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静心修德,养性成仙 内省修心,外养气质

面书号 2025-02-14 09:30 7


1.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2.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3. 学习。《论语》的第一章就是《学而》,可见学习在这本书中的分量和它的重要性。孔子欣赏不耻下问,鼓励温故而知新,认为好的学生应该要经常与朋友切磋,向前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抱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心情,拥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境界。

4. 社会,向善的人越多就越和谐;人生,感恩的心越多就越美好。

5.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6. 病从口中入,寒从脚下起;无病要早防,有病要早治。

7. 韩非(~前233),战国后期韩国人,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他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因时制宜,鼓吹君权神圣,倡导以法治国,对后世影响很大。

8.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最受推崇的“圣人”。他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来为了避难逃至鲁国定居下来。他的父亲叔梁纥以臂力过人闻名于世,六十六岁时与未满二十的颜徵结合并在曲阜东南的尼丘拜神求子;之后生下孔子,取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困,十五岁立志求学,博习诗书礼乐,青年时代作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三十四岁时,他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授徒讲学,据说弟子有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发生内乱,孔子离鲁奔齐,不久返回,先后担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五十五岁时,他又被迫离开鲁国,率领众弟子先后到过卫、宋、陈、蔡等十多个国家,但都郁郁不得志,抱负终未能施展。六十八岁时他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代典籍。五年后,孔子溘然逝去,终年七十三岁。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所记录的言行汇集起来,取名《论语》。它的成书时间在战国初期。

9.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10. 《诗经》的作品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这部兵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气象、哲理及战争规律等多个方面,堪称世界兵学理论的宝库。它的战略思想主要分为战前策略和战时策略。战前将帅要审时度势,采用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战争的最高境界。战时,将帅须力争主动。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知彼知己,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压倒敌人的优势速战速决,力求以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的战果。

12.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军事思想、军事体系、文学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越古今,渗透中外,荣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美誉。

13.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14.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5. 不把这本书读懂、读透,就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16.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7. 修改自己就是修改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是整个宇宙中很重要的一个程序。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18. 修养。孔子特别强调修身养性的必要。应该言而有信,知过必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准于礼法,乐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成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君子是孔子一生追求的个人道德规范,正如“仁”是他心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一样,这使得《论语》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个人修养及道德规范的言行。

19.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20. 《诗经》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已经很高。孔子很注重《诗》的价值,不仅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用于教育、外交、军事等其他领域。他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他甚至还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的重要。汉武帝时,《诗》被列入五经之一,称《诗经》,成为儒家经典,是教育民众的法宝和安定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对它高山仰止,顶礼膜拜,视之为神圣的代名词。正因为这样,《诗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财富,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唐朝时就传至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明朝时传入欧洲,历时数百年,盛行不衰,甚至被视为这个世界的不朽之作,作为送给外星系生命的礼物之一而飞向太空。

2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23. 能牵手的时候,请别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手牵手,能相爱的时候,请别说分开;拥有了爱情,请别去碰暧昧。

24.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25. 吾日三省吾身。

26.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7.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2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9.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JZd365.Com

30. 有时环境有一些被压迫的情况,那时要我们学习无畏的精神和勇敢的功课,惟有乐观地看事情,运用肯定的爱力,才能胜过否定的力量。

3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史实和风土人情。《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指国风,创作于东周时期,是各诸侯国的土乐,包括周南、召南、邺、、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诸侯国的本地民歌,共160篇,为《诗经》的精髓部分。雅是“正乐”、“正声”,是西周京畿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多为颂扬赞美,“小雅”多为讽刺嘲讽,共105篇;颂是朝廷祭祀鬼神的舞曲乐歌,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33. 我们应该放下对金钱与权力的执著,而不是其本身。

34. 《老子》的影响不仅时间久,历史长,而且领域广、方面多。在宗教上,它是道教的开山之作;在修身方面,“功成身退”是文人入世的信条;在军事方面,“以柔克刚”成为军事家奉行的准则;在管理方面,老子的“以人为本”是日本企业最基本的信条;在艺术方面,“道法自然”成为书法家、绘画家、诗人遵循的理念;在文学方面,《老子》精警凝练,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智慧,妙语巧喻、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蕴含人生哲理。

35.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思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3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7.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8. 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饭,只能吃两碗的饭量,如果贪图饭菜的香味多吃两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处,相反倒会因为胃承受不了而带来痛苦。可见,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别人攀比,学会不贪婪,不奢求,平和宁静,知足常乐。

39. 总之,作为构成中华文明的儒家经典,《论语》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文化价值观、道德素质、风俗习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40.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庄子天运篇》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汉代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与《诗经》合称为“五经”。到南宋的时侯,著名理学家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与“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41. 经伦涵万物,磊落冠群英。

42.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以高度凝炼的形式概括总结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和法则,是一门攻无不克的艺术、创造辉煌的科学。

43. 我们拥有自由意志,拥有各种资源,可以自由掌握方向盘,把我们生命导向正确的方向。

44. 忏悔心、谦卑心很重要,不过对自己的爱心更重要。

45.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倡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46.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7. 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巴黎出版了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其中有《孙子十三篇》。1815年,拿破仑大败滑铁卢后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一日,读到《孙子兵法》,拍案叫绝,唏嘘慨叹:“倘若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48. 《论语》全书一共有20篇,每一篇都包含有记述一件事或者数句话的若干个小章,涉及到政治、文学、音乐、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但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孔子仁与礼的学说,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

标签: 修身养性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