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4 09:09 8
1. 于是之靠着茶馆大门口说了一句“改良改良,越改越凉!”
2. 讲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惊人的灵性。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质、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他的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还能体验这其中独特的审美过程。
3. 《长生塔》是巴金儿童文学作品的选集。收入《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还魂草》等五篇作品。它们以童话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讽刺时弊,寓言式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权是“建筑在沙上的楼台”。
4.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了。
5. 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老舍
6. 常四爷: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7. 《老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思想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战国时期,儒家的孔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都受到过《老子》的影响。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并渗入到政治生活中,名相萧何、曹参在治国时,“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汉书刑法志》)。东汉末年,道教奉老子为教主,视《道德经》为经典。魏晋时期,玄学昌盛,在朝的玄学家注重《老子》的无为而治,在野的玄学家提倡《老子》的“自然”之说,《老子》的思想成为抒发政治主张、抨击现实的武器。大唐盛世,帝王自称为老子后裔,为之立庙,唐太宗采用“无为而治”为兴国方针,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将《老子》开为贡举策试的经典之一,并亲身为它作注。宋代帝王对道教情有独钟,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把《老子》列为太学及地方学校的课本。这一时期,《老子》的思想对理学也有所渗透,并影响甚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在其鼎盛时期,无一例外地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即内在的、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想。
8. 第一部分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
9. 《寄小读者》冰心用书信的形式送来爱的温馨。
10.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1. 宁愿忙死也不当懒汉,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总不干心无所事事,让时光白白流失。
12. ”原谅我问一句,这些哄里有真正的平民在内没有?””我正要告诉你。平民怎能字啊内呢,他们没受过教育,没知识,没脑子,他们干等着受骗,什么办法也没有,不论哪一哄起来的时候,都是一口一个为国为民。得了官作呢,便由皇上给钱,皇上的钱自然出自人民身上。得不到官作呢,拼命的哄,先是骗人民供给钱,及至人民不受骗了,便联合军人去给人民上闹箍。哄越多人民越苦,国家越穷。我又插了嘴:”难道哄里就没有好人?就没有一个真是为国为民的?“——老舍《猫城记》
13. 人在江湖混,什么最重要?不是人品,不是关系,是分寸。
14. 儒家的另一本经典著作是由亚圣孟子所作的《孟子》,他提倡“仁政”,认为士大夫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养浩然之气”,这对后代文人的思想影响甚大。
15. 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巴黎出版了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其中有《孙子十三篇》。1815年,拿破仑大败滑铁卢后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一日,读到《孙子兵法》,拍案叫绝,唏嘘慨叹:“倘若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16. 使人的心缩小,象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17. 这四点只是九豹之一斑,《论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处处闪烁着孔子思想的闪光点,蕴含着孔子的大智慧。
18. “好吧,政党也罢,别的名字也罢,反正到了我们这里改称为哄。你看,我们自古以来总是皇上管着大家的,人民是不得出声的。忽然由外国来了一种消息,说:人民也可以管政事;于是大家怎想怎不能逃出这个结论——这不就是起哄吗?再说,我们自古以来是拿洁身自好作道德标准的,忽然听说许多人可以组成个党,或是会,于是大家怎翻古书怎找不到个适当的字;只有哄字还有点意思:大家到一处为什么?为是哄。于是我们便开始哄………”——老舍《猫城记》
19. 我没得说了,再见吧。
20. 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在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被人歧视的孤儿汤姆·索亚历经惊险变成富翁的过程,有力地讽刺了美国社会庸俗、虚伪、反动的教育制度。作品语言夸张、幽默,读起来轻松愉快,是马克·吐温式幽默的典范之作。
21. 咱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流不完。
22. 死马当活马治?那是妄想!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崔久峰《茶馆》
23. 人间真话本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
24. 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25. 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
26.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27. 历史。这些题材的诗大部分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大多是记述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赞颂先王的丰功伟绩,如《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等。它们篇幅不长,但极具价值。
28. 民生。《诗经》中最灿烂的诗篇是反映民众爱情、劳动和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诗经》中比重最大,内容也最丰富,同时也最动人。这里有衣食住行的糟糕,有劳动生活的快乐,有兵役的痛苦,有归家的企盼,有离别的心酸,也有甜蜜的爱情。其中尤以描写爱情的诗最为瞩目。《诗经》的第一首诗《周南关睢》就写男士的相思:“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相思之苦如在目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名句。
29. 学习。《论语》的第一章就是《学而》,可见学习在这本书中的分量和它的重要性。孔子欣赏不耻下问,鼓励温故而知新,认为好的学生应该要经常与朋友切磋,向前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抱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心情,拥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境界。
