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8 22:40 8
在秋风送爽的季节,又是一年蛇年集锦时。在这个特殊的母亲节,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特别的亲情,聆听岁月流转中的温馨故事。
1. 可是,这只是我们传统历法所确定的一年的第一天。
2. 《除夜》
3.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4. 我年强仕,无禄尚忧农。
5.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6.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7.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8.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9.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10.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11.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12.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13.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14.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15. 春节日期在公历上的不固定,并不是由于我国传统历法不科学,而是由于我们祖先的哲学观念与西方人不同。西方哲学强调对立,所以基督教只能选择一神论,其历法就以太阳为唯一依据;中国哲学强调跟谐,阴阳调跟,才能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的历法对太阳与月亮并重。中西两种历法的不同反映中西两种哲学的不同,这是一个文化选择的问题,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而不存在哪一方更科学的问题。由于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他们的历法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使用,为方便,我国政府在公务活动中采取公历,这是适当的。但是,公历根本无法反映我们的哲学观念,我们传统的节日也根本无法在公历中体现出来。所以,政府也同时颁布夏历,用以安排日常生活。不仅我国如此,东邻韩国也同时实行这两种历法。
16.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17.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18.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19.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20.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21.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22.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23.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24.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25.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26.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27. 千家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
28.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29.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30. 孟浩然
31. 田家占气候,共说今年丰收。
32.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33.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34.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35.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36.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37. 昨晚斗回北,今年起东。
38.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39.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40.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41.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42.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43.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44.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45.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46. 桑野耕父,荷锄随牧童。
47. 乾坤空落,岁月去堂堂;
48.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49.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50. 无复屠苏梦,夜未央挑灯。
51.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52. 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53.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54.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55.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56.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57.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58.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59.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60.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61.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62.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63.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64.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65.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66.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67. 【宋代】文天祥
68. 《田家元日》
69.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70.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71.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7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73.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74.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75.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76.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77.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