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中秋黑板报分享5篇,月圆情浓共赏月

面书号 2025-02-18 21:49 7


在秋日的暖阳下,五篇关于中秋的散文,如同月圆之夜的静谧旋律,缓缓流淌,共谱一段情韵悠长的月圆故事。

1.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2. 【中秋谜语】明天日全食 (打一字) 【答案】:月

3. 中秋节终于到了,到处都洋溢着芬芳的空气和节日的喜庆气氛。

4. 【中秋谜语】掬水月在手 (打一成语) 【答案】:掌上明珠

5.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6.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7. 那时,我是外公外婆的小尾巴,当然也是个麻烦精,总会给他们惹一大堆麻烦。这不正是夏天,外婆家外田里种了水稻,水稻每隔几小时就要放水,给水稻充足的水分,我那天正好无聊没事干,想想水稻也该放水了吧,于是就去给它放水,刚放没多久,就被外婆发现了,我本以为外婆会表扬我,没想到她却告诉我:“盼盼,你在干什么?这水稻刚放过水!”幸好几天后,水稻没事儿,还是以前那生机勃勃的样子,要不然我可闯大祸了!

8. 【中秋谜语】得月楼前先得月 (打一字) 【答案】:棚

9.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10. 【中秋谜语】休把旁人抬太高 (打一字) 【答案】:乐

11. 【中秋谜语】举头望明月 (打电影演员) 【答案】:高圆圆

12. 满月高挂,几朵灰色的云漂浮在深蓝色的天空,微风在低语,葡萄藤在明亮的月光下覆盖了整个葡萄架,几串沉甸甸的葡萄静静地躺着,几只萤火虫在来回飞舞,它是如此的情调,这种情调是如此的迷人。桂花的清香和月饼的甜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的气氛中。农村的中秋节没有城市节日的狂欢,也没有牵手漫步的浪漫情调,更没有梦想之巅的绚丽多彩。围着一张桌子,三代人可以欢声笑语,看着明亮的月亮,看着闪烁的星星,我会开心地歪着头,懒洋洋地倚在父亲坚实的手臂上,说:“这里的风景是独一无二的!”

13.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14. 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15.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16.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17. 【中秋谜语】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 【答案】:私

18. 说完这话后,他转身离开了。我清楚地看到他的房子灯火通明,令人愉快。泪水在她的眼睛里打转,她倚在高高的窗台上,看着父母归来的方向。熙熙攘攘的城市不再喧闹,夜晚像一个深潭,平静得不能激起涟漪。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少了什么。我抱着一把月华,让淡淡的月光净化我深深的乡愁。迷离的思绪独自徘徊,因为那一种深情的呼唤像蜜蜂和蝴蝶一样扑向春天——“儿子,爸爸妈妈回来了!”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愉快地拥抱。我手里的月饼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我爸爸,另一部分给我妈妈。他们开心地笑了笑,然后分开了另一半。它们被喂进了我的嘴里。红豆的香味越来越浓,带着深深的爱和幸福的味道。不经意间,两行清泪落在被褥上,嘴里嘟囔着什么,“乡下的月亮还是圆的”!

19. 想送您康乃馨,您说太浪费;想请您吃大餐,您说没有家里香;想送您礼物,您说什么都不缺。但有个礼物我一定要送:妈妈,我爱你!

20. 【中秋谜语】僧敲月下门 (打外国地名) 【答案】:关岛

21.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22. 20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23. 传说嫦娥原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舍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24. 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阳光,感觉到的想到的都是热热的!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遥清净;母爱是一幅山水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婉转深情。

25.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26.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7.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8.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 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 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29. 中秋送月饼风俗是怎么形成的?据说缘于“走月”活动。所谓“走月”,就是乘着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糕点、鲜果等食品。

30.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31.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32. “叮呤呤……“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妈妈连忙拿起话筒。原来,是大舅舅打来的,今天是中秋佳节,舅舅想让我们去那吃饭,大家团聚团聚。放下电话,看了看钟表,呀,十一点半了!我们连忙起身,冲往舅舅家。

33.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34. 在古代,许多地方流传着中秋夜“做贼”的习俗。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未婚少女们偷偷地出动了,她们蹑手蹑脚,借着月色摸到别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35.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6. 我将母亲节的问候转给你,希望你收到后多多转发,让这份真诚祝愿永不停息,将母爱在世间流传,一起祝愿我们的母亲永远健康长寿。

37. 【中秋谜语】十五的月亮 (打成语) 【答案】:正大光明

38.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39. 在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黑板报吧,制作黑板需要用到写作、绘画、书法、设计、色彩等多种学问和技能。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黑板报吗?