30.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1.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它的内容、手法和形式都为后世之人取用和效法。《诗经》句法多为四言,有规矩,但又灵活多变。它最早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成就巨大,深刻地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它的很多优秀作品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不但描写生动,语言优美,而且富有韵律,思想健康,虽经历千载,仍不可替代。
32. 政治。《诗经》中有很多抨击政治现实的诗,例如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就是很著名的篇章,讽刺贵族的不劳而获,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饱含着愤怒与不平。许多解《诗》者认为三百零五篇的每一篇都是颇有深意的,虽稍有过分,但也不是空穴来风。《邺风新台》讽刺卫宣女强娶儿媳的丑行,《秦风黄鸟》展现秦穆公以活人殉葬的暴行,《邺风二子乘舟》抨击卫宣公信谗言杀贤子的恶行,这些诗或含蓄或直白,有的掷地有声,有的使人欲哭无泪,但都主题鲜明,有棱有角。
33. 你们的糊涂使你们疯狂,你们只知道你们是最优秀的,理当作主人的民族,而不晓得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甘心作你们的奴隶。中国的抗战就是要打明白了你们,教你们明白你们并不是主人的民族,而世界的和平是必定仗著民族的平等与自由的!——老舍《四世同堂》
34. 主要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的形象。
35.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36. 不但国际间的政策是如此,就是在猫国作事的个人也守着这个条件。保护迷林是外国人的好职业。但是大家约定:只负替地主抵抗猫国的人。遇到双方都有外国人保护的时候,双方便谁也不准侵犯谁;有不守这个条件的,便由双方的保护人商议惩罚地主或为首的人。这样,既能避免外国人与外国人因猫国人的事而起争执,又能使保护人的地位优越,不致受了猫国人的利用。——老舍《猫城记》
37. 讲述的是阿廖沙3岁至10岁期间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小说鲜明而生动地描绘出童年的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以沉重的笔调写出了旧生活的黑暗、扭曲和可怕。
38.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39.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诸子百家除儒家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
40. 现在想起来,大清国不见得好,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41. 第一部分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
42. 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枝笔写出王二、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43. 《论语》自西汉武帝以后,由于孔子及儒家地位的提升,成为每个文人的必读书。从元代仁宗皇帝开始直到明清,更是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不仅是平民百姓教育子孙的启蒙读物,而且也是士人考取功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北宋赵普曾对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可见,《论语》包含有深邃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之道。《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4. 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
45.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倡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46. 这部兵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气象、哲理及战争规律等多个方面,堪称世界兵学理论的宝库。它的战略思想主要分为战前策略和战时策略。战前将帅要审时度势,采用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战争的最高境界。战时,将帅须力争主动。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知彼知己,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压倒敌人的优势速战速决,力求以最小的损失获取最大的战果。
47. 宁可因为说真话负罪,也不要说假话开脱。
48. 事实上,连日本人也没把事情弄清楚。日本并不像英美那样以政治决定军事,也不像德意那样以军事决定政治。她的民族的性格似乎替她决定了一切。她有天大的野心,而老自惭腿短身量矮,所以尽管她有吞吃了地球的欲望,而不敢公然的提出什么主义,打起什么旗号。她只能在军人闯出祸来以后,才去找合适的欺人的名词与说法。她的政治是给军事擦屁股用的。——老舍《四世同堂》
49. 《皮皮鲁传》《鲁西西传》郑渊洁这是作者创造的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50. 《论语》全书一共有20篇,每一篇都包含有记述一件事或者数句话的若干个小章,涉及到政治、文学、音乐、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但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孔子仁与礼的学说,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
51. 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名弟子有李斯、韩非。《荀子》同样是荀子门人辑篡的语录,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条理之清晰,可称鸿篇巨制,在文学上成就斐然。
52.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的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老舍《四世同堂》
53. 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54. 庄子(前360~前280),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他著有《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六篇,是老子学说的继承人,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逍遥游”,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文笔独步古今。
55. 我们是公差,误会是常有的事儿,可没有做过错事儿,谁要是恨我们那就是恨大清,谁要敢骂我们,甭管明着骂暗着骂,那就是骂大清。——吴祥子《茶馆》
56. 为政。孔子认为治国者要“赦小过,举贤才”,做到大度豁然,推己及人,实事求是,重视礼乐教化,勤政爱民,以尧、舜、禹、周文王为榜样,达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状态。《论语学而》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是孔子对治国之道的精辟阐述。
57. 总之,作为构成中华文明的儒家经典,《论语》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文化价值观、道德素质、风俗习惯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58. 猫国人是打不过外人的。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外国人们自己打起来。立志自强需要极大的努力,猫人太精明,不肯这样傻卖力气。所以只求大神叫外国人互相残杀,猫人好得个机会转弱为强,或者应说,得个机会看别国与他们自己一样的弱了。外国人明白这个,他们在猫国里的利害冲突是时时有的。但是他们决不肯互相攻击让猫国得着便宜。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他们自己起了纷争是硬对硬的。就是打胜了的也要受很大的损失;反之,他们若是联合起来一同欺侮猫国,便可以毫无损失的得到很大好处。——老舍《猫城记》
