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10 09:41 19
在这部神秘之作中,佛教之光普照众生,揭开心灵深处的奥秘。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探索佛光之路,感受禅意生活的宁静与智慧。
1. 心如止水,歌颂佛尊。
2. 边涯度众,众生皈依佛光。
3. 鞞纽多罗听到佛陀这麽说,感到很兴奋,他请求佛陀为他解说该怎麽做。
4. 佛光璀璨,照亮众生迷途。
5. 佛法光明普及世界,渡化众生无边功德。
6. 当他如此正确思惟后,便会至诚受持不杀生戒,心中也不乐于杀生。
7. 同上开情形,『我若不喜别人偷盗我的财物,别人一定也不喜欢如此,我又 岂可去偷盗他人财物?所以我愿持不盗戒,不乐于偷盗。』
8. 普度众生心无止境,慈悲善巧释佛法。
9. 佛所说是一,而听众却是万,万众而有万种的读认结果,各传一支,乃至支又传支,于是不同门派也就形成了。
10. 佛陀说:「身为一名在家人,他应培育同理心,时时刻刻保持以下的思惟,便能兼顾世间快乐与修行,在家人应这麽思惟:『我清楚知道,如果有人想要杀害我,我一定不快乐,我会心生恐惧,我如果不喜欢如此,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所以我怎可以去杀害别人的生命。』
11. 佛陀说:「居士啊,我现在就为您解说能帮助自己的修行方法,请您仔细的听好,并牢记在心。」
12. 佛陀说:「居士啊,其实并不会冲突,在我的教法里是有方法,可以让您在享受世间快乐的同时也提升您的心灵。」
13. 他见到了佛陀,恭敬的向佛陀顶礼后,便坐在一旁,他问道:「瞿昙啊!我是一名在家人,也是一名凡夫俗子,有七情六欲,我有妻妾,有儿女成群,我住在繁华热 闹的都市里,身穿华服锦衣,享受美食。我希望能保有这一切,但也很希望够跟您学习修行,死后来世能够生天,我不知这样子会不会跟您的教义冲突?」
14. 鞞纽多罗说:「谢谢您,我一定会专心听您讲解。」
15. 亲爱的读者们,大佛顶首楞严经文句和佛光璀璨,普度众生是佛法教义中的重要内容。大佛顶首楞严经中的经文句代表着佛陀慈悲普渡众生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世间万法皆无常,唯有佛法才是常驻的指引。佛光璀璨,普度众生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慈悲的心和普渡众生的行动,才能获得无边无尽的福禄。在人间际遇困难和迷惘时,不妨静心学习佛陀的智慧,遵循着佛法的指引,用智慧和慈悲的心去关爱众生,带领自己走向光明的人生之路。
16. 众生皆苦,唯有佛法能救渡。
17. 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慈悲善巧化病苦。
18. 愿佛光照耀你的心灵,让你时刻都能感受到慈悲之源的呵护与引导,也希望你能将这份慈悲回馈给众生,成为一盏照亮迷途众生的明灯。无论是在佛法的指引下还是在生活中的挫折和困惑中,都要坚信自己的内心拥有一份深沉的力量,去抚慰自己、引领自己走出困境,因为你身上具有众生的智慧和慈悲,你是可以普度众生的。
19. 大悲大爱,念佛度众生。
20. 如同上开道理,『我既不喜欢别人勾引、骚扰、侵犯、强暴我的妻女(或丈夫),别人一定也不喜欢受到如此对待,我今又岂可去勾引、骚扰、侵犯、强暴别人的妻女(丈夫)?所以我愿受持不邪*戒。』
21. 大悲观世音,普度众生无边愿。
22.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别人对我粗言辱骂,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我 又怎可去辱骂别人?所以我不应对别人恶言相向。』
23. 舍利子,一切法无我,无我故无所畏。
24. 佛陀最诃斥的就是不僧不俗的伪君子,换言之,在家人应有在家人的样子,享受财富、情爱、亲情、名声等快乐并不是罪恶,与修行也不冲突,只要建立在「将心比心」的前提上,一样可以迈向解脱大道,品尝清凉的法味。
25. 佛法如海无边际,普渡众生无量心。
26. 以上就是七种帮助自己修行的正道,我们姑且称之为七圣戒。又如果这位在家人能对于佛陀、佛法、僧伽产生正确的认识及坚定的信仰,那麽这位在家人便已证得
27.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28.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或说些毫无意义的杂秽语,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我又怎 能对别人说绮语?所以我不该对别人说那些虚情假意的甜言蜜语或无益的杂秽语。』
29. 有很多人误会学佛就是要吃素,或者不可追逐财富名利,硬是把自己搞得僧不僧、俗不俗,整个人看起来怪异。其实,出家人的生活与在家人是截然不同的,比丘应 守的戒律至少有270条之多,而在家人生活在五欲世界,有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佛陀从不否定在家人所享受的快乐,只是告诉我们这些快乐本质上都无常变易不 定,不值得迷恋。但他也很明白要在家人立即放弃这些享受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教导我们应循正道追求(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不择手段,不可以伤 害他人的方式满足私欲,因为我们对别人所造成的伤害,都已经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就算今生算不了帐,终有一天会连本带利的回到自己的身上。
30. 有一次,佛陀与许多大比丘一起来到古印度拘萨罗国,并住在该国的一处村子。村内有一位信奉婆罗门教的在家人,名叫鞞纽多罗,他听说佛陀难得来到此地,已久仰佛陀的圣名,便慕名前往佛陀的住处,并且请教一些问题。
31. 佛陀慈悲心持久,救度众生不倦怠。
32. 不坏净,他已可确定他自己未来的命运,对自己这麽说:『今后的生死轮回我已不会再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道中,一切的恶趣因缘都已消失灭尽,我已得须陀洹果 (初果),不堕恶趣法,必定正向解脱,今后的轮回次数只剩七次天上或人间的生死,必可抵达究竟解脱烦恼的目的。』」
33. 观音菩萨慈悲心,普渡众生尽无边。
34. 总之,不管是什么法门或门派,只要能深入进去,都能读懂而切实地进入其境也,故曰“一门深入,无事不办”也。
35. 如上所说,『我不喜别他人挑播离间我与亲人及朋友的感情,别人一定也是跟我一样的想法。我今又岂可去挑拨离间离别人与其亲友的感情?所以我不能去做挑拨离间的事。』
36. 大忍度众,众生感得佛悲心。
37. 如来智慧无边,普度众生无尽。
38. 白日登仙,普渡众生,无量功德广大期。
39. 佛教是一个庞大的学问,犹如一部汽车,从外面看则有六个方向的不同视图,从里面看则处处需要剖面图才能看明白,然而不管从那个方向看、还是从那个剖面看,只要能深入地去研读它,就能最终读懂它,故而万千法门也。
40.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被别人所欺骗,别人一定也是如此。我又怎可欺骗他人?所以我愿受持不妄语戒。』
41. 菩萨心开放,度化众生无疆界。
42. 万法无常,唯佛之道是常。
43. 鞞纽多罗听完佛陀的解说,心生无比的喜悦,他对佛陀表示:「实在太难得了!世尊!从今起我愿归依佛陀、归依您的教法以及比丘众,终生做一名标准的在家佛弟子,直到我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为止。」
44. 热忱修行度众生,善愿慈悲普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