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端午传承,文化育人——端午主题班会新风尚

面书号 2025-02-14 15:40 7


在繁忙的都市中,午后时光仿佛是一抹温柔的滤镜,为忙碌的人们带来片刻的宁静。文化育种,端午主角——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将在这里悄然绽放。

1. 为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端午节文化氛围,我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2. 二、活动设计

3. (一)找一找

4. 对象:1——6年级学生

5. 要求:从阅览室或网上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

6. (二)说一说

7. 通过班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说说相关的知识。

8. 对象:1——2年级学生

9.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

10. 对象:3——4年级学生

11.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

12. 对象:5-6年级学生

13.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屈原的诗词。

14. (三)画一画

15. 对象:3——6年级学生

16. 要求: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能反映端午的习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17. (四)写一写

18. 通过黑板报、班级橱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布置设计。

19. 要求: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五、六年级学生进行屈原诗词钢笔书写比赛。

20. (五)学一学

21. 要求:以“我向奶奶学一技”为主题,学习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偿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22. 活动通过开展端午节校园“五个一”, 家庭“四个一”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传说、古今节日风俗的演变等内容,学习了多彩丰富的端午知识。在画主题绘画、做香囊等活动中,学生兴味盎然,积极投入。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热爱中华文明的热情。

23. 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相识端午节的风尚习气。

24. 通过收集、整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心、自豪感。

25. 【教学重点】

26.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27. 【教学准备】

28. 收集端午节图片及相关资料。

29. 【教学过程】

30. 一、导语

31.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我们应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研究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全民人文素养。

32. 二、端午节的来历

33. 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34. 纪念屈原。

35. 孝女曹娥。

36. 迎涛神。

37. 龙的节日。

38. 恶日。

39. 三、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40. 龙舟竞渡。

41. 吃粽子。

42. 画额。

43. 戴香包、长命缕。

44.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45. 挂艾叶、菖蒲等。

46. 四、端午节的诗词。

47. 端午

48. (唐)文秀

49.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

50. (唐)殷尧藩

51.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季节门、端阳

52. (清)李静山

53.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54. 癞x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55. 蝌蚪躲端午。(北方)

56.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57.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58. 五、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59. 总结

60.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1.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