59. 《金近童话》金近他的童话很像他的儿童诗,很优美。
60. 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61. 《小坡的生日》老舍老舍写童话的语言依然生动幽默。
62. 越是这样无可捉摸,她越感到一种可爱的苦痛。她会用幻想去补充她所缺乏的事实,而把仲石的身世性格能力等等都填满,把他制造成个最理想的青年。——老舍《四世同堂》
63. 《昆虫记》虽然是一部科普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64. 《老子》的影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它也备受关注和推崇,形成了老子热。《老子》被译成多种文字,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堪与《圣经》比肩。他的思想影响了诸如托尔斯泰、奥尼尔、海德格尔、爱因斯坦、汤川秀树等世界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65. 《诗经》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已经很高。孔子很注重《诗》的价值,不仅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用于教育、外交、军事等其他领域。他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他甚至还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的重要。汉武帝时,《诗》被列入五经之一,称《诗经》,成为儒家经典,是教育民众的法宝和安定社会的精神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对它高山仰止,顶礼膜拜,视之为神圣的代名词。正因为这样,《诗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财富,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唐朝时就传至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明朝时传入欧洲,历时数百年,盛行不衰,甚至被视为这个世界的不朽之作,作为送给外星系生命的礼物之一而飞向太空。
66. 此外,《老子》还有许多战争论述,深合兵家之要,是很多军事家奉行的准则。
67. 只有瑞宣,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或者学也不见就学得到,老是那么温雅自然。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他作事非常的认真。但是,在认真中——这就与他的老人们不同了——他还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老舍《四世同堂》
68. 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69. “那么,有职业,有饭吃的人全不作政治的运动?”我问。“平民不能革命,因为不懂,什么也不懂。有钱的人,即使很有知识,不能革命,因为不敢;他只要一动,皇上或军人或哄员便没收他的财产。他老实的忍着呢,或是捐个小官呢,还能保存得住一些财产,虽然不能全部的落住;他要是一动,连根烂。只有到过外国的,学校读过书的,流氓,地痞,识几个字的军人,才能干政治,因为他们进有所得,退无一失,哄便有饭吃,不哄便没有饭吃,所以革命在敝国成了一种职业。因此,哄了这么些年,结果只有两个显明的现象:第一,政治只有变动,没有革命……第二,政哄越多,青年越肤浅。……”——老舍《猫城记》
70. 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著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老舍《四世同堂》
71.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刘麻子《茶馆》
72.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最受推崇的“圣人”。他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来为了避难逃至鲁国定居下来。他的父亲叔梁纥以臂力过人闻名于世,六十六岁时与未满二十的颜徵结合并在曲阜东南的尼丘拜神求子;之后生下孔子,取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困,十五岁立志求学,博习诗书礼乐,青年时代作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三十四岁时,他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授徒讲学,据说弟子有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发生内乱,孔子离鲁奔齐,不久返回,先后担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五十五岁时,他又被迫离开鲁国,率领众弟子先后到过卫、宋、陈、蔡等十多个国家,但都郁郁不得志,抱负终未能施展。六十八岁时他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代典籍。五年后,孔子溘然逝去,终年七十三岁。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所记录的言行汇集起来,取名《论语》。它的成书时间在战国初期。
73. 卖女儿,无论怎么卖,也对不起女儿。
74. 该书的另一大价值体现在文学上。由于它是中国散文的最初形式——语录体,多为记言,所以言简意赅,生动凝炼,质朴无华,不少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妙语联珠,发人深省,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由东流之水联想到人生的沧桑,富有诗意,含着哲理;后者由树的常青象征风骨的凛然。这样的句子,《论语》中比比皆是,许多已成为今天常见常用的成语,如因材施教、当仁不让、过犹不及、三思而行、功亏一篑等等。此外《论语》大量运用语气词、叠句、排比、对偶等手法,许多章节富有故事情节和感情色彩,对后世的小说、散文、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
75. 政哄越多,青年们越浮浅。大家都看政治,不管学识,即使有救国的真心,而且拿到政权,也是事到临头白瞪眼!没有应付的能力与知识。这么一来,老人们可得了意,老人们一样没有知识,可是处世的坏主意比青年们多的多。青年们既没真知识,而想运用政治,他们非求老人们给出坏主意不可,所以革命自管革命,真正掌权的还是那群老狐狸。青年自己既空洞,而老人们的主意又极奸狡,于是大家以为政治便是人与人间的敷衍,敷衍得好便万事如意,敷衍得不好便要塌台。所以现在学校的学生不要读书,只要多记几个新字眼,多学一点坏主意,便自许为政治的.天才。——老舍《猫城记》
76. 《严文井童话》严文井他的《下次开船港》让很多孩子知道时间的意义。
77. 当官的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当官的。旧脏就当不了官,关键有的怕。
78. 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
79. 他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崔久峰《茶馆》
80. 全书共分四卷,通过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虚构国度的离奇经历,集中反映了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批判了英国腐朽的政治制度、对外扩张和对内压迫的殖民主义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义战争。
8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2. 侵略者要是肯承认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会发火,他就无法侵略了!日本人始终认为咱们都是狗,踢著打著都不哼一声的狗!——老舍《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