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SEO优化版

面书号 2025-02-14 17:23 2


1.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2.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3. 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4.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5.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6. 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7.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8. (2)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9. (2)师在日字格里示范书写0。

10. (1)学生用纸折分数

11.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这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键”。

12. 教学过程:

13. 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 自由发言

16.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17.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18. 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是堂遗憾的课,不得不说,同学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中成长。会的依旧会着,不会的依旧不会,即便是我也想办法教了他们,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实,这节课,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应该借助上学期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同学们想办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其实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我想我必须再重新上一节动手操作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从实际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的学习,何来生成呀?

19.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0. 7+8=6+7=

21.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

22.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23.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24.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25. (1/

26. 示范:师将苹果分给其中一组中从前数第二桌学生,问:我把苹果分给了坐在第几桌小朋友?从哪里开始数?从后面开始数他又是第几桌呢?

27. 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排法吗?请你告诉你的桌。

28. 这里的0表示什么?

29. 15-9=6类推出16-10=

30. 学生互评

31.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32.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33.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34.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35. 说明计算方法,这是学生的计算应该完全脱离开实物。然后再从黑板上找到8+9的算式,问你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吗?用的什么方法?把两个算式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最后找出有同样规律的一组算式。

36.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37.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38. 教学设计:

39.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40. 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41. 教学过程

42. 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43. 老师介绍等号

44. (1)观察操作。

45. 教学重、难点:

46. 认识4、5

47.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48. 板书:3<5介绍小于号

49.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50.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51. 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52.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53. 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54. 出示9张卡片,要求学生分类。学生进行汇报。(可出现两种分类的标准)。教师小结:分析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看。

55.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56. 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57.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58.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