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10 10:22 6
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语言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着心灵的窗户。本文将探讨叙述文的表达技巧与出奇制胜之道,带领读者领略语言魅力,感受文字的力量。
1. 试将下面的两个感叹词放到对李鸿章的描写中去
2. 生动的故事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呢,对,就是语言,说到语言,本文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地方。
3. “啊”后李鸿章的心里话是什么?——“这上面这么多脏土!”
4. a、啊 b、哼
5. 天下父母之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一封家书、一件小事之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包围着你的心。
6. ①描写李中堂欣赏莲花落子的祥和气氛——气氛烘托——铺垫
7. 妈妈唯一的缺点就是非常爱唠叨,一件事总是要说好几次,我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不过我的妈妈确实对我和爸爸非常好,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妈妈!谢谢您那么爱我、关心我,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五个字:谢谢您,妈妈。
8. 你能感受浓浓的亲情、对父母的深深谢意、对父母的愧疚,或者有太多来不及说的话……为你成长付出代价的是,父母悄悄变白的黑发和日益苍老的面庞。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及时听到他们安慰和鼓励。
9. ⑷前后变化法。如果我们能写出人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语言前后的典型变化,就能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时,他的语言先后变了六次,他忽而凶神恶煞,忽而奴颜婢膝。作者通过人物的典型语言,逐层深入地刻画了这个“变色龙”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谄上欺下的丑态,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
10. ——贾平凹《关于父子》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张晓风《母亲的羽衣》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的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1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只要他有真本事,有真功夫,就能活的有尊严,获得别人的尊敬。
12. 你能感受浓浓的亲情、对父母的深深谢意、对父母的愧疚,或者有太多来不及说的话……为你成长付出代价的是,父母悄悄变白的黑发和日益苍老的面庞。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及时听到他们安慰和鼓励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时时有他们陪在身边。
13. 在写人记叙文中,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表现人物外,还必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在一篇习作里不一定把所有的描写方法都用上,而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所选择,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描写方法,也可以重点运用
14. 教学时数: 一课时
15. 普通人的故事里,父爱母爱是一样的伟大。本书中所精选的一个个温暖心灵的亲情故事,是每个人对父爱母爱的深情回忆。
16. 前不久在去上海的旅途上带了一本消遣性的杂志乱翻,不经意翻到了一篇并非消遣的文章,是一个美国人记叙他眼中的父爱的。容我转述这个关于父爱的故事,虽说是一个美国人的父亲,但那位美国父亲多少年如一日为儿子榨橙汁的细节首先让我想到我的父亲。
17. 内心独白法即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的方法。它是无声的语言在脑海中翻滚,这往往是人物感情比较激动的时候才采用这种心理表白方式。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也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写到皇帝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时,他的内心活动就是通过内心独白法表现出来的。“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怕的事情。”这段独白,既写出了皇帝的恐惧,又写出了他的骄横,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愚蠢、卑鄙、虚伪的本质。
18.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心理描写不能模式化,而应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
1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 内心独白必须符合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和当事人的思想品格,不可任意拔高也不随意贬低,不要失去真实感;另外,内心独白毕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特殊方法,要写好人物,还要配合语言,行动等的描写。
21. 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2.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23. 爱的伟大使我们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和意义,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父爱一直以特有的沉静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父爱怪就怪在这里,它是羞于表达的,疏于张扬的,却巍峨持重,所以有聪明人说,父爱如山。
24. 父爱母爱是你身上的两重衣,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你的前后,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父爱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 成长中那些不同的经历,折射出相同的关爱。
25. 描写人物语言: 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巧舌如簧语惊四座能言善辩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伶牙俐齿口若悬河浮文巧语 附耳低言 词不达意 低声细语 喋喋不休 1上体育课时,小张不小心摔了,鲜血。
26. ⑶前后照应写变化。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多次刻划祥林嫂的外貌,其中写到脸色的就有这样三次:初到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二进鲁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而五年后,当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时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从这三次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在封建统治压迫下,精神受到严重摧残。这些情况在她的外貌中也充分地反映出来了。客观事实也正是这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物的成长,人们的外貌也总是发生着变化;即使时间相差并不远,但由于外部事物的变化,当人感受到这些之后,必定会在外部表露出来。如果我们能恰当地注意到文章的前后照应,写出人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变化,就能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这样,人物在读者的脑海里,不只是静止的一帧照片,而是富有活力的人物形象了。不可忘记,你是在描绘一个活人的外貌,不是在为一个死者描绘遗容,不光要写得形似,还要为求传神;在动态中表现人物特点,还必须注意顺序,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地乱写。