40.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41. 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2. 【中秋谜语】二月平 (打一字) 【答案】:朋

43.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非常难过,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44. “今夜明月当空,不知秋思落谁家。”记忆似乎在浓密的月光下涌现。不知不觉中,泪水滴落在中秋节的银器上,就像夜晚绽放的烟花。辉煌但难以密封,只有剩余的温暖。轻抚着雕刻的磨痕,在深邃的苍穹下,下一轮月亮就像流水,不停地喃喃自语

45. 【中秋谜语】月是故乡明 (打一农业名词) 【答案】:光照

46. 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47.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48.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49. 和家人吃饭,闲聊也好,工作以后,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珍惜每一次的聚餐,不要玩手机和电脑,就好好地陪伴家人一天。

50.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51. 后来,我和父母一起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生活,忙碌了5年的外公外婆终于可以休息了,可刚休息一年多的他们又抱起来孙子、孙女儿,这两个小不点可比我麻烦多了,我可真担心外公外婆的身体啊!

52.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53.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54.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55.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56. 相传,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57. 【中秋谜语】月有阴晴圆缺 (打经济学名词) 【答案】:自负盈亏

58. 人生短,岁月长。念亲恩,最难忘。乳汁甜,饭菜香。臂弯里,风雨挡。慈母心,像月亮。多呵呼,暖心房。母亲节到,愿母亲健康平安

59. 【中秋谜语】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食品) 【答案】:月饼

60.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61. 童年的中秋节总是被人们记住。每当我想起我的嘴角,我都会扬起浅浅的微笑。不管有多难,只要这个家庭是圆的,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62. 下午,大家各自玩了起来,妈妈与舅舅他们做有益身心的活动——打牌;爸爸蒙头午睡;我则和姐姐玩起了“人与鬼”是游戏。到处回荡着快乐的笑声。

63. 清晨,小鸟在枝头“叽叽吱吱”唱着愉快的歌曲,花儿绽开笑容,随风婆娑起舞,散发出一阵又一阵泌人心脾的清香。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对爸爸妈妈说了声:“中秋快乐!”

64.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65. 【中秋谜语】敢上九天揽月 (打汽车名牌) 【答案】:凌志

66.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67. 【中秋谜语】同心改革为祖国 (打一字) 【答案】:中

68. 飞针走线,用爱编织无尽的思念;缝缝补补,用情填补生活的欠缺。针眼密密,期盼游子归程。母亲节,祝母亲永远闪耀着岁月的光辉!

69. 【中秋谜语】心已决断不宜迟 (打一字) 【答案】:快

70. 母爱是无私的,是永不停息的。没有一位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不管怎样,母爱终究都是生命中最真挚、最难以割舍的感情。

7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72.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73. 母亲是一本厚书,品不尽的是关爱,叙不完的是亲情,说不出的是感激,带不走的是记忆,读不完的是母爱的连载。祝母亲节日快乐!

74. 责骂中,总包含着爱;唠叨里,总透着关心;沉默时,总藏着挂念;举手间,总盼儿平安;这就是母爱,母亲节了,祝母亲健康平安!

75. 【中秋谜语】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 (打一字) 【答案】:崩

76. 秋风吹得落叶满地,萧瑟地飘动。夜深了,只有蜡烛在我身边。黄昏时,我可以看到陌生土地上的风景。父母被迫谋生,在外面奔波。这是团聚的快乐日子,就像思乡的悲伤时光。拿着月饼的小手微微颤抖,他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突然一阵欢快的脚步声响起,我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我欣喜若狂地打开了门。一双宽厚的大手握住了我冰冷的小手,带来了些许温暖。“好吧,拿着新鲜的月饼吃吧。”我邻居叔叔慈爱的语气让我失望。“谢谢叔叔!”

77.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

78. 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79. 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

80.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81.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82. 母亲节简短手抄报内容,在我们画黑板报的时候都会收集整理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资料,因为这样才可以使这张手抄报写的更好,那么,关于母亲节简短手抄报内容大家收集了多少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吧。

83. “藕饼上来了!”“主厨”——舅舅喊道。哇,饭桌上五颜六色,可以组成一支彩虹队了,有鲜红的虾,黑红的肉,雪白的鸡,碧绿的菜,肉色的土豆……一个个散发出浓浓的香气,令人垂涟三尺,恨不得张口猛吃一顿。打舅舅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开饭!”我刚把手伸向筷子的那一刹那,妈妈碰了我一下。我抬起头,发现大家在等我干杯呢!我拿起杯子,大喊:“中秋节快乐!”

84.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85.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86. 大爱无言,挚爱喷涌如泉;亲情流淌,甘露滋润心田;母爱无私,付出关爱无限;春晖难报,感激常在心间。母亲节,愿母亲笑颜绽放!

87.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