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快速响应,安全无忧

面书号 2025-02-13 23:31 8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突发事件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面对这样的危机,如何迅速响应,确保安全无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快速响应,安全无忧”的应对之道。

1. 学校办公室负责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部署校园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教学的工作。

2. 校长办公室负责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实行防灾的指示,传递防灾信息。

3. 政教处负责组织师生学习辨别地震等灾害预警信号,掌握灾害预防和自救知识。

4. 安全处、总务处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教室、宿舍、供电线路、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玻璃门、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及时记录并整改。

5. 政教处制定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并指导校内师生掌握地震逃生知识。

6. 成立防地震等自然灾害领导小组。

7. ㈡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8. 在发生灾害时,组织各方人员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摔落伤人,要检查保管好各类电器。

9. 组织各班班主任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迅速将学生带领到在安全地方躲避。若遇人员受伤,积极组织抢救。如有伤势较重的伤员,学校无能力处置的,就近送医或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医疗急救中心,请求救治。

10. 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在上级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11. 安全处以及总务处检查学校食堂、宿舍、教室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发生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学校应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

12. ㈢事故报告及现场保护

13. 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要按照上级指令和预警信号安排学校各项工作,若需要停课,则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14. 通讯小组随时与教育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在接到地震预警时,立即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15. 突发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对地震中师生伤亡、校舍损坏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了解、及时上报教育局。有新生重大灾情的,随时报告。

16.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安全稳定。

17. ㈣事故调查及处理

18.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19. 政府或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近期不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则宣告应急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20. 针对学生出现的情绪紧张、神情焦虑等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立即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舒缓学生震后心理压力。

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参见综合应急预案中《不连沟煤矿事故风险分类统计表》。

2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3. 煤矿地质灾害事故将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大宣传,群测群防”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依靠科技,依法规范,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手段的原则。

24. 1)事故报告原则。事故发生后,及时向矿应急指挥部报告。

25. 2)统一指挥原则。根据指挥部总指挥的命令,在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充分调动各方面救援力量,落实责任,科学组织,保障抢险救援工作快速、有序进行。依靠科学,提高水平。地质灾害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遵循科学原理,依靠先进科技,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实现应急指挥决策和预案实施的科学化。

26. 3)救人优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7. 4)及时抢救原则。

28. (a)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9. (b)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迅速组织抢救。

30. 5)属地管辖和分级处置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矿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1. 6)妥善处理善后原则。按照相关规定,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3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3. 1应急组织体系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34. 2不连沟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同综合应急预案部分

35. 预防与预警

36. 1危险源监控

37. 1危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

38. 1根据气象预报,对地表岩石移动的范围内及时预报,尤其夏、秋季节。该避的就避,每次大雨过后由地测组负责对地表及时测量,随时掌握地表下降数据及规律。

39. 2从各科室中抽出专人组成矿井地质灾害巡查小组,在全井田范围内定期巡查,每10天巡查一次。对于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天气如大雨、暴雨时,坚持雨中巡查。每次雨后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井田周围的水库、河流、泄洪沟、采空区地面进行专项检查。

40. 2重大地质灾害事故预防措施

41. 1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地点设在调度室)。

42. 2把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地点作为重点观察对象,设立警示牌,建立详细的巡查记录。

43. 3成立三个抢险小分队,每队30人配有2名队长,1名技术员,1名安全员,1名电工,1名铲车司机。并要求所有抢险队员在汛期期间,必须在矿职工宿舍居住,一旦遇有灾情能及时组织抢险救灾。配备足量的抢险物资。设专库、专人负责保管。

44. 4对于因开采引起的裂缝在及时排查后,限期进行填平夯实。

45. 3预警行动

46. 一旦接到发生矿井地质灾害事故汇报后,接警人员(煤矿调度员)要立即向当天值班领导和应急指挥部主要领导立即汇报,同时通知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作业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出。由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及大小决定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救援预案。

47. 1预警条件

48. 巡查发现地面沉降异常及接到人员反映塌陷等异常情况。

49. 接到当地气象局通知,有大雨或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