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4 02:42 5
面对乡村暴洪灾害,做好应急预案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呈现七篇必备攻略,助您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1. 一、组建防汛应急指挥小组
2. 乡镇社区应当设立防汛应急指挥小组,由乡镇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指挥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内防汛工作,制定和完善防汛应急预案。
3. 二、建立防汛预警系统
4. 乡镇社区应当配备防汛预警系统,包括气象预警设备、水情监测设备等。预警系统应具备高效可靠的功能,能够及时、准确地提醒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以便大家能够做好防范措施。
5. 三、制定居民撤离方案
6. 乡镇社区应当根据社区具体情况,制定居民撤离方案。撤离方案应包括撤离路线、安全点位等详细内容。社区负责组织居民进行撤离演练,提高居民应对洪涝灾害的应急能力。
7. 四、加强防汛设施建设
8. 乡镇社区防汛设施包括排水设施、蓄水设施等。社区应当加大对防汛设施的建设投入,确保设施的完善和运行正常。
9. 五、加强储备物资准备
10. 乡镇社区应当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包括应急食品、救生设备、疫情防控物资等。社区应及时检查和更新储备物资,并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11. 六、组织防汛培训
12. 乡镇社区应当定期组织防汛培训,提高社区相关人员的防汛应急能力。培训内容包括防汛知识、救援技能等,培训形式可以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13. 七、加强宣传教育
14. 乡镇社区应当加强对居民的.防汛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制作宣传册、举办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防汛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汛意识。
15. 八、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16. 乡镇社区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应具备应对洪涝灾害的基本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并有效救助受灾群众。
17. 乡镇社区防汛应急预案是保障社区居民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详细具体且生动的预案,乡镇社区能够更好地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乡镇社区应当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建立完善的防汛应急预案,做好日常的防汛准备工作,以应对潜在的洪涝灾害。
18. 一、成立防汛、防雷领导小组
19. 组长:
20. 副组长:
21. 组员:康树军 各班班主任
22. 二、领导小组的职责:
23. 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防雷工作,做好校舍的安全检查工作以及周边地质滑坡进行排查,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协调安排好本校防汛、防雷抢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师生做好防汛、防雷抗洪工作的宣传教育,坚持贯彻:“ 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的方针,做好防汛、防雷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确保学校财产等不受损失,师生无伤亡。
24. 三、成立防汛、防雷抢险队
25. 队长:
26. 组员:
27. 四、报警程序:
28. 学校值班室 → 学校校长 → 学校防汛防雷领导小组 → 报告上级部门
29. 五、防汛、防雷工作安排及措施
30. 成立本校的防汛、防雷领导小组和抢险队,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防雷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渡汛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31. 做好防汛、防雷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防雷意识,确保师生无伤亡,校舍无塌方。
32. 防汛、防雷期间坚持24 小时值班。实行领导班子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
33. 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各班要做好排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提高防灾意识。
34. 防汛、防雷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水位上涨情况。
35. 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险情学生在没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下,不能单独离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无人员伤亡。
36. 及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等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长的指挥,奋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质。
37. 六、注意事项
38. 防汛、防雷的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救灾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39. 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救灾。
40. xx镇位于xx县东北部,金溪下游,总面积252.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xx村距县城20公里。全镇辖12个村委会、7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有3189户,总人口11208人,镇党员总数495人,其中女党员78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70万亩,其中水田1.68万亩;旱地面积221亩,林地面积23.7万亩,水果8635亩。现有各类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
41. 二、指导思想
42. 本预案是当汛期出现暴雨天气和洪涝灾害时,有关部门和人员所采取的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工作方案,以确保紧急状态时迅速安全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力争做到“不死人,少损失”。
43. 三、主要易发灾害点
44. 小松水库下游低洼处主要有小松街尾、李园屯中、定高黄塘、湖头埂头、埂尾、湖头、上元外碓七处易发点,易滑坡等地质灾害点主要有18处,具体住户、人数、财物、联络电话、险情分析及应急转移方案具体见各村的防洪工作预案。
45. 四、健全组织
46. 指挥机构和抢险救灾队伍,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镇防汛抗灾调度,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47. 指挥:黄朝阳;常务副指挥:林其明
