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MianshuAI SEO 2025-05-03 00:31 3
APP成信息泄露黑手?隐私安全谁来守护?
智能手机APP普及的同时,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日益凸显。vivo新机意外成为“流氓App”检测器,QQ浏览器和百度输入法等APP被曝存在窃取用户隐私行为,引发广泛关注。
专家胡延平指出,用户作为隐私信息源头,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隐私数据泄露。2017年数据显示,安卓应用中网络游戏和常用工具类APP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4.4%和18.8%。用户因软件正常使用不得不“被同意”“被授权”,形成隐私泄露隐患。
为保障个人隐私安全,个人需采取防护措施,应用商店和终端厂商应加强平台把关。恶意APP泄露个人隐私事件频发,从支付宝年度账单到WiFi万能钥匙,携程、酷我音乐等APP均被点名批评,警示隐私保护刻不容缓。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建议,监管机构应加强APP隐私保护监管,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惩处力度,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服务提供商与服务之间存在明显不对等关系,通过“默认同意”等手段收集信息,使用户隐私岌岌可危。
针对个税查询APP等成官方的恶意软件,其利用非法爬虫技术窃取用户隐私信息,通过金融衍生产品或服务交易获利。这类APP平均下载量百万级,活跃使用率达60%~70%,暴露出隐私保护的严重漏洞。
面对APP隐私泄露问题,开发者需提升产品安全性,监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用户应提高隐私保护意识,安装使用APP时仔细阅读隐私政策,谨慎授权,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未来,因为监管力度加强和用户意识提升,APP隐私保护将更加完善。