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家训家规引领未来

面书号 2025-01-10 12:57 9


家风传承,十句箴言铸就三字经:家训家规引领未来。

1.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家训家规十条,以及家风家训三字经对应的句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2. 本文目录一览:

3. 家规家训家风简短内容2、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有哪些?

4. 家风家训4、孩子家规家训十条

5. 家规家训家风简短内容。

6. 一、诚实守信。说到做到,信守承诺,不可说谎。

7. 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保护好自己,珍惜好身体。

8. 三、今事今毕,早睡早起,自己事自己做,不可拖拉不可懒惰。

9. 四、知错必改。对错分明,不打马虎眼。

10. 五、遵纪守法。爱国敬业,讲究社会基本公德。

11. 六、积极进取。勤学好问,善于读书学习。

12. 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乐观向上。

13. 八、严禁黄、赌、毒、邪教、传销、打架等歪风不正活动。

14. 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5. 十、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16. 十一、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17.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如下:

18. 周公《诫伯禽书》

19. 司马谈《命子迁》

20. 诸葛亮《诫子书》

21. 李世民《诫皇属》

22. 颜之推《颜氏家训》

23. 包拯《包拯家训》

24. 琅琊《王氏家训》

25. 朱柏庐《朱子家训》

26. 袁采《袁氏世范》

27. 欧阳修《诲学说》

28. 李毓秀《弟子规》

29. 家训作用

30.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31.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32.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33.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34.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35.

36. 家风家训如下:

37. 早教利功倍

38. 《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39. 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40. 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41. 立志以成事

42. 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43.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44.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45. 立德遗子孙

46. 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47. 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48.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49. 训俭以示子

50. 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51.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2.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3. 忠孝以立身

54. 苏轼十岁读《汉书》,慕范滂为忠献身,“范滂对母说:‘儿忠孝不全’,范母说:‘我为儿骄傲’”。苏轼问母,若我像范滂,您若何?苏母曰:“你成范滂,我即范母。”

55. 《林氏家训家规》亦强忠孝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56. 督学以立本

57. 《列女传母仪》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母,择邻处”“昔孟母扞动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蒙学之冠、督学教子、母教之范。

58. 《颜氏家训》亦有督学名典曰:“若能常保书百卷、千载终不为小人。”告诫子孙“不可骄逸怠惰,整齐门内,门风不坠”。《颜氏家训勉学》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59. 烹豕以立信

60. 《韩非子》载: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非以成教也。”遂烹彘。

61. 说的是曾参妻携子到市场,其子啼哭,母说归后为子杀猪。归后,见曾参正要捕猪杀之,妻止之,说与儿戏言,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终杀猪以取信。

62. 考山求严实

63. 苏轼着《石钟山记》前,为了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携儿子苏迈到实地考察,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美文。

64. 苏轼父子考山喻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与严实相悖!

65. “垂范敕”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