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3 23:33 8
开篇
1.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日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最初几年,日本国民要靠各国的资助才能维持温饱。然而才过20多年,日本就实现了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如今日本早已跻身世界大国之列,经济更是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仅次于美国。我认为日本的腾飞最重要的是靠软实力的增强。日本作为一个面积仅有27外平方公里的岛国,人口不多,军事防御相对薄弱,但它的科技很发达,很多高科技产品位列世界顶端。日本十分重视教育,仅1910年95%以上男子,90%女子经受教育。
2. 《大国的崛起》里头有一幕给我比较震撼的场景是:现在日本每年还在纪念百年前的黑船事件,就是当年美国人佩里带领几艘蒸汽战船侵略日本内海,逼迫幕府当局开放国门的历史故事。这一事件对日本的意义其实类似与中国遭遇的鸦片战争,但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明的敲击表现出来的绝然不同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两国后来截然迥异的命运。我们对于英法逼迫开放的反应是最先的军队抵抗,其次是民间的不满,最后是义和团式的破坏。我们的皇帝把英国人送来的蒸汽机步枪等设备丢弃在圆明园的地窖里尘封。我们的社会在左派思潮影响下一次次的文化革命扫荡了“封建残余”,同时也丢掉了我们千年来的“礼义仁信”。我们的学生至今所受的`教育还是悲情式的控诉多于自省式的反思。而日本人对欧洲列强逼迫开放的反应则显得灵活许多,他们直接答应了门户开放的要求,他们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设备羡慕不已并全面引进,他们的政府代表团游历欧美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们也经历了开放后的冲击但他们处理好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百姓如今高兴的庆祝着“黑船入关”。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改变的民族才能有这样的自信和勇气来庆祝一个本是悲伤痛苦的日子!
3. 走正常发展道路的国家有很多,但是谁也没有做到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崛起。这里的答案还得从日本民族最酷爱的战争中去寻找。日本的第一个起飞,是甲午战争之后依靠中国赔款的起飞。甲午战争失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赔款三亿两白银!三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是日本当时全国的4年的总收入。正是这笔对当时日本来说犹如天文数字的巨大资金,使日本一跃崛起,海军陆军全面改观。你想想,假如凭甲午海战时的装备水平,如何能在10年之后对俄国发动战争?对俄国战争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胜俄国之后,日本在东北又开始了大规模掠夺。这些被掠夺的资源、劳工以及不计其数的其它财富,更是无法用数字来具体衡量的。
4. 在历史的见证下,我们明白人才在国家的崛起中至关重要。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出现了超多的人才,如涩泽龙一、大久保利通等。他们为推动日本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虽然在任职期间做出过错误决策,但他们的贡献不可忽视。
5. 二、日本的经济
6. 日本是一个面积只有27外平方公里的小国,但它更是一个经济排行世界第二的强国。日本的繁荣强大不得不让人重视管理学的重要性。
7.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中日都是闭关锁国的,但是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还是无法相比的,尽管中国已经是帝国的末期,清末统治者的中国的政治已经腐朽。明治维新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依然是勒紧裤腰带的经济小国。当时已经极为贫困的中国,为北洋舰队购置的大吨位军舰也远比日本多,军舰的质量也比日本好。日本为了建立现代化海军,天皇带领全国民众“捐款”购置战舰。
8. 我要谈论的就是《大国崛起》的日本。
9. 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但无论怎样去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10. 中国当局对于中日关系的描述往往有两句:其一曰“一衣带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个说法倒也恰当。第一句话讲的是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第二句话意义就比较复杂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可以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实行的大化革新,其实基本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复制,甚至日本文字所谓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汉字。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华经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生活在蛮荒蒙昧时代的日子必然会更加漫长而黑暗。而在近代历史上,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时光里:甲午海战割台湾、八国联军主力烧北京、九一八割满洲、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这个从中国获益无数的国家反过来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史。所有当日中国对日的民族主义仇恨都基于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国母亲无私喂养了千年的一条白眼狼,在中国母亲年老体弱的时候却反过来一口口地无情啃噬欺凌!不过,在这背后,当然还有一个不那么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这个中国老师千年来的小学生,中国老大边上年年上表进贡的小弟弟。不仅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在军事上压倒了中国,在经济上也作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视着发展中的中国。所以可以说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感情,既有对日本侵华这一“前事”的仇恨痛苦,也有对日本重新崛起这一“今事”的嫉妒难堪。
11. 在文化侵略方面日本也非常在行,虽然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这是卑鄙、不道德的,可是从中间独立的角度来看,日本的确做得非常到位。对于从几年前的日本电影在中国的风靡到今天各个乐团“日流”的来袭有几个中国人意识到了这就是文化侵略呢!这种侵略使多少中国孩子崇拜日本文化!有使多少人想生在日本!
12. 对于近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也是如此,在中国人还在麻木的生活时,日本已经站在自己的门口把工业革命的先进科技成果大胆的引入国内,并积极接受西方的文化,在日本人看来,文化没有国界,只要是能为我所用的都是好的,而我们的泱泱大国却盲目的排斥着外来的一切文化,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
13. 中国当今各大论坛言论中对日本的仇恨和嫉妒情绪已然如排山倒海之势,可冷静思考之余,对日本的“爱”又不得不在每一个理性思考的国人的脑海里浮现并以矛盾的方式翻腾着。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化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帝国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以无可置疑的成绩单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优秀。当然,日本的优秀和其他崛起的大国是有巨大差别的。看完《大国的崛起》,更坚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于闯荡冒险与开放,不是如荷兰的民间小资本家自发组织协调社会发展,也不是如英国般的科技进步引导工业革命,更不是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扫荡一切旧王权。日本的崛起正在于其民族一向善变善学的特点!
