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10 13:23 8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探寻中华美德精髓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本文将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智慧宝库,通过对格言的解读,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1.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2.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4.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6.
7.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9.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0.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1.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2. 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13.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4.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6.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17. 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伏尔泰
1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9.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20.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2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2.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3.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4.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5.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26.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27.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28.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9.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3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31. 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2.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33.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34. 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35.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7.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3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4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1.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42.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43.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44.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45.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4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7. 春圆40、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4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9.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50.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51. 提示这句话告诫人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52. 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得到它的根底的。——弗洛姆
53.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4. 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55.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6.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7.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5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9.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6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扒团塌《论语·学而》
6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2.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锋弯搏—《孟子·尽心上》
6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5.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6.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67. 轻诺必寡信。――《老子》
68.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69.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7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1.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7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3.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