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7 14:48 9
智慧人生,一读倾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生智慧如同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翻开的第一页,一同探寻那些照亮心灵的智慧之光。
1.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个中滋味,须自己品尝。
2. 读到此,我相信朋友们一定能明白茶带给我的乐趣与幸福。就象序中写道“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3. 不要迷失了自己,时常停下来,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中的一种闲适、从容。直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吧。
4. 盛唐诗人王维意气风发未经坎坷时,也曾写下这样一首诗:“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二人马上相逢,脾气相投,栓上马就上楼喝酒去了。酒中相逢的性情,有时即刻就引为知己,肝胆相照。这样的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袭这。常有人说,带你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换盏,往往与官场升迁有关,与商场交易相连。新朋旧你相逢聚饮,唏嘘情谊少,资源交换多。表面上看也是欢声笑语,甚至豪气冲天,但有人敬的是职位,有人敬的是投资,真正纯粹的酒却是越喝越少了。唯愿今天的酒桌上,能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气相逢。
5. 茶,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喝茶,大家都会;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会吗?就应不会的。此刻更多的人把饮茶当作解渴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酒呢,此刻成了一种应酬,哪里会好好品尝呢?摘仙人—李白有一篇诗中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真是体现出了一种豪情海量。琴,十分雅致,我也在学琴,我总觉得琴能心旷神怡。音乐之美,是任何人无法抵抗的。
6. 我们感叹生活的琐碎和无趣,感叹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们自己把寻找快乐的能力给丢了,丢给了繁杂的生活、丢给了忙碌的时间、丢给了世俗的名利。我们所有的悠闲和情趣丢弃的无影无踪。
7. 于丹在书中摘取了《菜根谭》中一段话语 “ 。”她说:“ 。…… ?”“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她举了个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渔在家乡修建亭子,取名为“且停亭”,并附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是啊,曾几何时,悠闲,对于我,对于很多人,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该停停脚,静静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惫,让自己活得更从容更轻松更洒脱。试想,诸葛亮如果不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岂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韬武略,神机妙算,才能成为“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传奇。
8.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快乐,也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9.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如书中《序》里所说,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为当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意境。虽然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多学习,取长补短,将能做的会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发挥。
10. 许多人会说,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工作负担如此之大,个人责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丝松懈,又如何空出大把时间去悠闲?在于丹看来,茶、酒、琴这些表面看似无用的事,确是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些时间给看似无用之事的特别手段。于丹说,酒,她既讨厌又喜欢。讨厌的是应酬的酒,却也是周围人群中最常见的。这样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道酒的滋味。端着为感情为态度为利益而要大口闷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当作的钥匙。真正好的酒却让她喜欢,那往往是闲来无事或毫无目的之时,亲朋好友间的小酌,没有名头大小排座次,没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润泽了人生。
11. 遇到好酒,是种缘分;能品好酒,是种意境。所以有种说法,叫“酒至微醺,花看半开”。大家想一想,花朵什么时候最美?应该是将开未开,花瓣已放,花蕊待吐时。此时花朵含着蓬勃生机,未有败相。喝酒也是如此,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几欲起舞,感伤几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没有失态的粗鄙不堪,这样的时刻才能体会到酒的妙处。所谓节制之美,大约就是七分爽朗三分含蓄的匹配。