48. 副指挥:吴宗贤、魏智、肖和;成员:詹作全、宋发成、杨瑞忠、吴彬祥、余泉华、严和荣、沈灼泉、林敏、雷建斌、吴火生、叶礼旺、肖福生、方淑勇、张扬薇、李陈枝、林茂、宋起燚、杨瑞旺、李祖华、吴建萍、正辉廖弼满、下设六个专业组:
49. 综合组任务是: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及时为指挥部提供有关依据,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雨水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各村及各有关单位;严密监视洪水动向,直到河道主要控制站的洪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
50. 组长:林其明;副组长:詹作全、宋发成;成员:杨瑞忠、余泉华、吴彬祥、严和荣、沈灼泉、林敏、叶植茂
51. 工程抢险组任务是:分析掌握雨水情、工情,提出洪水调度方案,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供水、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道路畅通。及时组织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农村调整种植结构,向灾区调种子种苗,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指导灾区应急处理生活生产供水和农田灌溉,帮助灾区修复水毁工程和除险加固。
52. 组长:吴宗贤副组长:魏智、王仲海
53. 成员:肖福生、李祖华、吴建萍、杨瑞旺、雷建斌、吴火生、肖大雄、管立新,镇应急分队其余人员
54. 转移安置组任务是:帮助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组织进行落水或受困人员的抢救转移;及时掌握各地安置灾民动态,指挥灾区重建家园,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解决衣、食、住等问题;组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及时了解各村地质灾情情况,组织专家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人员安全转移,加强监控,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55. 组长:肖和副组长:余培胜、魏智成员:叶礼旺、汤志荣、余泉华、肖大雄、朱荣光、林敏、吴彬祥、管立新,镇应急分队其余人员
56. 卫生救护组任务是: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57. 组长:余光洪副组长:张扬薇成员:镇卫生院医疗人员6人,乡村医生37人
58. 学校安全组任务是:及时将有关雨情、水情通报给教师和学生,加强各项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组织转移,保障师生安全;组织做好学校救灾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59. 组长:平静副组长:林茂、宋起燚成员:龚锡龙、张兴明、余长春,各村完小校长6、治安保卫组任务是: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和强制群众撤离。
60. 组长:叶礼旺成员:小松公安派出所干警4人,各村治保主任16人。
61. 五、值班制度
62. 汛情分级根据xx降雨量或xx洪水位2个指标将汛情划分为一般、中等、较大、重大、特大五个级别。
63. 一般汛期:xx有超50mm降水过程的天气或主要河流有超警戒水位的小洪水;中等汛情:xx有超100mm降水过程的天气或主要河流有超危险水位至10年一遇的中小洪水;较大汛情:xx有超150mm降水过程的天气或主要可流有10~20年一遇的中等洪水;重大汛情:xx有超200mm降水过程的天气或主要河流有20~50年一遇的大洪水;特大汛情:xx有超250mm降水过程的天气或主要河流有50年一遇以上的特大洪水。
64. 值班时限: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时限为4月1日至10月15日,非汛期若遇有重要天气xx,视情况安排值班。值班地点设在镇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xxxx。
65. 值班规定做好接收电话记录。清楚记录来电、来文时间、单位、内容等信息,遇有紧急情况及时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报告。需要处理或请示的事情办理完毕后,要记录办理情况。
66. 主动跟踪了解并及时掌握以下有关重要信息:暴雨及洪水警报、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小松水库超汛限水位情况、险情、灾情等,并做好有关记录,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汇报。
67. 若接到重要险情、灾情等信息,迅速向镇党委书记、镇长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并及时跟踪整理信息。
68. 值班纪律。遵守值班制度,履行值班职责。按照交接班,确保值班的连续性,做到不漏岗、不断人。
69. 防汛通信。采用广播、电话、短信、报警器、锣鼓号等方式。
70. 一、基本情况
71. (一)孕灾环境
72. 红白段横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北西、南东两侧发育,北川——映秀大断裂和江油——灌县大断裂,中间则密集平行分布众多次发生断层,又被后期平移断层切割,形成网络分布格
73. 局,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受长期地质营力的作用,特别是“
74. 12”地震后,岩体稳定的力学结构受到破坏。
75. 该地区属中山沟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沟谷多呈“V”字型,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水位随季节变化,汛期受暴雨影响陡涨陡落。
76. 该区域植被覆盖率70%左右,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7. (二)诱发因素
78. 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
79. (三)危险对象
80. 区内工矿企业、居民点众多,交通线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81.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预测如下:
82. 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规模及危害均将有所增加,红白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83. 松林村四组——木瓜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84. 该地区地形陡峻,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矿山开采工程活动频繁,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洪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特别是“
85. 12”地震后,该区域极易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应特别注意广青路沿线、赵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马槽滩泥石流、将军岩崩塌、水磨沟地面塌陷等不稳定地质灾害。该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规模大、稳定性差、治理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