14. 1853年的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然而它经过了200多年的闭关锁国只透过长崎这一通商口岸与外界联系,最终被美国的佩里用武力打开了大门。但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国民并没有对此深恶痛绝,反而以欢迎的态度迎接佩里的登陆并虚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他们的这种求学精神让我吃惊但又觉得合情合理,如果当年的中国也有如此意识又何愁不强大呢。可见日本的崛起不是没有道理的。
15. 宋、元时代,中国曾出现铜钱大量外流的现象。而在当时的日本,中国钱币的流传是非常广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一时期中日两国贸易联系和民间往来的密切程度。即使是元代,在蒙古大军发动了两次侵日战争(1247年、1281年),导致两国官方断绝往来的情况下,民间的商贸联系依然相当频繁,甚至超过了宋朝。
16. 日本的文化经过百年维新大多与其它国家结合,如歌舞伎、浮世绘,但作为日本的代表和服却保留了下来,成为日本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怏怏大国———中国,旗袍却只有极少数人穿着。
17. 在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还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废除了各藩之间设立的关卡。这些措施无疑为日本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18. 文化教育方面
19. 另外,中国教育的无能与黑暗也同样令人担忧,一个高考不知将多少有偏科的天才挡在了大学门外,看看现在大学里进来的学生,虽然不乏好学者和有志青年,可更多的都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了事的!我们的严进宽出与外国的宽进严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都没一个诺贝尔奖?这不能说和我们的教育毫无关系吧。
20. 民族精神方面jzd365.CoM
21. 我想请同学们记住,从1904年的日俄战争到1930年的9?18事变,只有短短26年时间,到1937年全面侵华,也只有短短33年时间。而从1894年的`甲午海战到1937年中日战争,最长也是43年。如此短促的时间里,日本人在做什么?他们在发展经济么?绝对不是。日本人在连续大战,在全力以赴的准备更大的战争。那么,战争的经费资源从哪里来的?掠夺!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掠夺!
2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全民族有一致的思想,一致的行动。日本国当年是这样,我们今天也需要这样!
23. 至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日本文化开始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国风文化”。正如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总结7至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时所说: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消化,终于在平安朝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
24. 1871年,日本高层组织了一个以岩仓为首的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前往欧克里,沿途考察了12个国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文化等,为本国的.发展带给模版。始闻岩仓使节团,我不禁想到了当年的郑和下西洋。当年郑和带着超多金银珠宝、丝绸布匹,一路西行。他向沿海诸国宣扬了我们做为天朝上国的繁荣强大,但并没有借鉴、学习他国的文化和先进技术。中国领先日本远航,却没有他们的远大意识,反而在“固若金汤”的城墙内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我不由叹息,继而又感到一个好的管理理念对一个国家的崛起真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5. 中国人崇尚中庸无为,这样的民族精神让国民天生就容易屈于强势不敢反抗,对于统治阶层,这样的精神就变成了对内逞强对外屈服的劣根性,从我们屈辱的历史并不难看出这一点。而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这是一种近似武士道的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也是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主因。德鲁克与吉田茂人为认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而当今的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这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26.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是很喜欢日本,但我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日本拥有发达的科技,一流的人才,国民素质较高、拥有创新精神。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日本的民族意识相当强烈,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先进。
27. 在传统文化方面,我发现中国人对于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重视,国学的流失就是一个典例,难道传统文化就仅仅是是那晦涩难懂的之乎者也吗?其中的忠、义、孝、信的精神有几个人能用心去读懂、吸收!国人对于传统的文化的盲目抛弃我非常不解,日本人都能学习孔子《论语》发扬国学,中国人自己为什么那么漠视自己的优秀文化呢!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从来都不抛弃自己的文化,现在的日本学生见到师长、学长都会礼貌的哈腰问好,而中国的学生有几个能做到呢?另外,他们对自己文化的保护能力也实在是值得钦佩。
28. 日本的各种文化,经济使人深思,为什么一个曾经落后的国家如今是世界上的强国之列。
29.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国土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不仅矿产贫乏,而且经常遭受地震、火山和台风的袭击。但是,它又是一个封建色彩浓重的典型东方国家。因此,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一个东方国家,确实令世界为之震惊,也着实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30. 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值得称道的是对内为人民带来幸福,对外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平安。而管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不二法门。
31. 当我们的商人们还在忙于盗版全球最火的DVD而闻名时,如果我们的肉食者们也能学学日本人当年“盗版”西方先进制度的手法,或许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20年后渐入瓶颈的今天可以找到真正让社会全面崛起的捷径。所谓的国情不同,所谓的民智未开,种种的拖延改革的理由,在日本100年前以一个教育落后国家贫穷的国家开始全面西化的故事面前,显得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32. 一、日本的文化
33. 的确,人类世界是强权本质。只有自己变成强者,才能找回历史的真理。再来看看日本国家的经济行为。日本国家的经济行为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卑劣猥琐一面。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从本质上从来没有将经济行为与战争罪行联系起来,从来认为经济奇迹是日本民族依靠自己的优秀自己创造的。这种国家认识决定着日本的对外经济政策,是日本的经济政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