27. 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28. 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就让人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
29. 快说 ——— 机敏过人、聪明
30.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2. 100字左右描写父亲语言
33. 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海”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腿部,我觉得他佝偻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的一口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34. 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35. 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36. ——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
37. 我想我永远不会逼着我父亲说我爱你,我与那个美国儿子惟一不同的是,知道就行了。父爱假如不用语言,那就让我们永远沐浴这种无言的爱吧。
38. 亲爱的读者们,表达方式的选择在叙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名家名句所描述的那样,精练而生动的表达方式可以让人感受到文字的美妙。而妙语连珠、语出入奇的流行语则给予了叙述增添了趣味和活力。
39.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李中堂的心情是由“爽”转为“怒”
40. ①这些词语含有怎样的感情色彩? ——贬义
41. 2。面对“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42. 中堂大人没有喝茶汤反而给赏,说明中堂大人赏识杨巴的好嘴,从侧面肯定杨巴嘴好。
43. ⑵借助修辞。 我国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常借助比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来刻划人物动作。修辞手法用得妥贴,会给人鲜明的印象。读过《故乡》的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杨二嫂的形象:“一个……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杨二嫂的动作,十分具体。杨二嫂胡说闰土把碗碟埋在灰里之后,自以为有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在这里,鲁迅使用夸张手法,刻划出杨二嫂明抢暗偷,贪图小利的本性。这些实例都显示了修辞的力量和作用。
44.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45. 作者却用独特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叙述了海张五的猖狂蛮横、自取其辱和泥人张的一言不发却出奇制胜,使两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可谓丰满奇绝。
46. ⑴罗列选优法。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先后用了藤野的6次对话。而事实上,在听藤野讲课、辅导以至日常交谈及最后告别时,鲁迅肯定听藤野讲过很多话,即使印象较深刻的,也远不止这么几句,但是作为一篇短文,既不可能也完全不必要去把人物所说过的话全部写出来。鲁迅先生运用了罗列选优法,把脑中印象深刻的话语一一罗列,随后加以分析、选择,将其中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话语选出,经适当加工后写入文内。例如,“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这揭示了藤野富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负责的教学态度。“选优”,除了选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外,人物的某种口头禅、方言俗语,有时也颇有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选入。“选优”,要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选优”,也包含着不能让所有的人说同样的话,不能作者自己的语言去代替人物说话。总之,优劣的标准是:能否突出人物的个性,能否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47. 情节里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海张五和泥人张,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从文中找出介绍他们的语句。(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48.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分组深入探究:杨巴的嘴到底“好”在何处?
49. 可见众官员对这样的决定信心满满。那么事情的结果是否正如众人所料吗?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课文的高潮部分“中堂大怒,杨巴巧答”
50. 总之,外貌可通过其特征作直观的客观描写,亦可间接进行个性烘托,通过作者主观感受或其他人物的反应来写;既可用粗线条作轮廓勾画,也可以用浓墨重彩进行细致描绘;既可作静态描写,也可作动态描写。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根据描写对象的实际出发,用一种自然、真切、绘形绘画的描写突出其主题。
51. 我父亲则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为儿女熬粥,直到儿女一个个离开家庭。我一直在对比中读这篇文章,作者说他每次喝光父亲榨的橙汁后必然拥抱一下父亲,对父亲说一声我爱你,然后才出门。
52. 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阅读实例: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53. 怎么写我的父亲有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的作文300字
54. 我的父亲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在我看来,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并非完全如山那样严峻,有时却如水那样温柔父亲是位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虽然他不像别的家长那样富有,但他为我付出的绝对不比别的孩子差,甚至比他们还好每当谈起我的父亲,我不禁流泪他平时工作很繁忙,但无论如何,每天坚持问候我有关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只要我学习上有问题,他都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辅导我从上学到现在,每一次家长会他都从未缺席,他曾说过:“无论再忙,孩子永远是我考虑的第一位”每个周末,我都去父亲工作的地方有时,去到时,看到他在工作,不忍心打扰他,就在一旁看着,看着那渐渐变老的父亲,两鬓又多了一丝白发,我又一次不禁落泪了看着那身体一日比一日瘦小,我的心万分痛苦想起了父亲当年是如何挨过来的而我对我父亲的爱,比对母亲的爱更为重要自我懂事以来,父亲已是我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习上他是我的好老师,在生活上,他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我做错事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打、骂我,而是心平气和地教导我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他都从自身发掘问题后,再去教育我他十分注重我的一切,所以对我格外严格但我不恨他,因为父亲是在关心我,怕我走歪路我以我父亲为荣他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形象所以他的衣着十分整齐他曾说过:“一个人的形象代表一个人的品质”十几个春秋已过去了,我对父亲的爱也加深了我也很清楚,我这一生中,没有谁能取代他在我生命中的地位父亲,您放心吧,我一定会不负您的重望长大后依然清楚记得归家的路如何走。
