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10篇精华集锦

面书号 2025-02-14 02:02 7


探寻历史足迹,共话赵州桥精神——10篇精华集锦

1. 本节我设计的是读写联动课型。本节课我是用《安济桥》这首诗作为单元小诗引出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在第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采用观看图片、介绍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的。把第四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用“不但——而且”进行了说话练习,感情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出示重点句子,借助图片等方式,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师生配合读、生生合作读、指名配乐读、一分钟速记、填空读等。但时间控制得不是太好,指导朗读过程有些仓促,没有十分到位,如果在朗读时,再加大些力度,体会出层次性,应该会更好。我把“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作为读写联动点,(出示三幅图片)。

2. 赵州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建筑形式上,赵州桥在石拱桥的基础上,它的两边还各有2个小的桥洞,这样的设计有它的独特之处。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石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特别在幻灯片中制作了相关的投影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让学生明白,当水流小时,水流通过大的石洞,当水流大时,水不仅可以从大桥洞通过,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通过,对洪水进行分流。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这种设计的独特之处,从而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这样一座闻名中外的赵州桥。让学生理解“创举”,是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做过的,感受创举,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懂得课外知识,“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坚固,经历8次地震还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可见赵州桥的坚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国建桥史上的创举。

3.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4. 没有收集好关于赵州桥在建造时的一些书面资料。

5. 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

6.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7. “赵州桥十分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8. 课堂练习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并相互纠错,教师不过多干预,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对有争议的问题,只做提示,如辨字组词,学生可以组不同的词语,答案不唯一。

9. 一、以读为主

10. 教学重点和难点

11. 二、投影演示,体会坚固

12. 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如:整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配合不够默契,没能让每一位孩子真正地动起来。

13. 汇报展示过后,巩固所学生字。我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巩固,如开火车等。二是在读文中巩固。识字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去读文,理解我们的文本。而读文、体会文又反过来巩固了这些字的认识。课堂上,学了生字后,我让孩子们默读课文,找出能概括每个自然段内容的词语或句子,批注在书上。通过句子语段的交流,进一步在语境中识字,同学们在交流中,读句、读文、的确流利度比学前有了进步。

14. 赵州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能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吗?

15. 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16. 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

17. 投石问路,纵观全篇

18. 规范学习,习惯养成。

19. 这个自然段描写了桥的什么?

20.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过渡句,巧妙地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主力美观时。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21. 三、拓展学生写作潜力

22. 第一环节,通过展示欣赏古代石拱桥和现代立交桥的图片,由师生谈话引到赵州桥的话题上,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第二环节,学生听老师范读(录音),分组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是11个生字)。第三环节,通过课件出示生字模板,先欣赏,再摹写。教师逐一板书到黑板上,指导学生规范书写13个生字。第四环节,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课件的帮助下,小组合作,完成四个自然段段意概括的填空,从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五环节,课堂练习,通过三道题让学生巩固生字读音和理解组词。

23. 二、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24. 二、引导学生感悟

25. 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对赵州桥的石栏两侧于龙的描述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排比方式联系起来,使栏板上的龙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写作文时若能够用到这一方法,必定使作文在逻辑上有所增强,文章的层次也能有所提升。所以,讲课时我特地突出这个资料,并请学生用其写一段,在这自由发挥中,学生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快乐。

26. 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例如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最后我让学生利用不同形式读赵州桥精美的段落… …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

27.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例如出示赵州桥的全景图,它雄伟,坚固的特点“跃然图上”,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28.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有些环节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不能及时反馈纠正。如:写字环节。13个生字要想在课堂上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显得吃力,还得课下找时间反复练习。又如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学生如果课前没有好好预习,熟读课文,完成段意的概括填空就有很大偏差,关键词语找不准确。

29. 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0. 以此为线索学段学篇,去感受赵州桥的无限魅力。

31. 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32.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33. 在通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在游览桥,赞美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充满着的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读课文时,我们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我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34.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我决定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同学们读课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们一定还有许多不同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比如说:划重点词句,画画等!接下来就请你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自已学习第二自然段!”“老师,我是用划重点词语的方法来学习的。我找到了‘赵州桥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些句子来说明赵州桥的结构。”“嗯,你找得真不错!还有同学用了别的方法吗?”“老师,我用了画图的方法。”“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吧!”“嗯,你画的赵州桥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不把这四个小桥洞画在一起呢?”“那样看起来就不舒服了!”“哦,原来赵州桥在设计时还体现了一种对称的美!那同学们,你们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对称的物品呢?”“蝴蝶!”“不错!”“天平秤!”“你真聪明!”“人!”“对!我们生边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对称的物品,希望我们同学以后能够多留心地来观察它们!”(至于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内容书上都写得较为清楚,所以我没有花大力气去讲,只作了简单的分析)。接下来,我请学生对赵州桥的设计作一个评价。学生的评价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仅仅指桥吗?”“我觉得设计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没有卡车、挖土机这些机器帮助,全都是靠当时的劳动人民自己的双手来建造的!”“嗯,听了你的介绍之后老师也十分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老师,我觉得古代的人很伟大也很聪明!”“嗯,老师也跟你有同感!”这时全班都有了共鸣,师生共同来探讨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从中体会我国悠久的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种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方法,从课本当中去感悟更多,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的。

35. 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

36. 在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让学生有充分地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空间,才能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在自主感悟“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学,学生采取的方式很多,如:画一画、演一演、填一填等方式来理解。在汇报交流时,通过小组的互相补充和老师的适时指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也学得比较深入。“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7. 当然,要把识字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而又要提高效率非一日之功。课堂中孩子们的坐姿我反复地在提醒,但在书写中,我比较忽视他们的书写姿势,这是课堂中的失误。另外课堂中,如果把梳理课文的时间稍稍压缩一些,把书写训练的时间再加强一些,把给予孩子书写的肯定性的语言运用地更丰富一些,相信课堂中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与实效会更加出彩!

38. 三、操作实践,体会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