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4 07:18 6
——开启高效教学新篇章
1. #二年级# 导语《一路鲜花》描述了一位老司机在退休之前在自己曾工作过的颠簸的公路上种上一簇簇鲜花他的行为感动了更多的人他们铺平了路种上了花为别人送去一份爱于是便有了这一路的鲜花。
2. 四、教学过程
3. (一)猜读导入,营造一种氛围;
4. 情感和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6.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7. 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8.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9. 出示生字卡,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并介绍识记的方法。
10.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11.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2.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3. 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对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这一特点,可结合课本的知识,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14.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5. (本环节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读书热情,体现学习内容的整体回归和情感价值观的整体提升。)
16. 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借箭;
17.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8. 我班学生喜欢猜谜语,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开课之初,我先出示谜语:“一把大伞绿又圆,夏天站在水里边。”让学生边猜谜语边欣赏荷叶。再说一说荷叶的样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荷叶圆圆。这样,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19. 一、说教材
20.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21.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2. “习作”共安排了7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
23. 但因为学生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差异较大,因此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24.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25.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想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初读是是阅读教学的开始,学在解读中的第一感觉很重要,原生态的感悟是后面教学的基础,应让学生直面文本。)
26.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要这样轻轻地做事情呢?
27. 明确: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已经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懂地理)
28.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29. 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提问:为什么钓鱼会使人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30.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31. 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32. 背诵:论语20篇、唐诗三百首、宋词
33. 同学们,面对这对母子,他们互相关爱,母亲为了照顾小的把自己钟爱的荔枝让给子孙,而孩子热爱母亲,年年都给母亲买荔枝,读了他们的故事,你结合自己的实际,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想,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全班交流。
34.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35. 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36. 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7.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38.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39. 在“我”钓到鱼时,父亲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大鲈鱼,我们却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学生再读课文,讨论面临什么问题?预设:对这条鲈鱼是放还是留?)
40. 明确原理的风娃娃又会做哪些功德呢?
41.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本,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作、课文和单元练习。
42. 三、图文结合,深入研读
43. 牢固掌握练习中出现的知识点(词语搭配、引号的用法、拟人句,词语归类)。
44.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45. 根据四年级作文要求掌握:写节日,写自己,写信,用象声词写事,用第一人称状物,卡通人物编故事,生活中的事。
46.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47. ④“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是笑着说的。说明他胸有成竹,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出动,只叫人朝他们射箭。
4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49.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50. 钓鱼 得意
51. 自学5、
52. 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另一方面,继续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做到常抓不懈。
53.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54. 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心爸爸的课文:(板书课题:轻轻地),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轻。
56. 组织交流:对于父亲的决定,“我”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为什么不想放鱼?父亲为什么坚决要“我”放?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总结“我”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父亲对“我”的教育和爱。)
57. 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说我和妈妈在很轻地做事。
58.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59.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60. 挖掘课外资源。采取的是温儒敏教授推崇的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本课我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是《夏季的早晨》。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观察荷叶并手工制作荷叶。在科学课上一起探索荷叶底下的奥秘。并确定当月阅读主题活动为“夏季”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61. 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