12.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沧桑,跌宕浮沉,都曾伴着一杯酒。同样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却在酒中蹉跎了生命。李白这样的酒仙,陶渊明这样的'酒圣,都是饮者中的上品;刘伶那样的酒痴,阮籍那样的酒瘾,他们在酒中有蹉跎,有放浪形骸,可算是饮者中的中品;但更多的人只能被称之为酒徒、酒贼,甚至酒鬼,他们在酒中失德乱性,甚至丢了江山,此种人就是饮者中的下品。
13. 《于丹趣品人生》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好书,书中于丹从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畅谈生活感悟,将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古人才有的闲情雅致说成了我们找到生活意趣的一种休闲方式。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不妨停下来,一杯清茶,一杯淡酒,闲适间让自己的心灵歇歇脚,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14. 你幸福吗?今天的中国全民都流行问这个问题,我每个人真的可以静下心问问自已。幸福倒底是什么?我们忙着升学、晋职、赚钱……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每天忙来忙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最后觉得极度空虚。常听到身边的人坐在饭桌上、K房里、电脑前讲“没意思!真无聊!”。是呀,等到我们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发现我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
15. 于丹在新著《于丹趣品人生》里提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但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她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在《琴之趣》这一篇章中,她将伯牙误称为俞伯牙了,共有7处之多。譬如第151页,俞伯牙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琴艺呢?第152页,俞伯牙身处荒岛,不知如何度日。第153页,俞伯牙向‘空’中学‘移情’等。
16. 做为女人,我当然也喜欢着花儿草儿的自然清新,爱着那种绽放的感觉。但条件有限,只能做个阳台上望花守花的种花人。一天忙碌过后,躺在我的懒人沙发上,看着开得艳艳的花儿,品着绵绵的普洱茶,让我颇有入境为仙的感觉,心里美滋滋的。幸福可以这么的简单呀!
17. 看完于丹这本书给忙碌中的我一些心灵上的指点和借鉴,它提醒我要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意趣。悠闲的生活情趣并非要让我们闲掷时光,放弃理想,而是要让我们在目标实现的同时不要迷失了自己。
18.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来进行调剂,人生苦短,生存的意义不光在于奋斗和拼搏,还在于懂得欣赏擦肩而过的美丽和随处可见的淡然。正如书中的介绍:“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19. 真是这样,多年来,这颗心哪,承载着七七八八,不堪重负。被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裹挟着,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仿佛《红菱艳》里穿着红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罢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车子、票子,唯独忘记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20. 你有没有想过工作、学习之之后弹一会儿乐器?在闲聊时喝一小盏茶?在晚饭后自娱自乐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点儿酒酿)?也许没有吧?每一天都循规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学习、工作,每一天都在毫无好处的事中浪费时间,那么,你会变成一个机器。确实,我们需要放松一下,大城市里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别人快许多,谈何生活?
21. 读者们还引经据典,证明伯牙确实不姓俞。《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东汉高诱对之注解时明确指出: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荀子·劝学篇》说:昔日觚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琴操》、《乐府题解》则记有伯牙向连成先生学琴的故事。现代的《词源》也注曰姓伯名牙。
22. 书中最能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茶篇,我和给本书写序的名嘴白岩松一样,也是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好处。近几年茶情很浓。备了很多茶叶在陋室,特别对功夫茶情有独钟,从选茶、藏茶、泡茶、品茶都颇为喜爱,在茶中体味了太多的宁静与幸福。在此记一下自制“八宝菊茶”的过程:有日突想自已配点菊茶送友人,于是光顾了药房、超市、茶庄,找到了八种材料来包茶,所以自已起名八宝菊茶。贡菊为主料,红枣、山楂、莲子芯、桔梗、花旗参、枸杞、迷迭香、冰糖为配料。此茶有着清热去火、补气、明目、帮助睡眠等功效,相信日饮此茶,对友人日渐疲惫的身心有所益处。菊茶不但口感清甜,而且冲得极漂亮。用玻璃茶壶来冲,可以看到一朵朵盛开的小黄菊,再配上红色、绿色的`配料,极有观赏价值。只是不知友人可懂得细心欣赏及体味各中的美丽。
23. 也许,我们应该偶尔抽出那么几分钟,去体会一番什么叫真正的生活。翻开于丹的《趣品人生》,就仿佛变成了深山隐士,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俗人的市侩,有的只是无限的宁静与雅致。一字一句,将人的灵魂领入了最纯粹的自然之中,带着我们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