的汉白玉坐像。“祭堂”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祭堂”顶上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汉白玉坐像后面就是“墓室”,由于近几年到这里参观的人太多,墓室门封闭起来,不再让游人参观。妈妈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墓室里。”

38. 进入展厅,先拜访任伯年,他太有能力,太有本事!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一不精。而且,多是能品。人工之巧,不能臻大美之境。其画太像画了!《羲之爱鹅图》则让我神往。

39.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长了知识,而且还让我看到了悲愤画神廖冰兄,还让我见识到了用油墨感动世界的应天齐老师,这次参观收获不小呀!

40. 夏日里,烈日炎炎,幽深的树林透着勃勃的生机,茂密的青草似地毯般铺盖着大地。远处隐约看见一家农户,农户前是一条清亮见底的小溪。

41. 这一刻,我仿佛穿越了不同朝代,领略了当时的文明与智慧。我为我们文明灿烂的古老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42.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鲁迅是一个关心后代、痛恨反动势力、关心穷苦人;在《一面》中,从鲁迅先生廉价卖书给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国青年中,我又体会到了鲁迅的`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这不正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吗?

43.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44. 这次去安阳,看到了博物馆里的各种出土文物,使我开阔了眼界,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物去研究,参观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遗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响,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同国家的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二是提醒参观者,这些流失到异国他乡的殷墟文物,仍需国人挂怀这件展品很遗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没看到盖。安阳,驻足殷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看着那些文物,似乎触到了他们的脉搏,听到了他们的呼吸。

45. 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私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46.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了一副画,就是四大君子——竹子。这幅画是罗序伦画的一副竹子画作,名字叫做报竹平安。这画上的竹子就像解放军一样,笔直地站在那儿,看守着这块土地,让人真的很有安全感。

47. 参观完青铜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陶瓷博物馆。我发现了两件非常不同的瓷器。一种叫如潘瑶,是北宋时期的一种茶壶。它的质地很硬,直到现在都没有磨损的痕迹。我觉得一定是古代无名艺人的心血。相反,大汶口文化中的黑陶空心高柄杯,质轻易碎,壁厚只有一毫米,故称“蛋壳陶”。

48. 最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整个陵像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49. 经过“博爱”坊,我们来到“陵门”。“陵门”顶是青色的琉璃瓦,“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亲手书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陵门”后的“碑亭”内有一座高大的石碑,正面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金字;背面没有刻一个字,妈妈告诉我:“孙中山先生一生非常伟大,当时立碑时,他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评价才最合适,于是他的'夫人宋庆龄就建议立下一块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他的一生。”

50. 在众多画里,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幅水印画,画的名字我忘记了,只记得是一个很美很有意境的名字,仿佛我已置身画中,驾着车,车慢慢地开,空气好的出奇,左右两边都是树和草,有高有低,有浅有深。远处,清晰可见山的轮廓,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

标签: 茅家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