55. 让学生对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并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56. 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
57. 本文语言幽默传神,津味十足,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浓浓的津味,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的朗读。
58.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9. 3。人物语言个性化。李鸿章与底层手艺人在语言表达方面极为不同:“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来人呀,赏银一百两!”李使用的官话文白夹杂,与杨巴跪倒后请罪解释的话形成了十分有趣的对比。
60. 2。语言极富表现力。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的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 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61. ②“打落”“乱飞”“泼了一地”——动作描写——正面
62. ②“其他人都吓蒙了”“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聪明”——反应快(对比)
63. 两种描写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描写方法和技巧。
64. ⑴根据写作目的选重点。外貌描写,内容甚多。写作时必须根据作文的内容、写作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某一方面来描写,应该突出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部分,好的外貌描写着墨不必过多,甚至只有一两个词,就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刻划好人的眼睛,对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揭示人物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作者都把眼睛描写作为重点,为自己的写作意图服务,如鲁迅的《祝福》,传神的眼睛描写尤其精彩,极其省俭的揭示了人物性格。但也不尽然。写外貌,并无划一重点,而要根据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需要,根据自己接触写作对象时获得的深刻印象选择重点。比如,冰心的《小橘灯》写小姑娘时为了表明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过着艰难的生活”,所以就选择重点写她“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一身很破旧的衣服”和“光脚穿着一双草鞋”,这就抓住了能体现“穷苦”、“艰难”的特征,就达到了外貌描写的目的。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写她长得怎么眉清目秀等等,无论写得怎样生动、形象,也只能算是败笔。
65. 要对所要写的人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让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66. 间接写心法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或特定景物,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把菲利普夫妇的认钱不认人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他们看到了多年渴望想见到的于勒时,那种厌恶的态度甚至到了惊恐的程度,就因为于勒在卖牡蛎,是个穷人,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阔老。这时的父亲说话也结结巴巴了,嗓子也变哑了,甚至“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还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而母亲先是“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话,气得哆嗦,最后竟然暴怒起来,大骂于勒是个贼,是流氓,还责怪儿子给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所有这些描写都极为生动地揭示了这对夫妇的嫌贫爱富的心态。之所以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就是因为通过语言行动的描绘使读者看到了他们的灵魂。由此可见作者“间接写心”确是心理描写的又一种好方法。
67. ⑵同中求异抓特征。外貌描写最忌两点:一是没有特征,概念化,脸谱化。二是语言贫乏,陈词滥调。总是“瓜子脸”,“炯炯有神的眼睛”,千人一面。其实,人的外貌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人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环境影响等的不同,必然在他们的外貌上反映出来。作者一定要注意观察,善于区别,能抓住特征,写出不同点。同样写人物眼睛也有大小、形状、色泽等等的不同,更有眼中流露的喜悦、好奇、惊恐、疑惑、关切……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68. "老铁稳"
6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0.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说话,从内容到词汇、句法腔调、声音等的描写。它采取独白和对话两种手法。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交谈,它是语言描写中运用最多与最普遍的一种手法。语言描写既可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征,又可借人物的语言来说明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间接地描写其它的人、事、景物。“言为心声”,语言描写应努力做到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71. 作者描述法即作者对人物心理作客观的描绘的方法。作者一般是以第三人称描述人物的心理。这是一种动态的写法,即描写人物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环境中的复杂心情。例如《生命的支柱》一文中,作者对张海迪内心世界的描绘:“玲玲的心在颤,在抖,在唱啊!就是这小小的银针,就是这病残的身体,真的能帮助瘫痪的人站起来了。幸福,这就是幸福啊!”从这里,人们看到了她高尚的快乐观、幸福观。
72. 如果你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考,不妨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独到之处。古人智慧的结晶,如戴叔伦的雪夜钓鱼、王安石的桃花潭水等,都以其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而被广泛传颂。同时,网络流行语的妙语连珠、语出入奇也给人带来了轻松和愉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